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新形势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探索论文

新形势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06

新形势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7.083

  Abstract Nowadays, in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ituation, the original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urriculum classroom teaching traditional forms faces new challenges, the career course at home and abroad teaching form contrast discuss, explore the new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Key words career planning; practice teaching; theory teaching

  1 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历程

  1.1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历程

  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最初作为定义出现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而作为实践活动的职业生涯规划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职业生涯规划思想的萌芽产生于三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而第一家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成立于二十世纪初,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在国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美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紧密连接在一起,而德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对于学生如何正确申请职位方面的指导以及职业方面法律知识的传授。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内容体系,为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和探索奠定了理论实践基础。①

  1.2 国内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历程

  1995年,我国各高校在教育委员会的要求下开设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应的课程。2008年,各高校在教育部的文件要求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确保了学生对于就业服务专业化的教育。并且我国在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类的相关书籍出版及论文发表方面日渐增多。在2006年1月1日到2016年1月1日的十年间,在中国知网上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出13989条相关论文信息,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职业生涯规划。从中国知网论文的来源上来看,大部分来自于期刊,尤其是教育类的期刊和学报,说明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学者大多数来自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一线的大学老师和辅导员。

  2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行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我国是缺乏系统理论指导与学科支撑的。而且,目前我国仅有的理论指导基本上是借鉴西方国家的理论,但与我国现今大学生的实际特点还是有部分是不够贴切的,也没有形成系统。李忠军、王占仁学者认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术研究成果上,大多数呈现出的是浅显及少量的特点。浅显是因为研究的深度不够,很少有学者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操内容做深入探讨及剖析。少量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兴起是从高校扩招开始的,在此之前的研究成果较少。而在现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的教学中,只有依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帕森斯人职匹配理论、施恩职业锚等理论进行相关概念、原理、方法的讲授,而这些理论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与理论性,与实际上大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有较大的现实差距,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的时候学习兴趣提不起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是具备三种条件:“(1)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做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2)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3)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②所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参与到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中去,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与展示自我的表达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依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不同的专业学生特点、教学条件、校园学科背景等,教学模式不能一概而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跟学生讲透职业的定义,而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目标,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引导学生合理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它是一门与实践紧密关联的课程。

  3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新探索

  3.1 学业指导模式下职业规划课程引入导师制

  大学生学业指导是指在高等教育中,高校针对大学生在学业生涯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包括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态度指导、学业规划指导、就业指导等。③职业规划课程引入导师制即一位老师对一位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模式,通过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通过点对点的职业规划指导,能够准确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制定更加符合学生自身情况的职业规划书。

  3.2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团学活动相结合

  团学机构是每个高校中都有的学生组织,团学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提供了平台,学生对自行组织的活动都有很大的兴趣,组织、参与的学生人数也很多。如果实践教学与团学活动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团学活动的成效性,同时也保证了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的学生参与性。并且,职业规划的任课老师大多数为高校一线辅导员,而辅导员中担任二级院系团委书记或社团机构指导老师又占了绝大多数,这时候团学活动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结合是方便及有利的,是容易统筹规划及安排执行的。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二或者第三学期,一共20节课,所以该课程时间较短,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期阶段树立起的职业规划意识有可能会在课程结束后逐渐遗忘。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随着时间增长、就业环境的变化以及思想意识的改变等因素而不断调整的,是一个长期的,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及以后职业生活阶段始终的。教学的短暂性以及课程意识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团学活动来缓解,通过团学活动将教学成果进行固化。

  3.3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校企合作,课堂走进企业。根据教学班级专业性,结合学院本身建立的实习、就业见习基地,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走进企业。初入大学,学生对所学专业以及专业对口的职业认知并不多,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直接让学生空谈职业定位是不科学的,只有当学生自己亲身走进企业、单位体验才是最深刻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参观单位、企业,学生可以了解其员工工作大致内容、流程,岗位招聘需要具备的个人能力及条件等,为学生本人今后的职业目标做参考,以及逐步适当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2)真实案例走进课堂。职业规划说起来可能是大而空,也可能是小而细,这时为了将理论知识能快速让学生了解和吸收,课堂中真实案例的引入就起着关键作用。真实案例的选取可以是名人也可以选取身边的人。选择身边的人作为案例可以降低学生的距离感,特别是选择同一专业的毕业生讲述自己的职业规划及求职历程,使案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真实案例的讲述,可以通过授课教师进行叙述,也可以通过毕业生本人进行叙述。毕业生本人叙述可以采取视频展示,也可以通过学校或者学院开展的毕业生回校交流讲座、成长故事汇等形式开展。面对面的方式使学生能有与毕业生充分学习和交流职业规划以及求职经验分享的机会,这无论对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率的增加,还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注释

  ① 李忠军,王占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② 王菊.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2012.

  ③ 张志敏,刘扬,丁愉.卓越人才培养背景下大学生学业指导新模式[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5).

新形势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实践教学 职业生涯 形势 生涯 实践 课程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