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物理学论文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问题教学论文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问题教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1-30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问题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逐渐向以个人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转化。《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四个要素构成。在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

  鉴于此,笔者提出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问题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问题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运用生动、巧妙的构思,让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分析、猜想、归纳,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获得问题的答案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成就感,并?⑵淠诨?为处理未知问题的品质与能力。

  如在“伏安法测电阻”这一节中,可设置以下情境:

  教师提供给学生两个阻值约为10Ω和10KΩ的电阻,让学生用伏安法测出它们的电阻值。交流测量结果时,有的组测量的结果约是9Ω和6Ω,有的组测量的结果约是15Ω和11Ω,看到这样的数据,学生自然就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为什么同组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比较接近真实值,而另一次相差比较大呢?为什么两个测量结果中一次测量与10Ω接近,一次测量与10KΩ接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误差引起的吗?这时教师再进行点拨:让学生画出实验的电路图,观察是否相同?不同的测量电路会引起怎样的测量结果?从而分析讨论其原因。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激发,并由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最后解决了问题,学生很有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巧设问题链条,提升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系统地设计一系列问题形成问题链条,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利用橡皮筋弹射小车来研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可设计以下问题链条:

  问题1: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几个力?为使橡皮筋的拉力充当合力,其他力怎样处理?

  生A:小车受重力、支持力、橡皮筋的拉力、摩擦力四个力的作用。为使橡皮筋的拉力充当合力应将其他力平衡掉。

  问题2:如何平衡摩擦力?

  生B:可把长木板的一端垫高,小车不连橡皮筋,后端带上纸带,轻推小车使小车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

  问题3:如何求橡皮筋拉力所做的功?能否用微元法来求?

  生C:不能,因为橡皮筋被拉长后变细,劲度系数发生了变化,所以不能用微元法。

  问题4:一定需要测出每次橡皮筋做功的具体数据吗?

  生D:不需要,可以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做的功成倍数关系,也可以得到功与速度的关系。

  问题5:具体怎么做?

  生E:第一次用一根橡皮筋,做功记为w;第二次用两根橡皮筋,做功为2w;第三次用三根橡皮筋,做功为3w;以此类推,多测几组。

  问题6:如何保证每次每根橡皮筋做功都为w?

  生F:要求所使用的橡皮筋规格相同,长度相同,每次拉到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

  问题7:小车做什么运动?

  生G:先加速后匀速。

  问题8:要测量小车在哪段中的运动速度?

  生H: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

  问题9:如何通过图象处理数据?

  生P:试着作w-v,w-v2,w-v3……图象,看看哪一组作出的图象是直线,就说明w与这个量成正比关系。

  问题10:结论是什么?

  生Q:w-v2

  教师用这些问题链条将知识要点贯通起来,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师生共同探讨,释疑解惑,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让学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3.精设问题题干,体验探究乐趣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教学要求教师设计出能够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暴露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不足或缺陷,甚至是错误的问题,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充分暴露自己的错误认知,进而通过交流和讨论解决问题。

  如在“动能定理”教学中,可设计以下习题:

  一物体以5m/s的初速度从A点沿圆弧下滑到B点时速率为5m/s,若物体以4m/s的初速度从A点沿同一路线滑到B点,那么,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率是等于、小于还是大于4m/s?请说明理由。

  生A:等于4m/s,因为物体以5m/s从A点下滑到B点仍为5m/s,说明物体做的是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当物体以4m/s从A点滑下时,到B点时的速率也是4m/s。

  生B:等于4m/s,但物体不是做匀速圆周运动,因为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存在重力和摩擦力做功,但两次运动重力和摩擦力做的功一样,所以根据动能定理可知,两次动能的变化量一样,第一次动能变化量为0,所以第二次动能变化量也为0,到B点时的速率也是4m/s。

  生C:不对,从A到B两次摩擦力做的功不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道在轨道上同一位置,速度小,支持力就小,摩擦力也小,所以以4m/s的初速度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小于以5m/s的初速度从A运动到B受到的摩擦力,相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也小于前者,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到达B的速度大于4m/s。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与争辩,对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纠正了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错误认识。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

  1.深入研究学情,让所提问题更能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应该了解所教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水平,做好学情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才能在备课时设计出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并能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有能力和兴趣去解决问题。

  2.把握教学要求,让问题更能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规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它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所以在设置问题时,不能设计那种形同虚设、表面热闹、实则浪费时间的问题,要时刻准确地把握教学要求,这样设计的问题才会更有效,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才能有保证。

  3.用心设计问题,让问题链条更具有层次性

  一堂课往往就是几个问题的组合,教师应当设计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条,让这些问题构成一个结构性递进的连续性,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各种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问题教学符合新课程要求,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为学生提供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主动学习与探究中养成行为习惯,发展关键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问题教学

论文搜索
关键字:素养 导向 物理 核心 教学 问题
最新物理学论文
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试论物理学专业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量子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讨
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探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
不同因素对动摩擦系数的影响探究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问题解题方法研究
浅谈物理核心素养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小组合作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成功开展
热门物理学论文
论惯性
物理学
物理学正论
宇宙时空论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物理学理论研究
21世纪强磁场应用的展望
惯性力学与整体科学体系
物理学前沿问题探索
世纪之交谈物理学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