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聆听《唐璜》中女性的社会处境:顺从与反抗论文

聆听《唐璜》中女性的社会处境:顺从与反抗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3-12

聆听《唐璜》中女性的社会处境:顺从与反抗

  唐璜的故事是西欧的一个古老传说,最早由西班牙僧侣盖布里尔?代叶斯以它作题材编成剧本,后在莫里哀、托马斯?沙德维尔的剧本及莫扎特的歌剧里出现。在这些作品里,唐璜被塑造成简单的、好色的花花公子,一个只是简单的想要玩弄任何女性的好色男子。莫扎特的歌剧《唐?乔望尼》在英国上演之后,唐璜的故事成了英国伦敦童话剧及音乐喜剧的主题。拜伦在观看了《唐?乔望尼》演出之后,对这一西班牙传奇故事进行了改编,唐璜在他的笔下并不是作为一个恶棍的面目出现,而是作为一个心地敦厚的青年,接受了诸多女性的投怀送抱。本文拟以文本细读的方式,从作为商品、工具、“老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揭露《唐璜》中的女性的社会处境:顺从与反抗。

  一、 作为商品与工具的女性:顺从

  唐璜的初恋情人是一个有夫之妇朱丽亚,芳龄二十三,贞洁迷人,但她没有高贵的出身,且属很不体面的摩尔人血统,只有美丽的容貌,她的丈夫唐?阿尔方索年老体衰。激进的报人及诗人利?亨特(Leigh Hunt,1784-1859)在其报纸《检查者》发表文章称《唐璜》对英国社会出于金钱目的,允许有钱的老头和妙龄女子的包办婚姻的荒唐邪恶的绝妙讽刺。[1](177)年过半百的阿尔方索选择了出身并不高贵的朱丽亚,是因为她的美貌,“阿尔方索的眼力也得到了奖掖”; [2](44)看来朱丽亚的美貌十分养眼,这体现了朱丽亚作为花瓶(装饰品)的效用。除此之外,伊内兹与阿尔方索都以朱丽亚为掩护,一方面,尹内兹把朱丽亚当作自己的好友来帮助掩盖她和阿尔方索的奸情,能够让阿尔方索免受罚款;另一方面,她也不会因为奸情败露,而失去对她丈夫的控制权及对儿子的监护权。故朱丽亚充当被利用的工具的角色相当明显。而朱丽亚是否觉察到伊内兹这一目的呢?是否因觉察到了而故意引诱唐璜而作为报复?这可有朱丽亚和唐璜恋情的发酵可窥见一斑。朱丽亚利用自己的美貌吸引涉世未深的唐璜,一步一步地打开了唐璜的少男情怀。“朱丽亚/该知道是什么在心头悸动,/至于唐璜呢,可以打一个比方:/没见过湖水的人怎知道海洋?//但朱丽亚的冷淡却含有温情,/她的纤手总是微颤而柔缓地/脱开他的掌握,而在脱开以前/却轻轻地以一捏,甜得透人心脾:”[2](45-46)朱丽亚的引诱比阿尔比达的魔法厉害千倍。而之后,朱丽亚决定压抑自己的情感,实际上这些都是朱丽亚欲擒故纵的手段,而她去拜访唐璜母亲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见唐璜,而唐璜情犊初开,并不知道这实际上朱丽亚故意为之。纯真的唐璜最终落入朱丽亚精心设置的怀抱中:“无意间,她的手落进唐璜的掌握……她茫茫然地贴上他另一只手……她那只握住唐璜的手,逐步地、/温柔地、但却明显地握得更紧,/好像在说:‘留住我,如果你愿意!’……他年轻的嘴唇对她感激地以吻”。[2](65-67)最后,唐璜成了朱丽亚的婚外情人,朱丽亚成功地让自己成为报复丈夫与闺蜜的工具。当唐?阿尔方索得知二人有了私情后,为了能够得到二人通奸的证据,他不惜冒着损害自己名誉的危险,亲自带领律师及亲朋好友来到自己妻子的闺房。最后,奸情败露后,朱丽亚进了尼姑庵,在灯下聊度余生;而唐璜则谨遵母命出海远游了。朱丽亚的婚姻属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无法反抗自己所属的阶级及被包办婚姻的命运,唯有选择顺从。由于已婚妇女是已经完成交易的商品,因此,她试图反抗包办婚姻与唐璜的私情破坏了阿尔方索的财产所有权,必然遭到严厉的惩罚。男性与女性在有奸情的情况下,其下场是很不一样的。妻子必须服从丈夫,丈夫可以因通奸将她单独监禁,提出和她离婚。如果丈夫当场捉奸并把她杀死,法律认为他是可赦免的。而丈夫只有在把姘妇带到家里才应受到惩罚,也只有在这时妻子才可以提出离婚。[3](130)

  唐璜的第二段恋情为世人称赞,海黛甚至因为其敢爱敢恨,勇于牺牲被认为是一个“拜伦式英雄”形象。海黛的美是一种天然的美,拜伦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述。在唐璜眼里,海黛像是天使,婀娜动人,亭亭玉立,仪态大方。在海黛眼里,唐璜皮肤白皙,惹人爱怜,活脱脱一个美男子。在她父亲不知所踪那段时间,他们俩度过了最快乐的时光,但海黛心中不时会涌上一丝担心及不想的预感。“不知什么原因,……每人都掠过一丝不安的预感,”[2](304)海黛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万一有祸事……。”[2](305)海黛之所以会有这些想法,实质上是因为她无法自己选择郎君。未出嫁以前,她的一切都是为她父亲所拥有,包括她的身体,只有她父亲才有权利为她选择夫君。所以,海黛在认为她父亲已经葬生海底的情况之下,才自己做主在岛上大摆筵席,与唐璜成亲。当她的父亲兰勃洛回来发现海黛正在和唐璜成亲的时候,他立刻意识到他作为父亲的权利受到了侵犯,他所拥有的东西遭到了损坏。他不声不响地来到唐璜和海黛房前。海黛从噩梦中醒来,发现父亲站在床前,尖叫一声并立刻倒下。最终海黛伤心至死,唐璜被卖为奴。

  这两个美丽女性的悲惨结局集中体现了她们所处的社会处境:虽然两个人的情况略有不同:朱丽亚是有夫之妇,海黛是待字闺中的少女。但实际上,可以用两个简单的词概括:商品和工具。拜伦所创作的唐璜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末(伊斯迈战役发生在1790年十一月),而“我”发议论的时间确实拜伦所生活的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此刻距164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过去了一百七十多年,法国大革命仍影响欧洲大地,英国基本上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在资产阶级统治的时代,婚姻明显地表现为有所贪图的婚姻。而这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提出的、为了两个灵魂的结合而坚决排除物质考虑的柏拉图式的恋爱婚姻是对立的。因此,商品是女性作为物的核心属性,女人就是金钱。“唐璜生在塞维尔,一座可爱的城,/它以柑橘和美女而名扬海内,”[2](15)女人是和柑橘排列在一起,女人就如柑橘一样是商品。“唐璜被送到了卡提斯,/…那儿的女子多美!…//一匹阿刺伯骏马?一只挺秀的鹿?/初驯的巴巴利马?小羚羊?长颈鹿?”[2](125)同样的,女性被放在和动物比较的境地。女人是食物,是男人的盘中餐。“唐璜的座次挨着“西班牙风味”,/不是女人,我说过,而是一盘菜。”[2](934-935)而在以下诗行里,女人就赤裸裸的成了供男性买卖的商品。“女人无论多精,…/结果终归是:直等到有钱的色鬼/用婚礼把她们买去”。[2](222) “也看过美女在婚姻市场上相争,”[2](855) “陪审团先给妻子论价,/然后就照身价处?Ψ蛞苑?睿?/当然喽,他必须付一大笔钱财/至少,因为这种罪恶本来可以买卖。”[2](43)当妻子有通奸行为,作为丈夫物品的妻子有了瑕疵,处理的办法就是将妻子售卖给情夫,由此可见,女性是可以当作商品来买卖的。如果说唐璜对朱丽亚的爱情属于肉体上的吸引,那与海黛的爱情属于灵肉交融。“一个长长的吻,是爱情、青春/和美所赐的,…那时灵魂、心和感官和谐共鸣。”[2](215)然而心灵之爱终究斗不过资产阶级的婚姻观,当她父亲从海上灾难中逃过一劫,回到岛上,再次成为岛上的主人时,海黛的命运就发生了急剧改变。未婚女性是父亲代售的商品,而私定终身,没有父亲的许可就自由恋爱并发生了婚前性行为,就使商品有了瑕疵,是自降身价的行为,所以坚决予以杜绝。而唐璜未经主人许可,就擅自动了待售商品,损害了商品所有者的利益,必然遭受到最严厉的惩罚。所以兰勃洛要惩罚唐璜,把他打成重伤并当作奴隶贩卖。   二、作为“老虎”的女性:反抗

  《唐璜》中所描述的女性中,除了在男性的世界里充当花瓶、商品及工具(如朱丽亚、海黛)以外,有些(如伊内兹、古尔佩霞)具有了男性的社会特征,拜伦直接把这些女性比喻成“雌老虎,母狮或任何饶有趣味的吃人野兽”[2](418):她们占据着对男性的支配权,在男性世界里也出于显要地位,她们是男性世界的敌人。如果说女性仅仅是一个花瓶,一件商品,一件工具,怎么可能会让男性惧怕?怎么有资格成为男性的敌人?实际上,在女性的社会处境中,就因为女性被视为物而存在,女性注定不能靠自己而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依赖男性,相应地把男性看成工具,女性才能具体地实现它的空洞的权利。也就是说,在男性的世界里,男性把女性看成商品与工具;那在女性的世界里,女性因为自己的处境被迫把男性看作工具。女性首先是男性世界里的猎物,但同时也是女性世界里的猎人。[5](109)

  古尔佩霞是苏丹王的第四位妻子,美丽动人,甚至于可以说得上是“红颜祸水”的那种美。古尔佩霞能成为老苏丹王的猎物,首要条件是有倾国倾城的姿色,能够成为男性追逐的目标。而苏丹王已是年过五十九,且在她之前有三位王妃,妻妾加起来足有一千五百位。由此,古尔佩霞与苏丹王的结合绝不是为了爱情,而是把自己当作商品与工具,通过与苏丹王的结合让自己拥有相应的财富、地位、权力。因此,她要使尽浑身魅力,最终她把苏丹王变成了实现她在男性世界里的掌控权工具。在这一过程中,女性始终把男性(而不是自己)置于自己的中心地位,女性的一切行为仍然围绕男性,在本质上男性是主体,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越是成功地操纵男性的女性(即使最完美的猎物),越是更深地迷失自我,也就越不能摆脱物的属性。当古尔佩霞实现了从猎物到优秀的猎人华丽转变之后,她也想让男性成为自己的猎物,处处体现自己的财富、权力与地位。唐璜就成为了她的理想猎物,只是因为“在赴市集途中,唐璜被他一眼看中了,她立刻命令到市场区购买他”;[2](409)现在,她感到既然已一帆风顺把他终于变成了自己的财产,此刻,男性也成了她可以任意买卖的商品,她也转变成了令男性惧怕的女性。她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拥有巨额财富,至高无上权力的男性特质:“她那晶莹的大眼睛,/其中一半是欲望,一半是命令。”[2](406)古尔佩霞把唐璜看作她的奴隶,属于她的私有财产。如果商品受到损坏,也就是这件商品有了瑕疵,损坏商品的人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商品也不再具有最初的价值了,如果商品的主人极其富有,就很有可能彻底毁坏商品。通常情况下,当男性发现他的妻子有了通奸行为,可以结束妻子的性命,可古尔佩霞是一个女性。而唐璜仅仅是因为和宫女共睡一张床,就厄运临头,被卖为奴隶。由此可见,古尔佩霞已经具有了极端强烈的男性意识。

  无论古尔佩霞是一位多么优秀的猎人,她始终是借助苏丹王至高无上的地位,颇有“狐假虎威”的味道;而喀萨琳女王则更胜一筹,喀萨琳直接取代丈夫成为女王。她凭借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有众多御前宠男,其中最为宠幸“小白脸”兰斯科。古尔佩霞瞒着苏丹王占有男性,而喀萨琳则没有此顾虑,因为她自己就是王,不应惧怕任何人。故当美丽的唐璜呈送捷报时,“她竟忘了拆开,对他呆看一时。” [2](639)唐璜得到了喀萨琳女王的宠幸,就意味着享有金钱、地位。当唐璜害了热病的时候,御医用尽各种方法都无法根治,最后御医开出的药方是唐璜必须去旅行。于是,喀萨琳派了他一个差使:出使不列颠。自然喀萨琳的宠男就出现了空缺,且喀萨琳通过保持空缺来促使男性为获得她的宠幸而不断竞争。喀萨琳可谓御男有术,在两性关系中,她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男人在经济生活中的特权位置,他们的社会效益,婚姻的威望,以及男性后盾的价值,这一切都让女人热衷取悦于男人。对于绝大部分女人来说,她们仍处在受支配地位,仍然是从属于男性的他者。但少数女性如喀萨琳,则直接把自己变成了男性。女性除了通过男性获得对经济及权力的支配外,还可通过对知识的占有及写作来获取对男性的支配地位(即“老虎”的地位)。在1780至1830年半个世纪的大不列颠,不止几十位,几百位的女性作家的作品得到了出版,而实际上是几千位。[6](218) 在十八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伦敦聚集了以伊丽莎白?蒙塔古(Elizabeth Montagu,1718-1800)为首的一批女性作家,这些女子模仿欧陆都市例如巴黎柏林和罗马组织时尚的文艺沙龙,出入于当时影响力极大的男性精英领域,例如大卫?加里克和塞缪尔?约翰逊。她们邀请像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1709-1784),大卫?盖里克(David Garrick,1717-1779)这样的社会贤达出席她们的活动。她们蓝袜子的作品没有任何的限制:她们就道德问题进行辩论,翻译经典作品,在文学批评领域有一定的影响,而当时声名显赫的拜伦却极尽贬低蓝袜子的创作。[7](179)

  在《唐璜》中,拜伦就塑造了这样一个蓝袜子女性形象:唐娜?伊内兹。伊内兹的出场犹如有先闻其名、后见其人:她博学多才,远近驰名,记忆力超强;她还懂拉丁文、法文,虽然不是太精通,但对英文、希伯来文却有一定的造诣。伊内兹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而唐?约瑟却不学无术,更有谣言说他情妇众多。此外,伊内兹还找来医生,意图证明她的夫君的了神经病,并指责他败坏德行;她还翻看过他的书籍和信札,并用日记记载了他的罪咎。唐?约瑟众无法忍受伊内兹而一命呜呼了,据医生说是死于隔日热。而起真正的死因,拜伦描述为情感和自尊心逼得他选择了死亡。与古尔佩霞相比,伊内兹更胜一筹。古尔佩霞只是借助于男性而拥有权力,从而获得对其他男性及物体的支配权;而伊内兹则直接将其丈夫至于死地,从而直接获得其丈夫的财产及对儿子的监护权。伊内兹的丈夫唐?约瑟是一个纯粹的西班牙贵族,因此,唐?约瑟死后,伊内兹就成了享有唐?约瑟荣耀的贵妇人,且无人能够约束她。在这一场权力之争游戏中,伊内兹通过对知识的占有而战胜了不学无术的唐?约瑟,她成了占主体地位的猎人,成了令男性为之色变的女性。

  拜伦在《唐璜》中所描述的女性形态各异,有些美貌绝人,有些权倾朝野,有些满腹经纶,但在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女性或者发挥花瓶的作用,充当男性的点缀;或者借男性上位,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但仍然围绕男性,成为他者。此类女性多处于顺从处境,顺从即充当花瓶、商品、工具。少数女性能够脱颖而出,凭权势或知识,能主宰自己的生活,成为主体。反抗的两种途径都极难获取,唯有知识途径更具有现实意义。

聆听《唐璜》中女性的社会处境:顺从与反抗

论文搜索
关键字:唐璜 处境 女性 社会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