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的就业问题思考论文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的就业问题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4-25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的就业问题思考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小康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社会理想,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1979年12月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首次用“小康”一词来描述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自此,建设小康社会就成为中国人民的跨世纪的理想和行动目标。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筑牢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关键阶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确保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发展好就业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扩大就业、提升质量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把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就业问题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就业问题,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就业人数的提高、就业机会的均等和就业质量的优化,确保了我国就业形势的良好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反思我国的就业形势与问题,尤其结合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发现就业仍存在一些问题。

  1、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当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呈现结构性短缺的特点,以大学生为主的白领劳动力和以农民工为主的蓝领劳动力在供给和需求方面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通常在经济下行时,由于大量企业倒闭或停工,社会对以农民工为主的蓝领劳动力的总需求会下降,造成这部分人大量失业。然而近几年我国却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农民工新增就业人数不降反增、工资持续上涨,这说明农民工不但没有大量失业,反而成为就业的优势群体。然而与此同时,在以大学生为主的白领就业市场,却面临就业难的困境。人社部2010-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各季度求职人员的新成长失业人员中,应届毕业生占比超过40%,成为失业的主要群体。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造成毕业生数量年年攀升,而产业升级速度赶不上高校扩招速度,无法提供与毕业生数量相当的就业机会,劳动力供应相对过剩。再加上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现代家庭对子女就业期望不断升高等因素,造成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以农民工为主的蓝领劳动力供不应求,频频出现“用工荒”,以大学生为主的白领劳动力供过于求,长期面临“就业难”,这种现象说明我国就业形势已经发生新的变化,劳动力市场正处于结构性短缺之中。

  2、就业质量整体不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实现推进更高质量的就业,因此劳动者薪酬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就成为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外贸加工业蓬勃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一无不令人骄傲的头衔之下,是我国长期以来依靠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供应,久而久之影响了就业质量的提升。近年来,虽然我国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断上涨、最低工资标准持续上调,但总体上看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高,工资水平仍然偏低,其中尤以私营企业和中低档要求的技术性岗位最为典型。此外,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不全面也是就业质量不高的另一表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为职工缴纳劳动保险

  究其原因,客观方面是我国尚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条件较差、劳动力供求失衡等,制度方面是由于不合理的分配机制、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不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不协调的劳资关系等等,另外也与劳动者素质偏低、维权意识不足有关。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临近、中国经济转型的加速,必然要求就业质量的提升。

  三、解决就业问题的思路

  1、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很多观点认为其原因就是高校扩招过度发展。这其实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会发现,我国虽然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扩招,但毛入学率仍然不高,不但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比较低。

  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才强国战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核心目标就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发挥人才的作用,建立人力资源大国则需要通过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后劲。因此高校扩招不但没有过度,反而需要有进一步的提升,高校扩招的比例应保持适度的增长。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高校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之上,积极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需求接轨、与时代发展接轨。

  此外,还应当积极调整当前的教育结构,提高职业技能教育的比重和社会地位。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完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积极构建职业院校教育、用人单位实践指导、社会机构培训的科学体系,培养大批高水平的技能型劳动者,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技术人才。

  2、提高农民工待遇

  改善农民工待遇一直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重点内容。虽然近几年,农民工就业呈现出工资水平不断上涨,就业机会不断增多、劳动环境有所改善以及社会保障逐步完善的可喜局面,但与其他群体的劳动者相比,农民工的待遇仍处于社会偏低水平。一方面体现在劳动报酬较低,根据对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的分析发现,近几年农民工工资与城镇在岗职工相比约少三成,并且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略有升高;另一方面体现在其他劳动待遇上,农民工工作强度比较大,日平均工时超过8小时、每周休息时间约为1天,各类社会保险的总体参保比例较低。近些年,企业与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出现了相对紧张局面,在一些大企业、知名企业发生了罢工,有的还出现跨省的联合罢工事件,这种紧张局面的出现,主要还是由于农民工的待遇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改善农民工待遇,简单来说应在两个方向做出努力――改善工资福利待遇和提高社会待遇。改善工资福利待遇,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的合理性,建立工资增长调节机制,使劳动者收入增长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相协调。提高社会待遇方面,要逐步消除影响就业的全部障碍和差别待遇,城乡劳动者应享有公平待遇,应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构建更公平的就业机制。此外还应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及其亲属迅速转变为城市居民,这种转变不应当仅仅是户籍或居住地改变,而应是就业机会、社会福利、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多方面的均等化对待。为此必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3、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就业市场需求相对有限、劳动力供应相对充裕的情况不会完全转变,因此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就成为一条思路。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就业问题, 还能够创造工作岗位,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鼓励自主创业,需要在我国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完善的市场机制。在政府主导推动下,吸纳社会各方力量,将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整合起来,搭建创业平台。借助一系列优惠政策、融资便利条件和完善的行政服务,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意愿,凸显创业实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应特别鼓励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坚持舆论导向与政策扶持相结合,广泛开展创业教育, 加强创业指导和培训,通过创业型就业,破解当前青年一代面临的就业难题。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的就业问题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就业问题 小康社会 小康 目标 就业 全面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