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创新型长效机制探究论文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创新型长效机制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26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创新型长效机制探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环节的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间辩证关系,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2月,教育部、中宣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建议》明确指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践育人工作相结合,从而达到知与行的合一。上述意见在很大程度上把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要求各高校在新形势下认清实践育人工作的新情况,把握新规律,探索新方法,实现新发展。

  一、实践育人工作的现状分析

  1.现有模式下的实践育人创新性和长效性不足

  高校的实践育人方式是针对广大在校青年学生,在更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社会和生活,将自身所学融入社会实践,再从社会实践中感悟所学并得到提升的一种育人方式。追溯渊源,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恢复高考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辅助工作。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发展,实践育人工作在全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传统的以“教学实践环节、军事训练实践、社会活动实践”为内容的实践育人工作工体系,作为上个世纪高等教育在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阶段性措施仍然发挥着较大作用。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传统模式依然在延续,其发展远远滞后于“大众化”教育的时代要求。从操作层面看:首先,学校组织者,每年假期集中式的社会实践既要号召全体学生自发组织和参加,又担心出现各种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社会实践的形成历史、组织实施体制、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经费保障等多因素,只能组织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特长学生等为主体所谓的“国家级、省级、校级”等示范团队,“轰轰烈烈、煞有其事”,不能保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普遍性;其次,学生参与者,参与示范团队往往“高高在上,引以为豪”,而部分学生走过场,草草了事,个别学生甚至没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没有取得任何效果,所谓社会实践已成为部分学生应付学校和老师的工具;再次,一些公司企业及事业单位接收者,对青年学生社会实践协作意识淡薄,认同感较低,认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在短时间内并不能给公司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效益,反而在某些程度上会扰乱正常的工作秩序。另一方面学生的社会实践持续时间较短,流动性大,不利于公司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因而,实践育人工作缺少了创新动力和长效活力,发展滞后,成了“鸡肋”。同样,从理论角度看,这种假期集中式实践教育缺少了量的积累,违背了教育效果强化性规律,重理论轻行为、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很难实现知行统一、影响深远。由于实践活动缺乏必要的保障和评价机制,而“示范团队”的模式也明显违背教育效果广泛性的初衷和底线,最终成为少数人的专利失去了社会实践育人的普遍意义。另外,校内外实践需求缺少必要的匹配,加剧了实践岗位和资源的紧缺,很难形成实践育人工作的合力,违背了教育系统性规律,只能是点到为止,缺少实践育人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加剧了实践育人工作缺乏创新性和长效性。

  为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认清形势,勇于创新,着力突破。笔者认为,要建立一种实践育人的创新型长效机制克服现有方式中的缺陷,才能推进和保障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时效性及长效性。

  2.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创新机制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所强调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更好地成才成长和完善教育内部结构有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实践出真知,实践育人才,不断践行“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实践育人创新型长效机制是在总结原有实践育人的工作经验之上,统一认识,整合资源,协同创新,通过实践育人的理念创新、方法创新、载体创新、制度创新,实现培养符合当今时代要求人才的目标。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党“人才兴国”战略实施的总体布局和推进效果,国家结合以往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就提出“实践育人”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快实践育人体系工程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部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创新型长效机制就是结合时代要求,勇于创新,同时实现长效,进而推进和保障实践育人工作长足发展的有效措施。

  新兴网络及自媒体的发展赋予了实践育人更丰富的内涵,高校的教育阵地也从实体的校园拓展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实践育人也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因此,急需冲破传统教育思路,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努力挖掘实践育人的新载体,构建实践育人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创新型长效机制才能有效得以落实。

  实践育人工作体系的机制创新是一项突破常规,转换思路的系统工程建设,涉及实践育人的方方面面,主要涉及实践育人的时间、空间和过程;同时涉及实践育人各个阶段的成效。各个阶段的安排、组织和成效既互相联系和促进,又有自身特性和效果,与创新和长效的目标要求相吻合,因此为实践育人工作建立创新型长效机制非常必要。

  在实践育人工作中倡导创新,是实践育人体系的本质要求,也是更好地促进实践教育体系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要求。   二、实践育人工作创新型长效机制的构建目标、构建原则及内容

  1.实践育人工作创新型长效机制构建的总体目标

  近年来,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实践,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教育方针政策实施的重要一环,而创新高校育人模式,引导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深入实践,关注社会热点,充分发掘青年学生内在潜力、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发展的应有之意,努力调动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及关心、关注实践育人工作的人员,乃至全社会的作用,拓展实践育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挖掘各种优质资源,创新实践育人工作的新模式,保障实践育人工作的有序进行,真正实现实践育人的全员化、全程化和立体化,让实践育人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实践育人工作创新型长效机制的构建原则及内容

  (1)顶层设计,以实践育人工作的总体目标为核心。实践育人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其工作的开展始终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结合,离开这个目标,实践育人工作就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首先在时间和空间上,不管是长期性或者是阶段性,校内教学性还是校外社会性,实践育人的主题都应该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其次,在工作的具体内容及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上,应紧紧围绕设计的主题做文章,把针对性、时效性和创新性的重点难点作为实践育人的切入点,设计具有特色的实践环节。再次,在运行机制上,要敢于把“实践”纳入学生的考察、学生学期课程设置、教职工培养计划及学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使“实践”成为当代青年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具体执行中,可以利用项目化,定单式工作方法,开展有益尝试。在评价和保障机制上,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发力,尝试政府监督管理下的社会公益众筹,学校具体有效推进的“三位一体”机制,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协同创新中,实现合作共赢。

  (2)稳步推进,以学生成长成才为重要构建原则。实践育人评价是否有实效,是以实践者能否在阶段性和长期性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实践育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实践内容也越来越贴近社会变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但由于管理体制、人事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不协调的原因,导致人浮于事、急功近利的问题出现。另外,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及家长思想观念转变缓慢,加之很多部门受抱着事不关己的观望态度,在缺乏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保障的情况下,实践活动往往不能持续开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现行实践活动的考核评价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媒体报道、形式包装等形象工程成为实践活动追求的主要目标,缺乏大学生的实际参与和实践活动的实际育人成效。因此,在实践育人工作设计之初,要对开展教育工作的可行性、操作性进行反复论证和考察。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不是口号,而应以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为衡量标准。因此,各部门要形成联动,一把手担任项目或者具体实施过程的负责人,层层监督、层层考核,及时修正,及时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实践育人工作的初衷,使实践育人工作始终围绕主题,实现目标。

  总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要坚持以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实践育人工作的各个过程,以创新型长效机制保障和促进实践育人工作的顺利有效实施。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目标,实现实践育人的长效可持续发展,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创新型长效机制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创新型 长效 机制 实践 高校 工作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