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基于“三阶段全程式实践”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论文

基于“三阶段全程式实践”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31

基于“三阶段全程式实践”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1.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在各类教育中,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密切和直接的教育类型当属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的专业性人才的高等院校,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决定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此大方向下,高职院校教育应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探索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纵观当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大多采用“2+1”模式,即高职三年制学生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两年在学校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第三年到企业接受职业岗位培训,形成相应的职业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这种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显出一些不足:在实践层面,校企合作容易停留在表面,实习条件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所需不相适应,课程体系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设想存有差距,工学交替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尚不够完善等,特别是对不同类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问题,首先取决于能力养成、技能训练理论,即一个人的技能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其次取决于每所学校的自身条件,例如教师水平、硬件设施等;再次是传授给学生的这些技能本身是什么,即知识来源问题。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办学定位以大土木类专业为主体,以水利水电、建筑艺术类专业为特色,相关专业协调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学院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特点,建筑系创建了“三阶段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三阶段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是三年三个阶段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学习、在实践中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一种模式。其设计思路是遵循开放式的办学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双方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方深度融合的一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

  高等职业教育是就业导向的教育,要遵循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融合职业性的社会需求与教育性的个性需求于一体,培养出高技能型的专业人才。何谓“高技能人才”,《辞海》相关解释如下:高,“等级在上的”,“超过一般标准或程度”;技能,“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方式叫技能”,“技能只有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勤学苦练才能形成和发展”;人才,“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因此,“高技能人才”词意上可以理解为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活动方面超过一般水平的、有才识学问的德才兼备的人[2]。

  2.1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知识、能力和素质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健全的教育应该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融于一体,使接受教育的高职学生以知识为载体,提高能力和个人的专业素质,从而协调发展,形成真正的专业技能,进而形成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2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互融渗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基础一定要实,在专业理论学习上采用理论课教材单设的方法。理论课教材建设采取选、修、编的办法建设理论课程教材。教材内容结合专业发展实际,突出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内容表达多元,可以采用图例、表格、文字等,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岗位,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从多方面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教育。比如岗位训练学习: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等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按工程项目作为学习内容实现学生对项目的策划、运作等。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项目的模拟演练、角色扮演,实现对学生的行为引导,在情境中学习,发展个性创造,塑造团队精神。

  3.构建“三阶段全程式实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3.1“三阶段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阶段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三年三个阶段在学校和企业交替中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第一阶段为认岗。在校内学习岗位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对职业的基本认知,在企业进行岗位初步接触,认识了解岗位工作。认岗学习时间为第一学期的入学教育之后到第二学期的开学之前,分校内统一安排的认识实习和寒假的自主实践两部分;第二阶段为跟岗。学生在校内学习部分岗位知识,初步具备职业核心能力,到企业进行跟岗学习,跟岗学习时间为第一学年的期末一周时间和暑假期间;第三阶段为顶岗。学生利用校内,学习的岗位核心知识及拓展知识,在企业,进行顶岗工作,顶岗学习时间为第三学年。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在校内,学生主要学习基础与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专项能力和职业素养,在企业,进行对工作岗位的认岗、跟岗、顶岗系列锻炼,使学生逐步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体验真实的企业文化,了解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实现通过回校继续学习锻炼,提高深化自己的知识、能力,最终形成就业所必需的岗位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交替双向互动”。

  构建较完整的全方位、立体化的“三阶段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双主型教学模式体系、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以建筑工程管理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为主线,设置“建筑工程管理”实践性的教学模块,使学生一入校就接触和熟悉建筑工程管理知识和运用的环境,并以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组织和带动教学,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3.2“三阶段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下的“3+X”课程体系

  “3+X”课程体系中,“3”为基础部分,包括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实践基础,“X”为专业能力拓展部分。

  3.2.1公共基础

  以工作过程为取向,以建筑系专业的课程知识为单位,对课程的知识点、技能指标等内容进行归类。在各专业内有同方向的知识内容或专业技能归为“公共基础”一类,也就是本系的通识性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课程领域”课程方案制定过程:①组成教育过程小组和职业小组,有专业科室人员组成教师团队,根据教育过程(培训职业)要求制定;②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组织开发――教学策划;③公共知识顺序安排,形成初步的教学构架;④分析各个类别的学习、训练目的描述以确定学习情境、内容、能力、工作过程、业务过程、课时分配、详细教学构架;⑤将学习情境转化到教学单元中去[3]。

  3.2.2专业基础

  第一阶段――认岗学习。制定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专业基础,尤其重视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理的项目内容,体现该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现状、学习能力及行业发展前景,并依据学情现状及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将教学计划分成不同的学习领域,详细确定教学目的,这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特点和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灵活性的调整和发挥。鼓励教师引进工作中的情境作为案例,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第二阶段――跟岗学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构建相对递进的、有差异的,精心设计的专业实训课程,贯穿于整个跟岗阶段。在跟岗过程中形成校本教材,确定课程标准,设计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践需求工种的实训作业、综合实训作业和项目实训作业,让学生真正在跟岗阶段能够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实训特点,参与到实训课程的建设中。例如:在建筑实训中心,让学生真正深入到建筑的施工现场,这时的教学环境也就是学生的工作环境,以“典型场景”为导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现场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工作体验,感受到跟岗人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实际知识和技能,为自己将来成为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顶岗学习。通过第二个阶段跟岗的梯度式的专业实训,学校与合作企业进行相关的岗位实训鉴定,对工种需求与学生已具备的岗位能力匹配度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考核。在此基础上,达成和企业的进一步合作――顶岗。学生顶岗后,教学环境、学习方式、指导老师都会有所变化。如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课程学习内容与企业岗位的具体工作相结合是课程设置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首先,校企共同开发项目任务作业。根据企业提供的岗位工作业务流程和业务标准,结合学习之前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关岗位的项目任务作业。从简单的工作到综合性的复杂工种,让学生参与实践的同时熟悉与课程教学相对应的岗位业务要求,结合学生的工作实践形成作业的能力,体现出学生专业能力递进式的提升过程。

  其次,通过课业的实施,强化学生的学做结合。由于企业的生产规律,每位学生一般只能在一到二个岗位上进行顶岗实践,不能完全掌握所有的工作流程。根据企业提供的岗位群,可以把学生分成项目活动小组,实践后再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的交流,小组归纳梳理各个项目的完成流程,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

  3.2.3实践基础

  一方面是教会学生合作型的学习模式。以学生组成的正式学习小组为主体,通过成员合作共同研究讨论进行学习。教师事先布置任务,安排课程,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取长补短,使学习效果最大化,实现小组共同目标。合作性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使知识与学生之间形成双向的信息流通,同时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以后在岗位工作中的人际交往能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另一方面是专业项目化的课程设置。以职业岗位分析结果即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即人才培养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以职业工作项目任务为载体选择和编排专业知识体系,从注重专业知识的逻辑体系到注重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以素质核心能力为重心建立行动导向课程教学体系的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4]。

  3.2.4专业能力拓展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练习技能外,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跨专业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计划准备时必须有意识地经常同专业课教师交流,并共同准备跨专业的教学单元,要同企业合作,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在完成基础学习要求及满足取得学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由拓展自己。创造一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宽松的人才培养环境。

  “三阶段全程式实践”培养模式,学科式课程要向综合或整合式课程转变,使学校的专业显性课程与企业需求的隐性课程相结合,校内教育(正规教育的)与校外教育(非正规教育)相结合。学校搭建平台,与企业共同系统开发课程。构建“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共同拓展学生的课程学习领域。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形成专业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共同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框架,确定工作逻辑主线和项目课程名称,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架,在课程内容上进行拓展和创新,打破传统封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企业作用,提高专业建设的开放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浙江的经济发展处于中国的前列,具有较为完备的建筑业基础和较强的承载建筑业人才的能力。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依托水利厅支持,以携手企业,服务于企业诉求,培养高职实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三阶段全程式实践”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载体,将教学融入更多的企业专业运行元素,为提升学生的工作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三阶段全程式实践”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实践 人才培养 高职 全程 基于 阶段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