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青年编辑应具备的几种能力论文

高校青年编辑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14

高校青年编辑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6-0122-02

  一、引 言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与纽带。编辑能否在编辑工作中贯彻“从读者出发,为读者服务”的指导方针,是整个编辑出版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新世纪新使命使高校期刊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青年编辑能否迎接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掌握编辑所应具有的新技能,决定了高校期刊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笔者根据青年编辑成长的实践经验,对青年编辑的特点加以分析,总结出要特别注意培养以下几方面的业务能力。

  二、高校青年编辑的现状与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一)系统的学习能力

  高校中的青年编辑很多都不是编辑专业科班出身,所以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重视对编辑专业知识的学习,例如:青年编辑要掌握书刊的整体设计,要熟练运用校对符号,要对书刊的印制以及出版物的发行等环节都要了解。青年编辑要争取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级别,要担任责任编辑和责任校对必须获得中级资格证书。《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和《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是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备考工具书,这两本书的实用性很强,青年编辑可以通过对这两本书的学习,系统全面地了解编辑历史以及编辑工作的具体内容,对青年编辑做好日常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青年编辑还必须注重对日常知识的积累,编辑在审稿时,常会遇到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编辑在短时间内难以对其作出判断,这时就需要编辑查阅相关资料,同行交流,以及向资深编辑请教等方法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更新,所以编辑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二)审读写作能力

  审读能力主要指的是编辑在“三审”过程中的能力;写作能力指的是编辑的文字运用能力,包括对稿件主旨的把握、结构的调整、逻辑的修改等。青年编辑在“三审”过程中一般担任初审者的角色,所以他们每天要审阅、处理、修改大量的稿件,还要撰写“审稿意见”、“退修信”或“退稿信”等,这些都要求青年编辑具有较高的审读与写作能力。收到一篇水平或高或低的稿件,首先要通过阅读弄清楚作者文章的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文章提出了什么新见解,是否符合刊物的用稿范畴;其次对稿件在内容质量和形式质量上进行评价;最后在逻辑性、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是否正确等。青年编辑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稿件,这样才能发现稿件中的错误和疏漏,才能进到编辑审读加工的责任。青年编辑从文字上为作者进行把关,应把错别字减少到最低限度,应正确地使用成语或典故,直接引语应准确无误,参考文献应正确标注等。修改好一篇文章往往难于写一篇文章,何况青年编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稿件进行体例、语法、逻辑上的修改,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娴熟的写作技巧。凡是写作能力强的青年编辑,作者很愿意与他们交流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对他们提出的修改意见往往也能心悦诚服的接受。而写作能力的提高,要靠平日勤学苦练,要多写文章,同时要做到字斟句酌,仔细推敲。所以,青年编辑在平时要多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判断鉴别能力

  审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判断鉴别的过程。青年编辑作为初审者,如同第一个“过滤网”,必须在通读整篇稿件的基础上,把有价值的信息筛选出来提供给读者,这就要求青年编辑要有判断鉴别能力。判断鉴别能力指的是编辑迅速、准确地判断稿件价值并决定稿件能否录用、以什么形式发表的能力。内容上的判断鉴别是最难的。一种刊物往往涉及诸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涉及很多新理论、新名词,文章中的信息是否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原貌,是否是抄袭之作,其观点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否符合保密规定等,都须予以鉴别,以保证所发表的文章确有学术价值,确实具有科学性。这就要求编辑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哲学修养和比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一般来说,理论修养、知识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越高的编辑,越具备对文章的鉴别能力。青年编辑既要具备广博的文学知识,也要掌握百科知识,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才是提高判断鉴别能力的基础。

  (四)工具运用能力

  工具运用能力指的是编辑使用语言工具书、计算机、现代通讯手段和互联网等工具的能力。随着数字期刊的兴起,高校编辑部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正一步步向现代化迈进。青年编辑对于自己不懂的知识能运用工具书、参考书、互联网等,通过查阅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判断与稿件有关的是非与正误。现在,高校的许多编辑部已经运用计算机采编系统,采用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使用激光照排技术和胶版印刷技术,数码照相机也成为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国际互联网成为青年编辑获取最新信息的有力工具,与纸质期刊相对应的每一期的电子期刊也已经问世,青年编辑要善于在网上进行查询,解决审稿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青年编辑还应该掌握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如用手机短信与作者联系,用传真机、电子邮箱等接受稿件。编辑,特别是青年编辑还应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每年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性书展很多,有以著作权贸易为主,有以图书、期刊等出版物实物贸易为主,参加这些国际性书展可以丰富青年编辑阅历,开拓青年编辑的视野。这一切都说明,工具运用能力是每一位青年编辑人员的必备能力。

  (五)人际沟通能力

  青年编辑在工作中必须有甘于寂寞、埋首案头的工作精神,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又必须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要有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进行社会调查的激情和能力。编辑审稿、改稿、组稿必须与作者打交道,印刷、出版、发行必须与印刷厂、邮局等单位打交道,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特别是与作者打交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你要作者对文章加以修改,就要准确地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而通常作者总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好的,看不到自己文章的问题,这就要求编辑在与作者沟通时,细心倾听其写作背景与意图,充分肯定作品的优点,引导作者把文章修改得更完美。在与作者沟通时,必须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切不可自以为是、强加于人。对不打算录用的文章,应以委婉的口气告诉作者,以保护作者投稿的积极性,不要伤害作者的自尊心。编辑工作与社会各方面的交往和沟通越来越多,比如,编辑也要参加岗位培训、学术交流、调查研究等活动,都离不开人际沟通。青年编辑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多与各类人群沟通交流,不管是读者,作者,还是与出版发行相关的人,青年编辑都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多聆听他人对工作中的总结和感触,从而帮助自己在工作中多思考,这样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六)策划设计能力

  青年编辑的策划能力,反应了他们对出版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的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成功的策划有助于提高期刊的质量。期刊编辑的工作程序性、周期性很强,期刊在一个编排周期里,既要准备当前一期,又要及时处理来稿,适时准备下一期;既要考虑内稿,又要兼顾外稿;哪些稿件应及时发表,哪些可往后放一放,应该心中有数;在准备文字稿的同时,还要准备图片稿,并进行设计;每期目录从初定到最后确定,通常都需要作多次调整,处理好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诸如此类的问题,青年编辑均需善于策划运筹,合理安排,确保期刊科学有序地按时出版,这就要求青年编辑具有较强的策划能力。

  对于没有专职美术编辑的编辑部来说,编辑既是学术编辑,又是美术编辑,对封面图片、内文标题、补白、转页等,均应进行设计。这就要求青年编辑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在编辑的策划设计中,在期刊的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应弘扬创新精神,使期刊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编辑工作涉及的每一项业务,从信息采集、策划,到编稿、组版,都是创造性的劳动。青年编辑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把创新精神寓于整个编辑工作中――从作者的文章中敏锐地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引导作者把工作经验升华到理性的高度;密切关注各领域的新发现、新成果,敢于发表有创新见解的论文,使期刊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等,这些都是青年编辑工作创新的具体表现。

  三、结 语

  编辑出版工作除了要求青年编辑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外,还要求其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为编辑工作虽然是一项“为人作嫁”的工作,但它体现的是具体的劳动成果,责任重大,还经常会面对各种分歧和矛盾。所以,青年编辑要热爱本职工作、甘于平凡、任劳任怨,不利用工作之便以稿谋私、出卖版面;不泄漏国家秘密,给人可趁之机;坚决抵制一切妨碍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不良内容公之于众。总之,编辑工作对青年编辑的能力素质要求是很高的。对于青年编辑,需要不断积累经验,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

高校青年编辑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论文搜索
关键字:能力 高校 青年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