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择业期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调查研究论文

择业期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调查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31

择业期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调查研究

  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期,大学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然而,在当今大学生中,某些学生受到学习倦怠情绪的困扰,特别是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状态下,处于择业期的高职学生承受着来自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更容易出现学习倦怠。长期的学习倦怠不仅导致学习质量下降,造成学习资源浪费,而且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乃至影响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因此,针对择业期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择业阶段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缓解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及测试结果

  (一)研究工具及施测程序

  采用福建师范大学连榕教授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共20道测验,分3个维度,即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该量表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记分。被试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被试及问卷回收情况表

  施测程序:以学校的自然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集体施测,每个班级由两名主试负责。首先由主试说明测试目的和要求,宣读指导语,向被测强调问卷的填写要求、注意事项及注意测试纪律和态度。之后被测同学答题,主试离场。最后被测答题后交卷,主试检查上交的问卷,查看问卷是否有遗漏答题。

  (二)测试结果

  根据问卷得分情况,将得分划分为三个区间,即:>60分、40分―60分、<40分。得分大于60分的认为存在学习倦怠,小于40分的认为不存在学习倦怠,得分在40分至60分之间的视为“不确定”的中间状态。具体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被试得分区间统计

  由上表可见,不存在学习倦怠的学生只占少部分,仅为8.6%。大部分学生处在倦怠状态或者处于中间“不确定”状态。处于“不确定”状态的高达49.3%,这说明择业期学生中存在很大的学习倦怠倾向,这一现象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生活在特定的环境内,他的学习也必定受两个方面影响,一方面的影响来自学生个体内在状况,另一方面来自周围外在环境

  (一)内在因素

  1.学习动力不足。高校扩招给适龄升学学生带来机遇,也给高校带来挑战。一些原本升学无望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然而,他们由于基础较差,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往往因学习落后而失去信心。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进入理想院校而学习动力不足。还有些学生入学时受到一些思想影响,认为入了学就不用为毕业担忧,导致没有学习压力,放弃刻苦学习的信念。

  2.就业压力偏大。目前高校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这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但同时加大了学生的择业、就业心理负担和压力,就业压力过大,容易分散学生学习精力。

  3.社会支持缺乏。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成长投入大量成本,一味要求孩子读好书,将来找个好工作,却比较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大多数学生是独自到异地求学,对于集体生活的适应性、自控力都影响学习状态。

  (二)外在因素

  1.就业环境的影响。调查中有学生认为:有的同学家里有“关系”,平时学不学都无所谓,只要有张文凭就能有好工作。另外,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无形中给学生压力。有的单位招聘中只强调文凭、经验,希望学生立刻为公司所“用”。在这种情形下,许多择业期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兼职上,希望通过兼职积攒就业经验。

  2.闲暇教育的缺乏。社会经济的发展,优化了人们的物质条件,也使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处于择业期的学生通常人手一台电脑,不少学生缺乏自制力,经常彻夜游戏。学校周围随处可见休闲场所,这些对学生存在巨大诱惑。学校闲暇教育引导不够,导致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整日沉溺于恋爱、休闲,置读书、学习于不顾。

  3.教学质量的影响。在调查中了解到,许多学生感受到,刚进入大学时是充满希望的,但进入大学后时常感到失望。有的学生认为:大学课堂似乎没什么吸引力,课堂教学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尽管高职校提出许多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和手段,但收效不明显。对于处在择业期的学生来说,他们受到学业和就业双重的压力,学生更容易失去学习热情,产生倦怠。

  三、策略探讨

  对于处于择业期的学生,需要特别处理好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基于“以内为主,以外为辅,内外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和消除择业期学生的学习倦怠,帮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学习与生活。

  (一)学生个体

  1.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增强学习动力。充分认识择业期的意义,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择业和就业。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面对未来更多的是未知,自身需要消除对将来就业的消极心理和不必要的疑虑,在择业期间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高职教育是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高职学生通过努力同样成为职场的佼佼者。如果仅仅从消极的方面看待学习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因此,处于择业期的同学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扬自己在动手等方面的优势。在校期间,更加投入地做好就业准备,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活动,逐步学会自我欣赏,增强自信心。

  2.学会自我调适,主动释放就业压力。人如果长期有倦怠心理,则势必会影响工作和生活,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进入择业期之后,踏入社会,面对就业,只是时间问题。而就业问题是全体大学生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因此,要未雨绸缪,客观分析自我和现实状况,有效处理因就业产生的负面情绪。主动调整自己,发展自己,积极参与择业、就业竞争,在新的环境中使自己发展壮大。   3.寻求社会支持,逐步树立就业信心。处于择业期的高职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双重压力,如果得不到相应的社会支持,则必然会使其处于严重的困扰之中。长期处于对学习的厌烦、失落、焦虑等倦怠情绪中,可能会导致诸如认知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因此,学生个体对于学习倦怠要有正确认知。当意识到自己产生了倦怠,要学会积极地寻求帮助。可以寻求家庭支持,也可以接受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还可以通过压力管理、时间管理、放松训练、归因训练、情绪调节等专业的干预手段,促进心理健康。

  (二)外在环境

  1.凸显高职院校优势,增强职业教育认同。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关系最直接的教育,对促进城镇就业、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发挥着巨大作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强,各级政府、高职院校应当继续加大力度宣传职业教育,宣传职业教育的优势、特色,让人们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从而增强高职学生对高职院校的认同感,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情绪低落状况。

  2.加强学生入学教育,强化专业认同。在学生刚入学时,通过专场教育会、老生互动交流会等向学生介绍所学专业发展变革、专业课程体系、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就业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组织专门的新生入学参观活动,让学生真实地感知将来所学专业的教学环境及实验实训设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入学后,以专业为单位,开展相关专业竞赛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意识。通过这些途径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对专业产生强烈认同感,这种初期的认同感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

  3.闲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双管齐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主动关心择业期大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减少不良情绪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在学生管理中实行分年级管理模式,针对择业期学生开展富有年级特色的活动,例如围绕求职、面试、就业、创业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学生情绪控制能力的自我效能感。搭建平台,拓展学生活动空间,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闲暇时间。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4.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校需要不断完善教育资源,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变“倦怠”为“乐学”。例如采用分层教学、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上迎合高职学生的特征,多设置实践性强、与职业岗位联系紧密的课程。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激发学生第二课堂学习动力。教师需要更好地锤炼本领,引导学生勤动手、会动手,让学生体会到动手的乐趣和成效,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成就感。只有师生互动好,才能有效促进教学。

  5.加强就业创业引导,拓宽学生就业路径。政府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大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力度,完善政府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对高校的就业服务。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择业期内学生焦虑的特点,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客观评价社会。通过专场报告会、小型交流会加强对当前就业政策的宣传和分析。就业工作中,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做到就业信息传递准确、快捷。同时,加强对择业期学生的升学引导,提供专升本、“专接本”、“专转本”等继续教育政策指导。为已经明确就业去向的学生提供深层次的学习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

择业期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调查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择业 倦怠 调查研究 高职 调查 研究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