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人性之美与社会之恶论文

人性之美与社会之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18

人性之美与社会之恶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102-02

  一、19世纪至20世纪的美国社会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废除了其颁布的禁止移民向西进的敕令,随之而来的是有名的“西进运动”,许多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和欧洲的移民,还有失业的工人、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涌向西部,开拓了美国西部的大片土地。(常耀信,2008)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至内战爆发前,北方工商业资本主义经济和南部种植园经济沿着不同的方向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南北却出现了大量矛盾,其主要表现在于对西部新拓展土地的争夺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常耀信,2008)首先,双方争夺西部土地,一方面为了发展各自的经济,另一方面他们还想增加自己在国会的议席,进而影响联邦政府的政策;其次,由于南方奴隶主采用奴隶制,占用了大批的劳动力,而导致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缺乏大量廉价的“自由的”雇佣劳动力。(常耀信,2008)19世纪中期,南北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随着矛盾的不断激化,1861爆发了极具影响意义的美国内战。此次战争历经四年,最终北方胜利并且铲除了没落、腐朽的南方奴隶制。(常耀信,2008)此后,美国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自由高速的发展,为其后来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继美国内战之后,1929年,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这使得美国金融界几近崩溃,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危机期间,由于生产过剩,消费紧缩,导致大量商品积压,大量美国人失业,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贫困,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常耀信,2008)美国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屡屡发生。

  此时,美国文学逐渐从浪漫主义时期过渡到了现实主义时期。文学家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杆,力求最真实地描述美国民众的生活,揭示人性,抨击当时黑暗社会。本文试图通过对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二十年后》中鲍勃对吉米以及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人鼠之间》中佐治对李奈的友谊以及主人公各自最后的命运进行分析,探究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对19世纪至20世纪美国社会之恶的抨击及对人性之美的赞扬。

  二、人性之美与社会之恶

  (一)欧?亨利笔下的鲍勃

  作为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通过其新颖的构思、诙谐的语言和悬念突变的手法再现了20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他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王仲年,1987)《二十年后》是欧?亨利的一部短篇小说,其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然而却留给读者一种无以言表的感受,它使我们既感动于鲍勃对友情的珍视,又使我们惋惜于鲍勃的“罪行”。

  小说中,鲍勃以通缉犯的身份出现,这使我们联想到了当时的美国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西进运动,欧?亨利以此新颖的构思让我们看到了西进运动的一个侧面。在欧?亨利心目中,美国西部草原和东部城市大相径庭,在像纽约这样的东部大城市,社会中充斥着资产阶级唯利是图、虚伪狡诈的恶习。在西部,资本主义的压迫却不那么明显,人们淳朴、正直、勇敢,充满着朝气。(王仲年,1987)然而,西进运动时期,西部人们尽管身处在看似自由的环境中,他们也不得不在刀光剑影间苦苦地生活。鲍勃的生活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诠释。

  鲍勃等待吉米时,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小巧玲珑的金表,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可见鲍勃确实在西部得到了财富。然而,得到财富的同时他也承受了很多苦难――他的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伤疤,并且是名通缉犯。这样的描述从侧面反映出了:在美国,人们向往追求财富;然而,当时的美国社会结构却没能为人们提供一种合法的、制度化的手段,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追求,进而导致了一些人采取不符合社会规范、违法的手段来获得财富。(于永凤,2006)鲍勃恰恰是那个时代的冒险者和牺牲者之一。

  为了赴二十年前与朋友吉米的约定,鲍勃不惜冒着被警方逮捕的危险,这是一份多么真诚的友情和笃定的信任!经历了二十年的风风雨雨,鲍勃仍坚定地信任着自己的好朋友。文中鲍勃在向“警察”描述自己的好朋友吉米时,多次用了“最要好的”“亲密无间”“情同手足”“最信得过的”等词语,这充分反映出吉米在他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是他至今仍引以为豪的好朋友。(周莉薇,2009)近夜间十点,街上的人寥寥无几,然而当“警察”问鲍勃,如果他的好朋友没有准时赶来赴面的话,他是否会离开这儿,鲍勃却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不会,并且起码还要再等他半个小时。“但我相信,只要吉米还活着,就一定会来这儿和我相会。”(田艳,2005)“如果吉米还活在人间,到时候他一定会来的。”(田艳,2005)鲍勃两次强调吉米一定会来与他相见,可见鲍勃对朋友足够的信任!二十年未曾谋面,鲍勃却对二十年前与吉米分手的时间记得清清楚楚:“9:57了,我们上一次是10点整在餐馆门口分手的。”(田艳,2005)对朋友的身高和容貌也依旧记忆清晰:“我从未想到你会长到这么高,高了两三英寸呢。”(田艳,2005)鲍勃冒着危险按时赴约,对友谊的忠诚,对朋友的信任溢于言表。欧?亨利把鲍勃身上散发着的纯净天然的人性之美描述得淋漓尽致。   鲍勃既有对朋友的忠诚与信任,也有在西部二十年来尔虞我诈的生活中犯下的“罪行”,人性之美与社会之恶都体现了出来。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美国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二)约翰?斯坦贝克笔下的佐治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当代现实主义作家,他写过反法西斯、并具有社会抗议性质的小说,也写过轻松幽默的喜剧;写过富于浓厚乡土气息的作品,也严肃地思考过社会道德面貌的变化。(董衡巽,秦似等译,1989)他最优秀的作品发表在30年代,以经济大恐慌为背景。那个时期的美国,由于工业资本家及其代理人――银行的巧取豪夺,使得失去土地和家园的佃农和季工不得不背井离乡,只能通过打短工艰难度日。(常耀信,2008)

  《人鼠之间》便是以经济大恐慌为背景而著的一部催人泪下的小说,书名寓意着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小说描写的两个季工佐治和李奈是一对相依为命的朋友。佐治是个矮小精明的人,李奈是个力大无比,但智力不全的人,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等全得由他的朋友佐治来照顾。当李奈弯下腰去喝碧潭面上的水时,佐治尖声叫道:“李奈,你会像昨天晚上那样病倒的。”(董衡巽,秦似等译,1989)李奈是个低能儿,会经常忘记之前发生的事情,而佐治却会耐心地提醒他、告诉他,细心地照顾他。当李奈忘记把自己的工证和汽车票放在什么地方,沮丧地发愣时,佐治说:“你不会有的,你这白痴。两张工证都在我这儿。你想想,我会把你那张教给你自己带吗?”(董衡巽,秦似等译,1989)朋友间真挚的情谊,在佐治对李奈自然、真情的流露、无私的付出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对于佐治而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李奈是他生活的一大累赘,尽管佐治嘴上常唠叨李奈妨碍他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内心却十分关心他,不忍弃他于不顾:“天啊,你真惹麻烦,要是没有你这条拖在我后头的尾巴,我会把日子过得多舒服,多快活。我会过得很惬意,说不定还能找到个姑娘。”(董衡巽,秦似等译,1989)“天,要是我一个人,我活得多舒服。我总能有个活儿干,又不会出乱子。什么岔子都准不会出,一到月底,拿到我的五十块钱,就进城去,爱什么买什么。”(董衡巽,秦似等译,1989)简洁的描述,字里行间却流露着佐治对李奈的关爱。也正是因为这种关爱,将他俩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绝望的生活中,佐治为了鼓励李奈,他总是像赞扬小孩一样赞扬李奈。只要佐治说上一句“好小子”“真不错”等类似的话,李奈就会自豪得连气都透不过来。为了让李奈高兴、快乐地活着,他常说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将来有一大块菜地,有一窝兔子,还有好些小鸡……”(董衡巽,秦似等译,1989)就这样,在佐治的照顾下,单纯的李奈靠着这样一个梦想卖力地干活,快乐地生活着。人性中那份纯净天然的美在李奈和佐治身上得到了体现。

  由于李奈并非出于本意而扼死了农场主的儿媳,农场主的儿子顾利宣扬要对李奈处以残酷的私刑。佐治为了不让李奈忍受他人的欺辱和伤害,选择了自己承受心如刀割的痛苦,含着眼泪亲手打死了李奈。或许对于李奈来说,那是一个过于残酷的人间,在另一个世界他才有可能拥有幸福。在打死李奈之前,佐治再一次讲述了有关他们拥有土地和兔子梦想的故事,李奈在对梦想憧憬的快乐中离开了那个冷酷的世界。(杨爱英,2014)“这时,佐治举起枪,并且把枪稳住了,枪口不偏不倚地贴近着李奈的后脑勺。手抖得十分厉害,但他沉着脸,稳住了手。”(董衡巽,秦似等译,1989)那一枪,充满了他的爱与恨,他爱李奈,恨社会的残酷与不公。“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它以一个人亲手杀死好朋友来证明了友谊的极致,也证明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扼杀,揭露了社会的险恶!”(杨爱英,2014)

  (三)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欧?亨利在《二十年后》中描写了鲍勃对吉米的真挚友谊,突出了那种纯净自然的坦诚人性之美,然而作为警方通缉的罪犯,鲍勃又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牺牲品,他没有回天之力来改变美国社会大思潮给予的命运冲击,其结局只能是置身于污泥浑水中,染上一身的罪恶。

  约翰?斯坦贝克由于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他一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人性和命运,并且将人描写得如同动物一样。因此,在《人鼠之间》这部作品中,他笔下的佐治是矮小机灵的,如同老鼠一般,而李奈却是高大笨重的,如同熊一样。故事的结局更是对美国当时社会中那种弱肉强食的映射。佐治为了不让李奈遭受他人的侮辱与折磨,同时也为了自己的生存,他不得不亲手打死了自己最忠实的同伴。约翰?斯坦贝克笔下的人性之美与社会之恶在佐治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结论

  19世纪至20世纪的美国社会既经历了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经历了经济坠入低谷的时期。然而,无论当时的美国社会多么辉煌抑或萎靡,贫苦民众的生活在这弱肉强食的社会中仍得不到保障,人性中的美被社会中的恶慢慢地侵蚀,贫苦人民如同行尸走肉,处在道德沦丧的边缘。

人性之美与社会之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之美 人性 社会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