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促进社会考试可持续发展的探讨论文

促进社会考试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09

促进社会考试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013―04

  一、引言

  考试,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民众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远到封建社会时期的科举考试,近到现代为我们熟悉的全国高考,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传统方式和重要手段,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古代,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意味着一生的荣华富贵;在现代,受历史原因和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学历被家庭,乃至社会的各行各业过分地重视,拥有一纸名校文凭就意味着拥有铁饭碗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然而,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会和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人们的实际能力,因而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式势在必行。社会考试这种新鲜事物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孕育出来的一种新型考试类型,它是一种为用人单位和社会各部门提供客观公正、科学有效、专业权威的知识和技能的资格认证的新型教育形式。当前,在社会考试的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共存。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当前的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方式,这为社会考试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机遇,同时,为了使社会考试更加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和各部门的认可和重视,沿着更加和谐稳定、高质高效、健康快速的正确道路发展,必然需要解决当前社会考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点问题,而这也必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二、社会考试的基本内涵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有社会个人参与的考试都属于社会考试。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考查学习目标的完成率的学业学历性考核考试;二是对特定人群,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筛选的选拔性考试,最为典型的就是高考和公务员考试;三是认定和评价一个人是否具备和达到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标准的资格证书认证考试。狭义上的社会考试是指后面两大类非学历性教育考试12 J。这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面向所有社会成员,检验应考者某一专业领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资格性证书认证考试在社会考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社会考试的组织者主要为教育考试机构,如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教育考试院(中心)。社会考试在现代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愈加受到社会各行业、人才需求部门以及公众的重视。本文后续的内容就是基于狭义上的社会考试来展开。

  三、社会考试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社会考试的特点

  社会考试是一种非学历资格证书考试形式,它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的特点:

  1.社会考试证书的功利性和特定性

  社会考试证书与考生就业、晋升等密切相关,社会考试证书的持有人已经具备在某一特定领域达到从业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社会考试具有很强的考试特定性,对于满足应试者的求知需求和求职需求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社会考试范围的广泛性和种类的多样性

  社会考试范围包括计算机、外语、艺术文化、少儿教育等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众多方面。目前,较为成熟的、典型的社会考试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少儿剑桥英语考试等。

  3.社会考试以市场和社会为双重导向性

  社会考试的考核标准、考试的设立、考试内容的选定都是为了满足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考试应该选拔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用的人才。

  4.社会考试主体的社会性和开放性

  社会考试面向社会的所有成员,不受应试者的身份、年龄、性别、职业、种族,职位以及其已受教育程度等限制。

  (二)社会考试的重要性

  1.社会考试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国家主要是以选拔性考试为主。这与我国的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现状和当前教育资源配置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需要接受教育的人非常多,人均享有的教育资源和经费支出相对短缺。社会考试面向社会全体成员,而且它秉承公开、公正、客观科学的人才评价考核原则,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共享教育资源的机会。

  2.社会考试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应试教育片面地追求高升学率,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抑制了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以淘汰、选拔为主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教育形式。社会考试充分体现和践行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社会考试向社会全体成员敞开大门,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考试竞争平台。社会考试更加注重的是考核人的素质和知识技能,强调的是人通过自主学习、自由学习等学习方式和方法通过考试的考核标准,就能获得相应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技能的资格认证,而且社会考试也不会人为地设定淘汰比率。

  3.社会考试有利于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2l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典型特征就是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信息量呈现爆炸式增长,这意味着即使是大学生或是研究生在学校期间学习的知识也许在他跨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之时已经过时或老化。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岗位变动频繁,人才横向流动加剧,个人在择业、职位晋升方面的意识增强。为了使自己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使自己在人才市场中保持着足够竞争力,往往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实力,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选择各种社会考试,获得资格认证,一人同时具有多种专业技术能力、一人多证的现象愈发平常,这对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社会考试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我国更深层次改革的宏伟蓝图,今后也必将对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的重要节点:第一、第二产业更加完善,第三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产业的发展和转型需要大量的多层次、多工种的专业技术人才,社会考试为培养这些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然而,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多边贸易往来愈加频繁,经济交流也促进了人才交流,而培养这种能够适应国际经济秩序、能够与国际经济对等接轨的人才也是社会考试的重要目标。

  四、社会考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社会考试的权威性,以及其公平、公正、科学客观的人才考核甄选体系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可,而且公众报考热情高、报考人数逐年增长,形成可观的市场规模。然而,社会考试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社会考试主管部门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整体发展规划

  社会考试种类繁多,涉及范围广泛,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但是各种社会考试的设置、开考与否都是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说了算,同时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甚至在同一个部门的上下级之间责任也不明确,对于社会考试的发展没有统一的整体规划,这就造成考试种类多而杂、多而乱的怪现象。对于某些同一类型的考试,由多个部门组织办考,而相互之间又不认可对方的资格认证,这样很容易造成市场混乱、考点重复建设、教育资源和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考生负担加重以及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不公平的后果。

  (二)办考部门和机构不注重考试质量

  社会考试能否顺利举办,高质量完成,与办考部门和机构休戚相关。当前,社会考试报考热情高,报考人数逐年增多,一些考试机构把承办社会考试作为一种增加福利待遇的美差,完全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没有从思想上严肃认真对待,只为敷衍了事。此外,社会考试不是一般的行政事务,而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业务,然而一些考试机构不具备一支专业能力过硬的考务队伍和考试监考队伍。主要表现为:一是考务队伍中多数不具有考试科学理论素养和考试专业技术,没有掌握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考务队伍人员紧缺,一般只有少数几个人,甚至是两三个人,他们除了要处理日常事务,还要负责多个考试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与人数众多的考生打交道,考务队伍经常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自然会影响工作效率;三是监考队伍临时借调拼凑,人员选择和业务能力培训没有做到位,无法完全适应社会考试监考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作弊行为屡禁不止,缺乏有效的处置办法

  社会考试资格认证证书与应考者学习、择业、职位晋升关系密切,有一些考生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惜采取作弊手段以求顺利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证书。作弊行为的发生,一方面,会破坏考试应有的公平环境,对考试本身造成负面影响,侵害了其他应考者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个人的作弊行为可能会激发其他考生的侥幸心理,造成多人集体作弊,考区大面积作弊,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因此,作弊行为不仅仅是一种违背道德的问题,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在我国还没有一部针对社会考试的专门法律,对于考场作弊行为的惩罚大多数是以警告或者取消本次考试成绩为主,惩罚力度和依据都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这方面的管理缺失。此外,一些可以避开常规检测手段的高科技电子产品被不法分子用于考场作弊,并逐渐形成作弊产业链,严重破坏考试公平性。受利益的驱动,个别考生威胁监考人员,使后者怕受报复,对考生的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有甚者,个别考生直接贿赂监考人员,形成考生与监考人员联合作弊的恶劣事件。

  (四)社会考试整个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规范化管理

  社会考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可能造成整场考试的被动。社会考试也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只有将考试宣传、考生报名、监考队伍选拔和考前培训、考场管理、考务管理、试卷保管、考试过程、试卷装订以及成绩证书发布发放等环节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社会考试这部大型“机器”才能良好运转,可持续发展。

  五、促进社会考试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社会考试的特点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决定了要做好社会考试可持续发展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也迫在眉睫。

  (一)社会考试相关法制建设

  出台专门针对社会考试的法律尤为紧要,因为社会考试事关人才选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有法可依非常重要。社会考试相关法律的出台,为社会考试的顺利组织和举行奠定了基础,对于考生行为的约束、作弊事件的防范和惩治提供了法律依据,为考务和监考人员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也为社会考试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社会考试各级部门职责规范化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切实转变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能力。首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按照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善自身宏观管理体制,协调各个社会考试管理部门的职能,提供各种考试信息和资源,促进各个考试部门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各个社会考试部门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并为社会考试各个部门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助。其次,制定专业化、规范化的社会考试管理制度。再次,各个社会考试部门应打破壁垒,避免各自为政、利益至上思想的蔓延。教育办学没有完全的自身利益,都是为社会和经济服务的,社会考试同样如此。社会考试的主体是广大的考生,因此,各个考试部门应该明确职责,把建设“一切为了办好考试,一切为了服务考生”的服务性机构作为核心理念。同时,要推进由不同部门组织的同类型社会考试资格证书互认的进程,不断扩大社会考试的影响力,以减轻考生负担,避免重复建设和教育资源浪费,促进考试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为己任。   (三)社会考试考务人员和监考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要从数量和质量上扩大社会考试考务人员的专业化培养,保证良好的工作效率。从数量上要保证人员配置比例,不能让仅有的几个考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事务和考试组织相关事务中来回奔波,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从质量上要求考务人员既要有较好的社会考试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储备,通过开展社会考试专题研讨、社会考试论坛的方式加深理论深度,还要有娴熟的业务实际操作技能,通过长期有序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考试工作相关的综合能力。

  监考队伍具体实施社会考试的相关事宜,决定着社会考试能否有效完成。培养、组建一批高能力、高学历的监考队伍意义非凡。当前,多数社会考试的监考人员需要从在校教师或者在校研究生中抽选,这批人本身就是从事着教育和考试的事业,是业内的精英,有着天然的优势。然而考场不是课堂,功能变了,职能变了,身份也变了。为了使这批人成长为可以胜任社会考试监考队伍岗位的一员,必须要通过严格的选拔、培训。监考队伍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更需要强烈责任心和职业感。在监考培训方面,按照监考员培训手册进行培训,加强监考人员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监考员职责、监考员权力、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方法、规范化的监考用语以及监考员监考行为规范等,充分理顺监考职责,掌控好监考过程中的权力,服务每一位考生。对于监考队伍应加强管理体制的建设,为便于管理,对于已接受培训,达到上岗要求的人员编人人才管理数据库。此外,还应加强监考队伍的监督考核体制,以考核监考人员的表现,设立奖罚制度,奖励工作突出的社会考试监考人员。

  (四)加强品牌考试项目研发,推进社会考试国际化建设

  公众对于报考社会考试的热情持续升温,报考人数也是逐年增加,这为社会考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然而,当前推出的社会考试相对于人才的需求变化和人才需求种类的变化有些落后,社会考试的内容设定和考试手段相对较落后,专门从事社会考试开发的人员较少,开发能力不充足,上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至办考部门都应加大对于社会考试科研的投入和科研人才的培养。此外,办考部门需要运用各种媒介手段,进一步推进公众对于社会考试的认知度。力争通过考试相关部门和公众一起推进现有的品牌社会考试项目建设,以品牌推进权威性和公信力,以品牌吸引考生参与,以品牌促进适合人才需求的新项目的开发,真正使社会考试满足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于公众求知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以及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将进一步促进各国、各地区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人才的交流。社会考试需要拓宽视野,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思路。目前国外的很多考试,凭借其国际通用和良好的信誉质量,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的教育市场,瓜分着我国的教育资源,并逐渐在中国占据了可观的市场规模。一方面,这种共存加剧了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这对于中国的社会考试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机遇,通过学习国外社会考试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办考经验、考试内容的设定以及考试标准的设定来提升自身的品质。因此,我们不仅不能抵制国外社会考试的进入,还要积极引进高品质的国外考试,实现互惠双赢。同时,中国的社会考试需要着眼于世界舞台,在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参与进来。因此,发展我国社会考试与国际接轨,既可以增强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也为我国社会考试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和舞台。

  (五)加强社会考试反馈机制建设

  一场考试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通过建设社会考试反馈机制,一方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考生需求,服务考生;另一方面,对于改进和完善社会考试意义深远,对于更科学有效地培养社会人才十分重要。建设社会考试反馈机制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成覆盖考试行政主管部门、各考试主办部门、社会用人单位的信息化网络,实现各考试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资源共享。通过加强主管部门、考试部门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交流和互馈,真正了解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到人才需求工种的变化,以此来丰富完善考试内容和考核标准的完善,真正选拔出有助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人才。

  六、结论

  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与之匹配的是现代化的教育制度和现代化的考试考核机制。社会考试作为一种伴随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新生事物,甄选了一大批有利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人才。社会考试发展势头良好,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将我国社会考试办成“考生满意,社会认可,国际通用”的目标还需全体社会考试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促进社会考试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 社会 考试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