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对三所高校新闻学院新闻理论课程的考察与思考论文

对三所高校新闻学院新闻理论课程的考察与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25

对三所高校新闻学院新闻理论课程的考察与思考

  根据国家社科规划办和中宣部新闻局特别委托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研究》的安排,课题组成员前往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和兰州大学调研座谈,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杨保军教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夏倩芳教授,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学位授权委员会主席、兰州大学新闻学研究所所长樊亚平教授和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臻老师请教,使我们得以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三所新闻院校新闻传播学科的新闻理论课程的特点和做法,提炼出这三所高校新闻理论课程的共性与个性,引发对高校新闻理论课程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与探索。

  一、新闻理论课程的地位

  新闻理论课程是中国新闻院校的必修课和基础理论课,新闻传播学各专业必须修读。新闻理论课程始终得到各所新闻院校的重视,具有不可撼动的专业地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杨保军副院长谈到,“这个课程的地位保持了60年的优良传统和新闻理论课的核心地位没有动摇过。课程的结构是基础课,所有新闻学院的本科生,不管是哪个方向的,这门课都必须上。”从2014级开始,《新闻理论》课从过去的3学分调整成2学分,这个变化是因为人大所有的本科课程不再存在3学分的设置。在这之前,伴随新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里还有一门1学分的《经典阅读》课,从2014级开始《经典阅读》课不再给予学分,但是《经典阅读》课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延续到了《新闻理论》课程当中。

  正在主讲《新闻学概论》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夏倩芳教授同样肯定了新闻理论课的课程地位,她谈到,新闻理论课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院之初就已由吴高福老师开设,并出版了教材《新闻学基本原理》。现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所有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新闻学概论》这门新闻理论课程,在这门课程中了解理论的渊源和概念的辨析。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樊亚平教授认为,在新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新闻理论课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史是最重要的课程内容,必须由最有能力的老师来教授。新闻理论课程重在思维和理念的培养,动手要靠脑子和理念来指挥和支配,新闻理论课程能够从综合素质方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在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除广告学专业的同学外,其他同学都必须修读《新闻学概论》,(2014年之前的课程名称为《新闻理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概论》的任课教师王臻认为:《新闻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地位很高,理论类似于指挥棒,实践和理论在互相产生作用的时候,理论虽然是抽象的,但是时时刻刻在和业务发生联系,在指导业务。

  二、各校新闻理论课程的共性

  新闻理论课程作为中国新闻院校的必修课和基础理论课,具有不可撼动的核心地位已经成为各所新闻院校的共识。在这样的共识之下,三所高校的新闻理论课程也有一些校际间的共性。

  (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和灵魂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理论》课程的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新闻理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新时代的平台上,比较系统地掌握新闻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能够充分地了解中国新闻业的现实及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能够确立合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业合格的实际从业者或研究者打下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夏倩芳教授的《新闻学概论》中的重点参考书目是陈力丹教授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理论》课程中的重点参考书目有童兵教授的著作《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新闻卷》和陈力丹教授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概论》。

  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樊亚平教授在所讲授的新闻理论课程中大多数涉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概念,介绍我们党发展历史上的新闻,进入学术语境以理服人,从学术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诸所院校无论是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指定阅读书目与文献,还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课程教学的理念,都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与灵魂。

  (二)以基本原理为经、中外史实为纬,史论结合、中西兼顾

  通过对以上三所新闻院校新闻理论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的调研,总结出各所院校的新闻理论课程都是以基本原理为经,以中外史实为纬,史论结合、中西兼顾的方式传授新闻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围绕“新闻是什么”而构成的新闻本体论;围绕“新闻业是什么”而构成的新闻业态论;围绕“新闻关系是什么”而构成的新闻关系论以及关于新闻传播内在灵魂的新闻精神论。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夏倩芳教授在《新闻学概论》课上主要采用史论结合的授课方式,她提到,理论课撇开语境和史实是没办法讲清楚的。讲新闻史的老师也是以史带论,但是与新闻理论课的以史带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异性的。夏教授认为,“在讲概念的时候,要呈现这个概念的过程,就必然要涉及史。例如,我要讲一下中国新闻观和西方新闻观之间的关系,就要讲到新闻观的来源,这个时候就需要以史料资料来讲,比如说清末民初的留学生,哪些做了国民党的高官,民国时期的名报人、宣传机构高管的海外背景是哪里来的,以此来解释现在所看到的新闻概念、新闻观的理论来源。”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樊亚平教授和王臻老师都使用大量的中外史实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新闻理论,将新闻理论放置于历史史实的背景中进行串联和勾勒。樊亚平教授的新闻理论课程注重史论结合,追根溯源地阐述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后期的流变。王臻老师同时兼任《中国新闻事业史》和《新闻学概论》两门课程,在第二学期的《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上,她也会强调在下学期的《新闻学概论》课上,同样还会继续讲到一些史实内容,并赋予这些史实以新的意义。她认同论从史出,不同的历史、报业环境经济环境制造出不同的新闻理论。关于中国或西方的新闻理论,只要讲清楚背景,就自然有明显效果。   (三)批判地借鉴西方新闻学的理论精髓

  各所高校在新闻理论课程的授课内容中皆是采用中西兼备的方式介绍和分析新闻学理论,在涉及讲述西方新闻学的理论时,也都是采取了批判地借鉴的视角,介绍西方新闻学理论的来源与精髓,西方新闻学所面临的现实性与困境,阐述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这一理论方面的建树与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杨保军教授说,人民大学不存在以西方为主的方向,在新闻学院的《新闻理论》课程上,教师的讲课风格可以多样化,但是教研团队有一致的核心提纲,新闻传播原则、价值、自由这些基本的理论都会涉及,但是方向是批判地借鉴。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夏倩芳教授会用4个课时讲授新闻真实,讲新闻里面判断真实的几个特点,用大量的案例来讲心理学的归因理论,讲大议题的归因真实和一个事件报道的归因真实,讲细节真实和过程真实,讨论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以及本质真实,也会讲到关于真实的争议。夏教授的《新闻理论》课程提醒同学们去看关于新闻真实的章节,在看书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中国整体的新闻传播的进步在哪里,以及西方关于新闻真实的一些困扰与争论。让同学们了解,在西方也有对于这个认识的困境和局限性。提到李普曼所说的新闻不能真实,新闻是碎片的。关于新闻真实,中国人的争议和误区放到世界上也是争议和误区。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樊亚平教授强调真实对新闻业和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性,新闻既要具体的事实真实,又要注意宏观的真实。在新闻理论课程上既介绍西方对新闻真实性的内涵的认识,又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真实性的理解。在新闻课程里既介绍西方对客观性的认识,也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角度阐述客观性与倾向性。讲授客观性与真实性的基本理论时,认为西方新闻理论对客观性的强调比重太大,所以对于西方新闻理论中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应该持有一种批判地借鉴的态度。王臻老师认为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完全照搬。对外国新闻理论同样也需要批判性地加以介绍和借鉴。

  (四)肯定新闻自由是有法制限制,受资本制约,受经济和科学技术影响,受职业道德内化力控制。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杨保军教授在《论意识论意义上的新闻自由》一文中谈到,“作为一种社会认识活动,新闻活动在总体上必然受到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规范和约束。这正是新闻传播现象在客观上形成不同历史时代的根本原因,也是新闻传播表现为诸多不同样式、形态的根本原因,也是新闻认识在不同时空功能作用发挥有所差别的重要原因。新闻认识的目的不是自律的,而是他律的,新闻认识不是为了新闻自身,而是为了新闻认识以外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交流、交往和社会生活。”[1]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夏倩芳教授在新闻理论课程中的新闻自由与控制这一章节中,主要谈及法的控制和伦理限制,抽象地讲到政治与经济的控制。通过新闻自由的理论变迁讲授新闻自由与限制,首先从理论上把它落实到哲学层面,之后再落到法的层面和伦理的制约层面。通过案例阐述从哲学层面落到实践层面的界限,以及法规和伦理的界限。在法的层面指导学生阅读重要的国际公约、国际性的文件、国际性的通用条款和中国的法律条款。有关法制道德,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也专门开设了一门课程――《伦理与法规》。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樊亚平教授在新闻理论课程的业务原则部分会讲到自由与责任原则。他认为不能片面地强调自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更恰当地阐述了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通过理论建构的方式阐述新闻道德与法律原则,在新闻道德里强调为人民服务,阐述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新闻观。关于自由的限制,会涉及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的关系,阐述经济集团的控制,采访过程中外在的条件限制,党派的或者政府的控制,受众对新闻自由的批评,职业道德内化力的驱动,以及提到技术手段对新闻自由的影响。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王臻老师通过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数据发现,让没有接触过新闻专业课的学生自由选择话题,很多学生喜欢谈新闻自由,但是每个学生对于自由这个概念的把握都不准确。近年来,王臻老师意识到,学生获取信息的自主性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不断增强,对于问题的关注更加积极,想法非常多元。使用新媒体较多的学生对于新闻自由的理解相对倾向于西化。王臻老师在《新闻学概论》课程里,通过大量的案例阐述了关于新闻自由这个起源于西方的新闻学理论,以及不同阶级对于自由的不同诉求。

  三、新闻理论课各校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各所新闻院校的新闻理论课程既有关于课程设置、理论阐述、授课方法的相似性,又在这种相似性中生发出各自不同的个性与特点。

  (一)主讲团队

  三所新闻院校的新闻理论课的主讲团队在成员人数和配备结构上略有不同。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理论》课程的负责人是杨保军教授,郑保卫、陈力丹两位教授已经有二三十年的教学经验,杨保军教授讲授新闻理论课程已经十几年,周俊(院聘副教授)和王俊副教授讲授该课程也有五年多的时间。《新闻理论》课的教学团队结构一直把握得比较好,始终有经验丰富、学术资深、年富力强、学术素养深厚的教授不断栽培新生力量,始终保持人大新闻理论课的稳固性。随着老教授的退休,新闻理论课程会考虑以返聘老教授和培养年轻新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始终保持新闻理论课程的稳固性与梯队效应,为《新闻理论》课程的小班授课提供支持和保障。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理论课程《新闻学概论》目前仅有夏倩芳教授一人讲授。新闻理论课程的课程组成员有吴高福教授、李卓钧教授、秦志希教授和单波教授,除单波教授更改所授课程之外,其他几位教授都已经退休。夏倩芳教授自2007年开始讲授《新闻学概论》课程至今。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理论课程《新闻学概论》的教学团队成员有樊亚平教授、王臻老师和郭翠玲老师。兰州大学自2002-2003年教学评估起,就实行一课三人和一人三课的政策,也就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团队要有三位授课教师,每位教师都需要开设三门课程。《新闻学概论》课程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团队在授课时对内容设置和章节的安排上大致相同。   (二)核心教材

  各所高校新闻专业新闻理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参考书目有相同的选择,但是却在更多的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筛选和推荐。

  (三)联系实际情况

  各所新闻院校的新闻理论课程都重视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以及新闻史实的关系,目标是引导学生能够从理论出发阐述新闻实践。对于一年级的史论课程,各所学校也都规定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来完成对学生的考核。不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各所院校的新闻理论课程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涉及理论联系实践内容的课堂时间分配方面也略有不同。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的总和,平时成绩由课程作业(30%)和课堂表现(10%)构成,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在杨保军教授的课堂上,平时成绩的判定严格来说有三种依据,其中一种是以新闻点评的方式来呈现,每次课程设置15-20分钟的时间,学生选取最近一周的最新新闻用来评点。如果是小班授课,还会在课程作业中加入研究型报告的任务。一般3人一组,把学生分成5至6个组,定下研究课题后每次课程都会跟进这个研究报告的进展,直到学生拟好提纲,分配任务,最后交出作业。自从《经典阅读》课程并入到《新闻理论》课以来,读书报告成了《新闻理论》课平时成绩的一个内容。陈力丹教授的课会从电视、广播、报纸等渠道收集大量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撰写小作业,陈教授批改后,其中不乏优秀的论文甚至有公开发表的机会。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学概论》课程由夏倩芳教授开设,夏教授鼓励学生平时多看书、多思考,故此在平时成绩中有三次案例分析作业,占据总评成绩的45%至50%。期末考试则以基础概念的闭卷考核方式进行。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学概论》课程也是以闭卷的方式考核学生对新闻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期末闭卷考试占总评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四)有无先修课规定

  新闻理论课程在各新闻院校的课时、学分、所在学期都有各校的特点,以及不同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理论》课程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学概论》课程都在第一学期开设,并无先修专业课程的规定。人大的《新闻理论》和《经典阅读》课程无论是作为不同的学分课程,还是目前《新闻理论》课程里包含着《经典阅读》的内容,都要求学生在期末的时候交一份读书报告。可以说,课外阅读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新闻理论》课的“先修内容”。

  自2014年起,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学概论》从第三学期前移到第二学期,作为前置课程的《中国新闻事业史》和《西方新闻事业史》这两门课程分别从第二学期前移到第一学期。

  四、学生对新闻理论课评价、意见和建议

  学生对新闻理论课的评价通过评教系统、课堂和课后的反馈等方式表达和体现出来。

  (一)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同学们对《新闻理论》课程的评价效果非常好,任课老师非常有责任心,王斌老师被评为全校十大模范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使得这门课的受欢迎程度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整体团队教师所获得的评教分数也非常喜人。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学概论》虽然也是开设在第一学期,却是这个学期里同学们接触到的唯一一门专业课,所以同学们都怀着积极和热情的学习态度,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指定参考书目,完成课程作业。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在评教系统上打给新闻理论课程的分数是很高的,尤其是参与实习的高年级同学反馈,觉得新闻理论课程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很有用处的。

  (二)意见

  新闻理论课的内容需要用史论结合的方式讲授,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需要了解理论发生与延展的脉络。故此,绕不开对大量原著、相关文献的阅读与思考。刚进入大学不久的部分学生对于大量的阅读任务有畏难情绪。对购买或复制参考资料存在经济上的意见。

  (三)建议

  新闻理论课的内容含量很大,需要一定的时间做脉络的梳理与讲授,又需要时间与学生互动,获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反馈信息。而新闻理论课程往往开设在第一学期,有些学校还会被军训占用一些课时,在有限的课时和缺少前置知识点信息的情况下,学生既希望课程讲授的进度能慢一些,也希望课程作业的准备时间更充分一些。

  五、调研后的结论

  (一)新闻理论课在新闻院校中的地位

  新闻理论课程在各所新闻院校的地位是专业必修基础课,是对新闻传播学科的理论知识的积累,也是学生初次系统地了解和把握各种理论学说的缘起以及相互关系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新闻院校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养成、学术研究的理论素养的启蒙、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培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学科地位。

  (二)新闻理论课的作用

  新闻理论课对于新闻院系的学生来说具有系统的学科知识建构的作用,具有准确地处理各种概念和观点的辨析意义,对于学生认识和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具有指导作用,对于新闻院校的学科建设体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理论环节。

  (三)新闻理论课的不足

  新闻理论课作为高校新闻学科教育的重要一环,在课程设置中所分配到的学时数量有限。对于刚刚接触新闻传播学科的大学生来说,前置知识明显不足,在考试强调以闭卷的形式考核知识点的情况和背景下,容易造成学生将大量的精力用于知识点的背诵,却对理论知识在实际情况的运用方面造成脱节。

  (四)建议

  1.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

  建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作为一门课程独立开设,并成为《新闻理论》课程的前置内容。该课程在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理论学习与研究基础的同时,也可有效避免学生在专业背景尚未清楚的情况下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2.先修课之必要

  目前各所新闻院校的新闻理论课程基本都在第一学年完成,绝大多数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对于刚刚踏入新闻传播学科门槛的本科生来说,对传播理论的大量与快速接触很容易产生消化不良的情况,仅靠新闻理论课程通过课外阅读和课程互动的内部协调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新闻理论课程之前确有先修课程之必要。新闻史、新闻采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课程都可以成为新闻理论前置课程的可选项。新闻史可以通过论从史出的角度为新闻理论课程提供史实的前提,新闻采写可以让学生在新闻理论课上更容易体会到新闻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能帮助解决学生在信息杂乱的新媒体时代的茫然,增强学生对价值观判断的辨识能力。

  3.如何联系实际

  新闻理论课程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堂汇报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是新闻理论和当下的媒介、新闻媒体、技术变革与资本运作尚存在着脱节的现象,理论虽然指导实践,但是目前的新闻理论在面对技术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方面,要更多地与现实和实践发生关联。在课堂讨论和课堂汇报的教学手段之外,还可以邀请业界的专家、优秀的记者和编辑来为正在开设新闻理论课程的本科生作报告,邀请国外新闻传播学科的学者为本科生作报告,让学生在修读新闻理论课程的阶段有机会到媒体或新闻现场去讨论性地参观,组织正在修读新闻理论课程的学生去旁听与新闻理论相关的研讨会,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拓宽视野、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供机会。

  4.团队成员的资质要求

  新闻理论课程的教学团队成员由资深教授领衔、经验丰富的中年骨干教授和踏实能干的青年教师组成,授课老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清晰的理论脉络,又要有参与实践的经验和热情;既要对经典新闻理论成果有深入的研究,又要对新媒介、新环境的媒介和理论发展有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唯有这样的团队成员资质才能应对今天飞速发展的传媒业,应对网络传播多元化对学生的影响。

  5.西方新闻学进入的内容

  对西方新闻学要有一分为二的认识,要注意到由于意识形态的区别,一些西方新闻学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同时,关于西方新闻学内容在新闻理论课堂的阐述,不仅仅局限于作为部分理论追根溯源的脉络介绍,既可以邀请外国留学生就新闻、广播、电影等内容开设讲座、与学生座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针对重大事件的报道,对比中外新闻报道路径的不同,比较出哪些部分处理得好,哪些部分还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6.开展院院间交流、合作与共享

  各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在大方向上是趋同发展的态势,但是不同的院系间还有各自的个性与特点,调研的过程中,很多授课老师都很关注其他院校的新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期待与其他院校的新闻理论课程授课教师的合作与交流。不同学院新闻理论课授课教师间的专业交流、案例共享、合作研究,将使封闭的小规模教学团队在相同研究范式的情况下,拓展成更大范围的学术共同体,这对于新闻理论课程教育与教学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新闻理论课程在新闻传播教学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承担着厘清新闻发展的观念、概念和一般规律的功能,起着对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指导作用,秉承着构建新闻学专业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任务。从事新闻理论课程教学的老师需要深入研究新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新闻理论课程与现实环境的交集,并且为新闻理论课程配置优秀的师资团队,为各院校的新闻理论课程教学团队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研究”(批准号为14@ZH037)的阶段性成果]

对三所高校新闻学院新闻理论课程的考察与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新闻 理论 课程 高校 学院
最新新闻传播学论文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研
试论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研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试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
基于新闻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思考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研究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工人报道分析
热门新闻传播学论文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论电视新闻编辑学
广告与欲望修辞学
大众传播·民主政治·公共空间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问题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中国社会变革与新媒体使用
中美传媒网站比较
网络广播的今天与明天——对中国国际广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