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长征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意义论文

长征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01

长征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一、长征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紧密结合、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了“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这一时期的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充分考虑了红军自身所处的不同阶段、军队自身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有条不紊的地开展的。具体表现如下:

  1.在长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就红军所处的不同阶段,开展了这一阶段必不可少、及时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如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之初,摆在红军面前的是一道道敌人重兵布防的封锁线,又加上指战员不明了长征意图和前进的目标,军队中存在着失败主义情绪。此时,中国共产党及时地进行了“克服失败主义情绪、突破封锁线的思想政治工作” 。当红军暂时跳出敌军封锁线,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进入黔北重镇遵义时,为了清除“左”倾路线对政治工作的影响,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在军队中贯彻遵义会议精神。当红军面对着数倍于自己、异常凶恶的敌人时,中国共产党又开展了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甚至到红军长征即将取得胜利之际,为了革命军队的团结,中共政治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对军队进行了团结教育,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2.中国共产党不仅在红军长征中的不同阶段,不失时机地开展了效果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这些工作针对不同的红军,其具体内容有各有侧重。如对红一方面军的政治工作主要是体现在克服失败主义、突破封锁线和贯彻遵义会议精神等方面。而红二、红四方面军的政治工作则主要体现在进行政治动员,配合协助主力红军方面。另外,即使在红一方面军内部,红军由于自身革命的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中共中央对其相应地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有所不同。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细致入微,形式丰富多样

  长征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落实到了红军的粮食、个人卫生等具体的生活问题上,如《红星报》先后发表了《怎样解决草鞋问题?》、《不喝凉水不生病》以及《为筹集充足粮食而奋斗》等与士兵生活息息相关的社论。

  关于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形式,有发表在《红星报》上的《我们反击中的胜利》的讨论提纲,有总政治部发布的《关于到黔北后的整治工作的训令》等一些正式的书面的文件。也有为了激发指战员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以及为了清除“左”倾错误思想而召开的会议。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还对红军关于党的相关文件、指示、决定等“采用竞赛、开晚会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并派人到连队讲解” 。有数据显示,仅在遵义会议以后,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为加强红军行军作战时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出的指示、训令、命令、规定、决议、决定、通知,初步统计就有40多份。

  (三)思想政治工作宗旨意识强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指向明确

  1927年8月1日,随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枪声的打响,中国新式军队诞生了,这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军宗旨的军队,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真正做到了一切思想政治工作都紧密的围绕着军队的宗旨展开。

  在长征途中,红军攻占黔北重镇――遵义城,在进城前,红一军团和总政治部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相继发布“入城担任警戒和看守任务的部队,不准入民宅和商店住宿”、“不拿群众一点东西,借群众的东西要还” 等指示。在遵义会议上,还专门进行了纪律教育和阶级友爱教育,要求“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宿营不扰民” 。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是理想前途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乐观主义教育还是纪律教育、阶级友爱教育和团结教育,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取得长征的胜利,保存革命的火种――人民的军队。最终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长征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长征时期的一系列关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艰苦卓绝的探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经过在长征中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实践,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恢复党对红军的集体领导和党内民主制度、加强连队支部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定,既是对“左”倾错误思想的纠正和清除,又是对早期三湾改编时“支部建在连上”等创举的重新肯定和重视。与此同时,加强阶级友爱教育,既是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法的继承和发扬,更是红军在长征途中,深刻认识、体会到土地革命初期,开辟农村根据地时处理官兵关系、兵民关系重要性的结果。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对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愈发重视,也体现了对思想政治工作是红军“生命线”原则的坚持和践行。

  2.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重塑了红军形象,扩大了红军影响。在长征途中,即使面对千难万险,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加强红军的阶级友爱教育和纪律教育,时刻以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来严格要求红军,规范红军行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重新认识和接受了红军。同时,由于红军的纪律严明,中国共产党的亲民、爱民形象广为传播、深入人心,红军的影响日益增强。

  3.保证了长征的胜利,保留、孕育了革命的火种。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在异常凶恶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下,更兼物资极度匮乏、武器装备陈旧落后。“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说不尽的艰难险阻”。面对如此内外交困的环境,“没有旺盛的革命斗志,没有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要想完成远征,是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正式充分利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发挥了巨大作用,使红军成为立场异常坚定、战斗精神异常饱满的不可战胜的铁军。也正是因为有了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才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成功保住了革命的火种。与此同时,由于红军长征的“播种机”的作用,使得长征途中所到之处的人民重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中国红军,为以后作为中国革命的新生力量打下了基础。   (二)长征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当下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

  1.必须一如继往的加强对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刻绷紧思想政治工作这根弦。尽管和平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大范围、大规模的战争已一去不返,但并不排除局部地区、小范围的军事冲突、外交摩擦的存在。当前,我国正处在综合国力稳步提高、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机遇期,也是我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但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不容乐观:在国际上,某些西方大国惧怕中国的发展、强大,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所谓的“国强必霸”的谬论来恶意歪曲中国的和平崛起。与此同时,在一些西方大国的怂恿支持下,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借口领土问题故意制造事端,频频做出旨在针对我国的军事、政治行动。在国内,由于受西方分化势力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存在着“疆独”“台独”等反动势力,影响着国内的稳定。另外,由于中国所特有的地理、气候因素,部分地区存在着诸如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为此,必须继续加强对中国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成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思想素质过硬、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只巨轮的扬帆远航保驾护航。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 。在这一时期,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使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真正发挥“一个核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的作用,必须加强党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的建设,尤其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真正做到“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其次,回顾红军长征时期党的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其之所以能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开创者,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者,要想带领全中国人民在新时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权为民作用,情为民作系,利为民做谋”,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3.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要在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内容,坚持方向、求实、民主、渗透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方法和艺术,最大程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应有的力量。

长征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论文搜索
关键字:长征 思想政治 军队 时期 意义 特点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