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思政课产教融合的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思政课产教融合的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4-16

高职院校思政课产教融合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68-02

  当前高职思政课在高职院校的位置比较尴尬:高职生和本科生有所区别,不善于系统理论学习,学习年限短,就业导向突出。而高职现有的思政课程的教材和本科相同,导致除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和学生现实结合紧密的内容受到学生欢迎,其他课程和内容偏重理论化的系统知识,高职大学生的认可度都比较低。高职思政课和产业行业的脱节,是造成高职思政课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随着高职教育深入发展,高职思政课必须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步伐,不断探讨产教融合的途径。

  一、思政课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就业导向强调了高职生的技能,而一个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只有技能是不够的。“应当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入职教特色,使学生能够在“通识”与“专识”之间架起桥梁,从而让公共基础课程所教授的知识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思政课应该切实担当起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任,通过培育职业精神和价值观,打造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特殊性,产教融合的特色更为突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产业需要。而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更多关注学校自身文化底蕴和发展规划,但对于校企文化的融合、发展方面存在认识不清晰、不统一,缺少发展思路等问题。”高职院校思政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可以成为校企文化融合的一个突破口,思政课和产业单位的紧密结合,有助于贯彻产业职业道德、产业文化建设等,能够更好的打造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助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

  (三)高职思政教师职业成长的需要

  高职思政课教师只有深入解决学生现实需要,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产教融合是思政课教师了解学生就业、职业需要的重要途径。高职思政课是否能起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作用,最关键还是得看思政课教师自身是否具备职业核心能力。高职思政课教师通过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和实训教学,主动进行产教融合,从而了解高职人才具体的培养目标、进行符合特定专业高职生的课程开发,就能富有成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二、思政课产教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思政课产教融合有国家的政策支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个文件给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指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方向和途径,就是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学校层面、政府层面关注的重点,而对专职教师个人来说,融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最直接途径,就是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和企业进行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以往都是作为政府政策的宣传课,是在国家教育部门强制要求下,不得不开的课程,长期游离于职业教育的核心之外。这次国家大力提倡产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下,思政课教师务必突破思政课没有专业性,难以和企业合作的认识框架限制,努力探索思政课产教融合的途径,有效的提高思政课服务高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的有效性,抓住机遇,把思政课程在产教融合的实践中深化做强做深。

  (二)思政课产教融合有成熟的理论依据

  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是20世纪产生在美国的合作教育。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认为:“合作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此外,产教融合还“涉及到威斯康星理论的社会服务观、建构主义理论的技能学习观、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才培养观、实用主义教育论的实践主导观、终身教育思想的生涯发展观等五大理论。”

  思政课虽然没有高职专业课有那么强的实操性和技术性,但是思政课作为学生价值观和判断力养成的课程,恰恰是指导高职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的关键性课程。正是这些潜藏在水面下巨大的价值观的冰山,决定了水面上露出的职业技能的展现和发展。以往高职思政课在高职院校的缺位,恰恰反映了思政课脱离了产业实践,无法担当起对高职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引导的重任,思政课应该,也必须进入产教融合的探索,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推进实践,担当起本课程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高职思政课近些年不断探求改革,正是这种需求的反映。而产教融合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给高职思政课改革指明了实践的方向。

  (三)高职思政课产教融合有丰富的历史借鉴

  我党从产生到发展的各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把思政教育和党的事业紧密结合的历史经验,这是当前高职思政课产教融合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在共产党成立之初,面临着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艰巨任务。到底战争时期是军队说了算,还是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也有过激烈的争论和斗争。最后实践给出了历史的选择,就是我们只有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党领导枪,才能完成建立新中国这个其他阶级都无法完成的历史使命。在长期艰苦的斗争中,共产党把党支部建设在军队里,完善了一系列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思想。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又把党支部和现代企业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党的领导和企业经营融合的途径。这些都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把党的领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高职大学生职业发展、连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进行产教融合,可以借鉴的宝贵历史经验。   (四)高职思政课产教融合有扎实的实践基础

  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几十年,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实践经验。高职专业课已经和企业实现深度融合,比如有些专业班级就是企业直接委托学校建设的订单班。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的理论、流程都已经比较成熟。从校企师资角色职责、案例设计、教学基地建设、风险预估、协调机制,到反馈和评估机制,已经形成了大量经过实践检验,得到广泛认可的成果。这些专业课程的课程开发经验,都是高职思政课进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

  高职思政课程本身也逐渐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比如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和企业签约挂牌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参观当地的开发区建设,感受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思政课通过实践环节,已经积累了一些带领学生调查研究,和企业建立挂牌基地,融入社会的经验。

  (五)高职思政课产教融合面临的挑战

  高职思政课产教融合面临的三大考验是“思想认识缺位”、“各种资源障碍”和“实践基地缺乏”。如果高职院校还停留在只盯着专业技能,以就业为为唯一标准,没有真正落实培养技术人才的长远目标,就会忽视高职思政课产教融合的必要性,也就不会去探索其可行性,更不会努力探索融合的途径。只有首先认识到高职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是未来他们职业发展隐形的决定力量,才会有加强思政课产教融合探索的实践开端。由于思政课产教融合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各方面的配套都还比较稀少,也还很少有实践上比较成熟的做法,思政课教师如何和企业结合,如何进行师资、课程内容、评价的校企衔接,需要预防哪些风险和纠纷,都还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开垦的新领域。

  总之,基于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分析,高职思政课产教融合遇到的困难是新生事物成长中面临的困难。高职思政课产教融合势在必行,这是高职院校发展、高职大学生发展、高职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客观需要。即使遭遇挑战也要锲而不舍,攻坚克难,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思政课的教育目的,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战略目标。

高职院校思政课产教融合的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政 高职 融合 院校 分析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