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供热工程课程在粤西高校的建设与发展论文

供热工程课程在粤西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06

供热工程课程在粤西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7.017

  Abstract Heating engineering is one of the mainly course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eating engineering course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due to the name adjustment of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and the happening of extreme climate in southern district.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eating engineering course i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Key words Heating engineering; Southern district heating; Teaching method; Supply heating

  0 引言

  供热工程课程是粤西高校广东海洋大学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两个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该门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别为48学时和56学时,主要讲授以热水和蒸汽作为热媒的集中式采暖和集中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和运行的基本知识,通过课程教学,希望学生能熟练运用供热的基本原理完成供热系统工程的设计及相关研究工作。该门课程是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学习利用能源为人类创造舒适人居环境的技术应用,具有工程实践性强和供热系统形式复杂且多样等特点。

  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和国家战略规划,2012年国家教育部对1998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1999年印发的专业设置规定进行了修订,其中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和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三个专业合并形成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在注重创造舒适的建筑室内人居环境时,更加关注对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注重能源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就突出供热工程课程教学的重要地位。同时受近年极端气候频发的影响,以及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室内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南方是否应该采取集中供暖,已成为人们广泛讨论的话题。通过各方面调查和调研,全国有66%接受调查的人支持南方供暖,且有90%南方居民赞成冬季采取供暖,人们已逐渐意识到在南方较冷冬季时间可采取分散式小型采暖系统。因此供热工程课程在粤西省属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之一的广东海洋大学也迎来了课程发展与建设契机。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我校供热工程课程的发展与建设应该围绕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方向进行,因此下文针对这两点展开论述。

  1 加强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课程建设最终目标即为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将课程知识学以致用。因此如何通过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提高供热工程的教学效果,一直是从事该门课程教学一线教师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例如,有尝试修改教学大纲和加强实验环节多管齐下的综合方法,还有尝试采用不同课程考核方法和采用角色模拟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不同方法的尝试,关键是要能对症下药,根据本校专业教学特点,解决教学实践环节遇到的问题,因此供热工程在我校主要重视课程建设的制度性保障和重视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善。

  1.1 重视课程建设的制度性保障

  随着原建环专业名称调整,我校原建环专业培养方案也相应进行了修订,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大纲也进一步完善。在系列教学文件修订过程中,重新明确了供热工程课程的地位,同时调整了各门课程教学之间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将一些相关课程进行资源整合,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如我校在新制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时,根据培养方案学时安排,供热课程仍开设在第七学期,计划学时为48学时,同时将原冷热源工程课程关于热源部分内容合并到本课程中,课程名相应调整为供热工程及热源设备,调整后该门课程在介绍供热原理的同时,也将热源及末端设备的教学内容纳入本门课程教学,从而使教学资源集中,保证该课程对供热原理的讲授更具系统性和连贯性。此环节通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为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

  1.2 重视课堂教学环节方法改善

  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直接实践环节,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可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关键更在于能直接让学生领悟课程所要传授的知识,因此重视课堂教学环节方法改善,有助于加强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通过对现有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及讨论,供热课堂教学,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课程教学之初须向学生系统性阐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真正体会该门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我国一直执行以秦岭-淮河为集中供暖分界线,南方地区一直没有传统集中采暖系统,导致南方地区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接触供热系统的机会较少,往年来我校招聘供热人才的单位不多,且我校建环专业学生将近80%以上是南方地区学生,他们大部分将来主要在南方地区选择就业,届时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机会很少,最终造成导致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高。目前,在极端天气期间,南方因地制宜采取分散式采暖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未来南方供热人才将还有很大的需求潜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将会感受到能为其今后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针对就业市场导向,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课程教学就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在讲授传统集中供热系统时,结合南方采暖的特点,着重介绍分散式节能型采暖系统,为学生今后在南方地区从事供暖行业工作做准备,当课程学习与学生就业相关联,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相应提高。   同时课程教学还注意对学生专业基础课内容的“回炉”温习,巩固学生应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本门课程的能力。并且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AutoCAD与天正暖通制图等计算机软件,计算热负荷、完成水力计算和画供热图等实践,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与掌握供热知识,无形中也能增进学习兴趣。

  课程考核是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课程考核不要拘泥于形式,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文献[10]就曾提出,供热工程课程不管采用哪种考核方式,都不要过度限于单调和单一模式,因此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供热工程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虽然我校本门课程学时安排没有设置课程设计环节,但是在教学时,教师布置作业可以因材施教,布置一个系统性的大作业,或甚至可以设计一个完整的供热系统作为课程的考核内容,同时在设计完成末期,加入同学互评、答辩等环节,最终为学生的课程学习给出一个多方面的评价。

  2 加强课程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实践基础,为更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校投入了大量实验室基础性建设,积极搭建实验教学平台。近年我们积极申报了采暖系统模拟装置系统和热网水利工况实验平台系统,去年两套实验系统已获学科实验室建设经费支持并立项采购。目前我校现已开设散热器热工性能测试实验和采用等比例尺寸锅炉模型教学等课程实验,同时我校已建成带冷凝器热回收恒温恒湿空调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多了解空调系统回收冷凝热制热水系统的原理及运行模式,该系统的储水箱、换热器进出水温度测量,均可为课程开设实践测试实验。加强课程实验室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课程学习的实践环节,增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助于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供热课程的发展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建设进行,专业及学科的持续蓬勃发展会为课程建设提供支持与保障。近年,供热专业的就业前景一向趋好,供热相关专业发展很快,据统计,我国北方地区城镇采暖不断增长,由1996年的0.72亿吨增至2006年的1.43亿吨,目前采暖能耗仍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改善供热工程技术的应用仍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然而我校该课程建设和专业实验室建设,仍有很长路需要走,我们还需不断提升供热工程课程建设,从而促进供热课程的持续性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供热技术应用型人才。

供热工程课程在粤西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论文搜索
关键字:粤西 课程 高校 建设 工程 发展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