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论习近平系列讲话与职业教育发展论文

论习近平系列讲话与职业教育发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13

论习近平系列讲话与职业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6-0008-05

  ?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1]。与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和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国家和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而言,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不仅应立足于教育系统抓好职业教育,也要跳出教育系统看职业教育和办好职业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作出了一系列系统而深刻的论述,涵盖了许多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观点,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习近平职业教育观。习近平有关职业教育的一系列系统而深刻的论述,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也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完善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习近平系列讲话的职业教育战略纬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其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2],而中等收入群体作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器”,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橄榄型”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需要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使其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由此可见,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不仅是一项经济指标,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对此,习近平在2016年5月16日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就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进行了系统论述,他认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在要求,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通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资源价值[3]。习近平的这一论述表明,职业教育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键在于提升劳动者技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概念,并指出“工资水平的差别,大部分是以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为基础的”[4],因此,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使其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关键在于提升劳动者技能。

  然而,当前我国大量劳动者从事的是技术含量较低的简单劳动和重复劳动,收入提升空间较小,必须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术技能,增加劳动的知识含量和创造性,使劳动者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从低技能“蓝领”转变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步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对此,习近平也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作用,他在对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批示中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刻阐述,指出职业教育不仅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5]。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培养培训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表现为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的最主要手段,而劳动者从准备就业到进入工作岗位,乃至职业生涯各个发展阶段都有不断提升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的强烈需求。因此,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6]。因此,习近平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习近平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纬度对职业教育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作用进行了系列论述,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将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构成了其职业教育观的主要内容,对于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习近平系列讲话的职业教育现实纬度: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势头良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中西部一些省区贫困群体规模依然较大,相对贫困问题不断凸显,其中,教育发展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对此,习近平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并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上以“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7]为题,从劳动者个体价值实现角度对职业教育的“扶贫”功能进行了强调,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习近平从个体价值实现角度对职业教育“扶贫”功能进行强调,从现实纬度表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有力支撑。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观点,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其会引发“贫困的代际传递”[8],而通过教育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进而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对此,习近平2016年初在重庆考察时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9],这表明,“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扶贫的效果。   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类型相比,在“精准扶贫”效果上,职业教育受教育者能更快融入工作,并获得就职初期的较高收入,且职业教育设置的多是应用类型专业,注重专业性的技术教育和技能培养,操作性强且紧跟时代步伐,更适合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又急需获得工作收入的人群。因此,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受教育群体能够以相对较少的教育投入,在相对短的时期内获得较好的扶贫效果。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我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多、底子薄、务农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现代农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对此,习近平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依托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破解当前农业发展困境的重要保障[10]。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类型。由于农业现代化既需要农业技术、设备等物质要素的现代化,也需要农民素质、能力等人力资本要素的现代化。依托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文化素质教育”和“现代农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增加农村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有效供给,还可把有一定文化素质、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从而摆脱对传统农业劳动力密集、效率低下、知识技术含量低的刻板印象,挖掘农村改革发展的潜力,增强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迅速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素质,真正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精准扶贫,阻断农村地区贫困代际传递。

  综上所述,习近平从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现实纬度出发,论述了职业教育在消除贫困、阻断农村地区贫困代际传递上的重要作用,强调职业教育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有力支撑,这构成了其职业教育观的主要内容,对于全面消除贫困人口、推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习近平系列讲话的职业教育目标纬度: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教育类型,在保持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

  自习近平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来,就职业教育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问题,习近平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刻论述与阐释,强调职业教育不仅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11]。而如何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成为职业教育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准确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受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日渐提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代表的低端制造业正逐渐失去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竞争的人力资源优势,加之中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的回流,导致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双重挤压。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支撑制造业发展乃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对此,习近平对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进行了阐释,劳动者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创新水平,一个国家、民族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必须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12]。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我国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专用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已成为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然而从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角度而言,企业自身对于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偏大,且成本较高、回报率较低,大部分企业都倾向免费分享公共教育的溢出资源,职业教育也因此成为企业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优选择,且职业教育可根据市场和企业实际需求定向开展课程,在短时间内将普通劳动者培养成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对于破解当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这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随着公众对教育类型选择的多元化,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开发作用日益突出,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逐步转型升级,尤其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之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凸显。而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并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13]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路径之一,对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特别是能将我国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而有利于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进而成为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

  ?C上所述,习近平从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纬度出发,论述了职业教育在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路径,构成了其职业教育观的主要内容,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四、习近平系列讲话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使得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相比,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而习近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立足国情基础上对职业教育作出的一系列系统而深刻的论述,对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完善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院校治理,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破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障碍。

  当前,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不对接、培养模式不符合产教融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课程体系僵化、教材相对落后等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未能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相匹配,专业与产业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形成了新劳动力结构性过剩。   对此,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时的讲话对破解这一系列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关键在于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14]。

  而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我国高职教育过度的行政化和畸形的市场化,导致政府、学校、社会力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现失衡,政府对职业院校的管理存在与本科高校趋同化现象,职业院校则对政府形成了依赖,自主管理疲软。由于行政的过度干预,社会力量无法深度、有效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不足,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企业转型升级力度的加大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职业院校如何消除过度行政化和畸形市场化带来的发展阻滞,契合公众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期待,从根本上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重点。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院校的治理以政府为主导,缺乏社会力量广泛、有效、深度参与,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活动越来越复杂,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职业教育治理成本不断增加、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政府为主导的传统职业教育管理方式受到挑战。所以,鼓励和培育社会力量参与和监督职业院校治理成为当下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力量”三者“契约型”关系,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管评办”分离的必然选择。

  (二)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在习近平系列讲话中,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开发作用日益突出。然而近年来,在推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却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破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壁垒,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首先要打破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壁垒。当前,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以及高职学生提升学历的需求,迫切需要打破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历壁垒,构建高职学历教育和本科学历教育的有效衔接机制,搭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

  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还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有效衔接,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以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推动校企合作,实现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共享。

  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还需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满足公众对个性化、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造有责任感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平台支持。在满足公众的个性化、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上,针对人员分散、行业分布广、需求层次多的农民工群体,提供灵活多样、分类细化、富于个性的职业教育培训。

  (三)营造尊重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在习近平的系列讲话中,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氛围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条件[15]。近年来,受国家政策鼓励等利好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加上受文化背景、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并未得到根本改变,考生报考职业院校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和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认可度还有待提升。因此,营造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围,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是避免职业教育被边缘化的关键。

  营造尊重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需要建立健全技术技能型人才关怀激励机制。由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一项人力资源开发活动,而人力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具有能动性,因此,建立健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行学历提升,设立技术技能型人才特聘岗位,职称评聘向技术技能型人才倾斜,加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的投入等关怀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和增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营造出“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

  营造尊重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需要加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宣传力度,创新职业教育话语表达体系,将培育传承“工匠精神”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结合,转变公众的职业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价值观,构建以社会价值认同为导向的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使更多人尊重技能、关注职业教育,营造“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营造尊重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还需要打造高品质的职业教育,激发行业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职业教育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吻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需要政府有周密细致的配套细则来消解传统观念带来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阻滞,给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充分晋升空间和优势薪酬体系。提高家长和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推进教育公平。

论习近平系列讲话与职业教育发展

论文搜索
关键字:习近平 职业教育 职业 系列 发展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