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MOOC背景下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学习评价的思考论文

MOOC背景下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学习评价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12

MOOC背景下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学习评价的思考

  2003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力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1年10月,国家教育部下达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视频公开课与网络资源共享课程两种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自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先后分5批启动696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立项建设,其中551门课程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爱课程网)开放共享,并通过镜像方式在网易、央视网等国内知名门户网站同期共享;先后分4批启动291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立项建设,其中1022门课程已经在爱课程网上开放共享,供广大师生及社会学习者使用。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同时,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又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势不可挡。近几年来,MOOC以名校教师资源、互动的授课机制和完善的评估体系吸引了全世界数百万学习者,也引起了教育领域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探究MOOC背景下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提出参考建议。

  一、MOOC及运行模式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可直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国内有人将MOOC译为“慕课”。一般认为,MOOC课程模式起源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课程,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当时,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David Wiley教授基于wiki发起了一门名为“Intro to Open Education(INST 7150)”的网络开放课程,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可以分享课程资源并参与该课程。2012年9月16日,维基百科上对MOOC的定义为:“一种参与者分布在各地,而课程材料也分布于网络之中的课程”,并且“这种课程是开放的,规模越大,它的运行效果会越好”。 2012年9月20日,该定义演变为:“MOOC是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线课程”[1]。

  MOOC网站是联合世界知名高校合作进行建设的,邀请知名学府的著名教授进行授课。每个MOOC课程都有一个中心平台,授课教师通过中心平台发布课程信息,课程开始后,教师定期发布课程资料,包括授课课件、视频、作业等。MOOC 课程的学习视频一般比较短小,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这些视频是为MOOC学习者专门精心设计录制的,而且视频中安排了及时的测试与反馈,这样能有效保证学生对自身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的把握。MOOC课程一般都安排了课后作业及完成截止日期,学习者可有计划地按时完成课程作业。作业成绩可以通过系统自动评分、自我评分、学习者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获得。此外,MOOC课程还会安排阶段小测试和期末考试。考试过程中,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考试,同时学习者被要求遵守诚信守则,诚实而独立地完成学习、作业与考试。MOOC课程还有讨论组,学习者可以进行在线学习交流,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线下见面会。课程学习结束并考试合格后,学习者可以获得证书[2]。

  二、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一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但尚有改进和提升的余地,如它并没有很好地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一切为学习者服务的教学理念与服务意识,评价方式较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尽快获得学习反馈,以评促改,以评促进,如果缺失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综合的评价体系,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一)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目前高校大多数精品开放课程的评价方法与传统课程的“纸笔测试”类似,主要以练习题和试卷为主,课程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几道测试题就能反映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而且,课程对学习者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终结性评价,而忽略了过程性评价,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很难掌控,光是根据学习结束后的测试获得的学习反馈很难反映学习者的真实水平,这使得评价结果并不全面。另外,由于缺乏对学习者学习动态的记录与跟踪,造成动态评价体系的缺失,无法在每个学习阶段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反馈,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及时鼓励,往往不利于学生个体发展。在评价主体方面,还是以教师评价为主,普遍缺乏学习者自评、同伴互评等。

  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除了对学习者的评价方式较静态单一之外,还缺乏对自身课程效果的评价与反思。大多数精品开放课程在申报时采用了校内外专家、教师、学生等对该课程的评价,但申报成功后在使用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该精品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追踪反馈。缺乏对精品课程自身的评价,就缺乏对自身课程内容及教学效果的反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掌握不及时,从而缺乏及时的改进和更新。

  (二)互动交流平台利用率不高。

  虽然我国高校部分精品开放课程设置了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但是总体利用率并不高。部分互动交流平台流于形式,普遍存在人气不足、严重灌水等缺陷。因大多数学生没有形成利用互动交流平台进行协作学习的意识,参与互动交流的学生较少,长此以往,互动交流平台缺失学习和交流的氛围,无法发挥应有作用,课程学习者难以形成良性发展的学习共同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不会的地方也不知道该如何求助,也常会因为缺少师生交互而感到孤独无趣。

  (三)评价技术更新不及时。   信息时代,各种网络技术更新日新月异。作为各种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见证者和受益者的当代大学生,在知识结构、技能和视野上有与上一代大学生截然不同的特性。他们渴求知识的汲取和技术的更新,希望有更人性化、更具综合性的课程学习平台。课程学习平台能够实现主动推送学习内容、自动推荐学习方法、诊断学习问题、评价学习效果等功能,为他们提供构造精细的、网状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这些正是当前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平台最欠缺的,课程平台评价技术更新不及时,就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MOOC背景下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改进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传统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中心”,MOOC课程都是根据学习者的需求精心设计的,作为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的精品开放课程,同样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对学生的持续关注,将新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精品开放课程之中,使之符合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需求。精品开放课程除了为学生提供大量优质的学习资源外,也应该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与同伴协作学习的重要平台。作为精品课程的建设者和执行者,教师要时刻谨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根据授课对象的特性,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开发的思想融入精品开放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并且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对精品课程自身的评价。

  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是精品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时获得学习反馈,以评促改,以评促教。MOOC课程强调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在学习过程中,依靠过程监控和信息反馈,以多角度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重视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获得成功。借鉴MOOC课程的评价体系,我国精品课程在学习评价方面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评价的发展性。精品开放课程对学生的评价除了传统的总结性的测试之外,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记录。例如,可建立学生档案袋、在线笔记等,通过这些,教师可以时常查阅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并给予适当的鼓励或指正,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效果,及时改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精品开放课程的评价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之外,应建立包括教师、学生自身和学习同伴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可通过作业、测试、开放性项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可以自由、自主地完成开放性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学生的自我评价可通过在线测试系统进行,精品开放课程在线测试系统最好能记录学生的测试用时、正确率等信息,同时将学生在作业和自我测试中的错题信息记录下来,建立错题管理系统,这有助于学习者进行复习和自我反思。另外,精品开放课程平台可设置同伴互评系统,参与精品课程的学习者可以通过系统对同伴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更好地了解自身和同伴的学习情况,取长补短,查漏补缺。

  再次,注重对精品课程自身的评价。精品开放课程平台应设置对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结束后应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评价结束后方可参与测试,测试结束后,根据评价反馈和测试结果,可以分析课程教学效果。另外,精品课程网站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公布联系信箱等方式,获得学习者对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态度。对精品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使精品课程的建设者了解其在投入使用中的不足,进而及时地做出调整,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建立有效的互动交流平台,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有研究者指出,精品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一个将知识从教师和教材中灌输给学生的流程,而更多的是一个以知识为中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获得能力和创造力的动态过程[3]。借鉴MOOC课程互动交流设计,我国精品开放课程应努力构建良性发展的师生学习共同体。良好的师生交互离不开完善的精品开放课程交互平台,我国精品课程除了要为学生提供论坛、QQ、Blog、电子邮件等常见基于文本的交互之外,也可考虑为学生提供基于视频、动画等互动方式,拓宽进学习者的学习深度和思维宽度。

  精品开放课程的交互平台同样需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在线交互讨论,维持网上互动的活跃氛围。在讨论之前,教师可以适当地抛出讨论主题,引发学生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富有挑战性的观点,鼓励学生研讨和探索;教师应当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提供脚手架,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的建构,获取新知;教师要规范讨论的时间和内容,时间过长会导致学生上网时间不集中,不能形成活跃的氛围,时间过短又不能确保讨论的深度,不能讨论与主题无关的话题;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本次讨论进行回顾和反思。这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巩固及对自身学习的再认识,强化了学习评价的效果,可以让学习者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地思考和改进。有效的互动交流活动,可以促进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良性发展,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反过来会提高学习者对交互活动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

  (四)应用新技术,进一步提升精品开放课程评价成效。

  信息时代,新的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育思维和视角,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也将给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例如我国的精品课程可以考虑与社交网站(如QQ空间、微博等)进行合作,比如精品课程网站上的资源能一键分享到社交网站。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往往会花费可观的时间在社交网站上,这样不仅能引起更多的学生关注,提升精品课程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更能方便课程的学习者在社交网站上展开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掌上学习、移动学习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实现个人与社会知识建构的过程[4]。与传统学习相比较,它最大的优势是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Anyone,Anytime,Anywhere,Any style”(4A)自由的学习。因此,我国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者应适当、有效地利用这些有生命力的新技术,开发安卓等系统支持的精品开放课程平台,方便学习者使用和评价。

MOOC背景下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学习评价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程学习 背景 评价 课程 高校 开放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