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城镇化进程中偏远农村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途径探析论文

城镇化进程中偏远农村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途径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1-08

城镇化进程中偏远农村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途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03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大,“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大量产生,农村教育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偏远地区学校生源日渐萎缩,学校、家庭等教育环境的变化,使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人格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教育工作者面临教育教学成效不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需要学校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在教育实践中探索途径,多措并举,协调推进,有效培养偏远农村初中生的健全人格[1-3]。

  一、现状分析

  1.留守儿童家长受市场经济和城市生活的冲击,往往过于专注物质追求,形成并习惯于新的人际交往圈子,原有的家庭观念发生裂变,带来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等一系列问题。事实上,“隔代教育”顾此失彼,难以奏效,即使解决了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其精神成长方面,依然存在健全人格教育的严重缺失。

  2.近年来,社会上充斥着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热衷于调侃历史、解构崇高、丑化英雄,甚至美化一些民族罪人。特别是未成年人中“精神侏儒”退化为“人格侏儒”的倾向明显,农村贫困地区信息较闭塞,极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

  3.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勃兴与蔓延,直接催生了精神世界的低俗化、空洞化和荒漠化现象,导致了人们心灵的迷失和心理的焦躁。当今,健全人格教育的缺失已使人们深受其害,某些社会丑恶现象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4.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其特点是: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倾向,女生之间的暴力逐渐增多;施暴手段残忍;同学之间,出现阶层性划分、集团式的歧视,相互包容意识缺失,彼此宽容较难,折射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严重滞后。

  二、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

  美国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强调人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积极倡导教育要培育健全的人格。那么,健全人格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特征呢?国际上公认的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是:人与自我、人与工具、人与社会。??此,我们以塑造健全人格为目标,构建以心理教育、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工具教育和乐观教育五大“育人生态圈”构成的健全人格生态系统。偏远地区农村初中生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同程度地凸显出了自卑、冷漠、偏狭、粗蛮等人格障碍。笔者认为,农村初中生健全人格应首先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悦纳自我,有安全感,能有客观的自我意识;(2)善待他人,有同情心,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3)爱护自然,有爱美心,能有美好的生活向往;(4)克制自己,有节制观,能有正确的物我关系;(5)乐观向上,有进取心,能有积极的自强行为。

  三、健全人格的培养途径

  1.落实心理教育。一方面借助学校及社会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做好心理咨询与服务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教师、亲友等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让其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心理辅导、思想疏导、活动体验三者协同发力,先催生并强化其主体性接纳意识,悦纳自我,再通过情感渗透、关爱互信、真诚沟通,使其逐步建立自信。然后,鼓励其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增强安全感和归属感,增进客观的自我意识。我校是省教育厅命名授牌的“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心理辅导卓有成效。

  2.践行礼仪教育。尊重为爱的表达打下了平等的基础,在真诚的尊重之下,爱才不再是一种控制、一种侵犯,而是一种春风化雨的熏陶与润泽。礼仪教育的关键是发掘人的情商,情商是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情商的高低反映着情感品质的差异,情商高的人,说话得体,办事得当,能笃行不怠,有所坚守和追求。1995年,丹尼尔?戈尔曼提出情商包括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激励自我、认识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的能力。因此,除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和公德教育外,温馨的亲情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生活体验、学校教育的人文关怀、社会实践的历练等都是提升情商的途径。情商的培育和发掘是推动礼仪教育走向持续深入并内化为个人素养的动力源泉。对农村初中生而言,情商培育必须聚焦学校的人文关怀,强化阅读习惯和生活体验,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3.重视环境教育。尊重孩子天性,正视个体差异,满足成长需要,激发成长潜能。心中有高山的孩子,就懂得果敢与刚强;心中有大海的孩子,就懂得大气和包容;心中有花草的孩子,就懂得美好和细腻。树木花草,鸟鱼虫泥,一定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再者,人文环境教育也不可或缺。已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教育家涂又光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著名的“泡菜理论”,即泡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汤。环境就好比泡菜汤,影响和决定着浸泡其中的人的精神风貌和行为风格。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以自由生长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以善意、信任和关爱,以淡定的心态去对待成功、对待成长,让他们感受到从容、宽松、闲适与祥和,感受到身心的舒展、愉悦和惬意,成全每一个有个性的人的发展。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海德中学,不是过多的关注学业成绩,而是倡导:态度胜于才智,努力胜于能力,性格胜于天资。在这里,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神奇、生活的趣味和学习的乐趣,这种体验所造就的人格力量会延续其一生。

  4.关注工具教育。正确处理人与工具的关系是国际上公认的核心素养之一。信息时代开启了学习途径的新变革,但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和便捷也冲击和考验着人们驾驭工具的态度和能力。农村初中学生迷恋网吧、沉迷于网游等虚拟世界的人数逐年增多,学习的专注程度、思考深度明显不足,注意力严重下降,厌学、自控力差、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问题增多。当然,信息的快速搜索、辨析、加工、运用,信息资源的开发技能,是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素养。一方面,我们相信,习惯于数字化阅读的青少年可能会建立起一套新型的视觉系统、记忆习惯和信息接受方式,另一方面,要耐心疏导,大力引导、积极指导学生,强化纸媒阅读,通过纸媒阅读习惯的植入式培养,凸显学校阅读主阵地,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图书推介、读书评选活动。例如,分步循环推进:感知阅读、趣味阅读、拓展阅读、个性阅读、自主阅读和复合阅读。   5.倡导乐观教育。从积极心理学目前的研究来看,乐观不仅是人的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能力,因而可以用乐商(optimistic intelligence)概念描述人的乐观能力。乐商主要包括三个维度:(1)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乐观水平或者程度;(2)人能从所经历的消极事件或影响中摆脱出来,并从中获取积极成分或力量的能力;(3)个体能在多大程度上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别人,使其也变得快乐起来的能力。据此,乐观教育就要从提高学生的乐商开始,从乐商的三个维度做起。另外,适当的通识教育也是乐观教育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通识教育有助于锻造学生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有助于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的理解与认知,明确自己和社会的关系,由此确立终身价值观,建构强大的内心世界,奋发图强,从而形成一种健全人格力量。

  健全人格培养关乎教育,教育关乎人性的塑造,人性有多复杂,健全人格培养就有多复杂;教育直指人的心灵,心灵有多微妙,健全人格培养就有多微妙。不过,复杂到极致便是简单,是常识,而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常识。因此,只要有了对人性的深切体察,有了对生命的真诚尊重,有了足够的学养和耐心,就总能找到适合偏远农村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途径和教育方法,为学校德育引来源头活水,增强持久活力[4,5]。

城镇化进程中偏远农村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途径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初中生 偏远 城镇 人格 进程 途径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