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社会工作的价值与方法在高校 贫困生精准资助中的应用论文

社会工作的价值与方法在高校 贫困生精准资助中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1-20

社会工作的价值与方法在高校 贫困生精准资助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82

  Abstract In the new period, it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the subsidy work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subsidizing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xisting subsidy work has the problems of poor recognition of the object's needs, too single funding model and so on. In the case of social work "helping others", equality, respect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iority, the work of the group and the community has a better effect on the existing dilemma.

  Key words Financial Aid Work of Poverty-stricken Students; social work; poor students

  高校资助工作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每个高校贫困生背后都有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困难家庭,贫困生的成长成才是其家庭脱离贫困的希望之所在,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开展正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有效途径。“十二五”期间,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宗旨、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目标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机制已基本形成。但离新时期要求的精准资助还有一定距离,在高校中的精准资助工作是指针对贫困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差别化的资助形式,最大程度的发挥资助的效能的学生资助工作方式。社会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助人活动的学科,对案主提供物质帮扶和心灵支持,聚焦案主,对案主进行“赋权”,帮助其认识自身的优势,挖掘自身的潜能,促使其通过自己努力达到问题的解决。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贫困生资助工作具有很强的亲和性,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对于突破当前贫困生的资助工作的精准开展中的困境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1 精准资助工作开展的困境

  1.1 对象需求识别不够精准

  精准的识别是精准资助工作开展的基础,现有的以奖(国家励志奖学金)、勤(勤工助学)、助(国家助学金)、贷(国家校园地、生源地助学贷款)、补(临时性困难补助)为一体的资助系统对于贫困生的识别是以家庭经济收入、家庭人口数、家庭中劳动力的个数、是否受到自热灾害等方面进行测评开展的。目前,对于如何精准地识别出贫困生已有较多的研究和成果,很多已经成型的量化的指标可以帮助高校在对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分析上做出较为正确的评判。但贫困生的需求却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虽然是贫困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要需求但也是最低等级的需求,在满足的经济方面的需求后,人际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是目前高校贫困生值得特别关注的方面,冯宗侠在北理工中抽取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不同大学生群体人际交往状况,结果显示:贫困生的人际交往水平要低于其他人。许振兴通过研究得出:贫困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常表现出人际信任危机。因为教育资源的有限,贫困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大学期间的集体活动中也容易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引发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而等到贫困生在毕业就业时,容易出现除了学习成绩较好以外没有其他方面的优势从而出现就业困难的情况。

  1.2 资助方式过于单一

  现有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主要是奖、勤、助、贷、补,其共性是资金支持,包括有偿和无偿两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理念和操作的差异容易触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的隐痛,导致资助工作不能精准开展。比如有的高校为了能够证助学金得以公正公平的使用,在贫困认定工作中开展“比穷”的方式,?ψ手?名单和金额进行全校性的公示等行为,这行资助形式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合理发放助学资金,但对贫困生的“隐私”和“自尊”是一种伤害,容易造成贫困生因为“怕丢人”而拒绝申请资助的情况。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资助主体作为施助者,贫困生作为受助者,两者之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被动的不平等关系,在资助对象的选择和资助等级的确定过程中往往缺乏贫困生的主体参与,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感受和实际需求,从而造成资助形式没有真正地让学生易于并乐于接受。

  2 基于社会工作视角开展精准资助工作

  2.1 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是其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社会工作不仅强调“助人”,还强调通过“助人”而达到“自助”。

  树立平等待人的理念,平等和尊重是社会工作助人的前提,也是精准资助开展的前提。现有的资助主体是由学生资助部门及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是施助者也是思政教育者,一定要树立平等待人的理念,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开展资助工作,把资助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使学生因为受到帮助而感激、因受到尊重而积极乐观。   树立“助人自助”的理念,鼓励贫困生自立自强,挖掘自身潜能,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对抗”贫困的能力。自助能力是贫困生改善个人经济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综合素质提高的综合能力。只有自助能力的增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社会工作与现存的资助方式相比的突出优势。在精准资助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的方法,通过和贫困生建立互动关系,帮助其发现自身在发展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增强贫困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组织策划、抗压耐压、专业课程等方面的能力,是针对其高层次需求的一种满足,也为其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积累资本。同时,针对陷入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危机等困境的贫困生,可开展具体的辅导或训练计划。

  注重优势视角,社会工作者相信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自身的潜能,其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挖掘自身潜能,对贫困生“赋权”,最大限度释放出个人能力,并进行肯定并通过个人专长的优化带动自身全面发展,让贫困大学生充分认识并接纳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重塑自我。帮助贫困学生正确看待资助,用感恩的心来对待外界给他们的关爱,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既不要因为贫困而一蹶不振;同时也不要产生自卑心理;更不要产生依赖资助的心理,放弃努力。

  2.2 借鉴社会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聚焦案主的工作模式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贫困生身上问题,据社会工作方法的类型,分别探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在精准资助工作中的运用。

  个案工作,通过个案工作方法与学生一对一的专业关系,针对贫困生的行为和心理问题,为学生个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其解决心理障碍,矫正行为偏差,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能力。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有利于保障案主的绝对隐私,减轻其因家庭经济状况而产生的经济、心理方面的?毫Γ?促进资助工作更好地完成个案工作包括5个步骤:(1)建立专业关系;(2)收集资料并做初步评估;(3)与案主一起制定目标和计划,计划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4)提供服务与治疗,促使其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得到改善,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五、结案和评估。在整个工作中需要有理论的支撑和指导,坚持个别化原则并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与技巧。

  小组工作,将情况相似的贫困学生组成小组群,由专业人士带领其进行小组活动,类似的成长经历会让贫困生在进入小组时产生共鸣、宣泄情感,通过相互影响实现彼此共同的发展,从而改善自身的心理状况。小组工作在贫困生的人际关系、认知和行为的改善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同时,小组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和问题,可根据贫困生群体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有目的地设计各种成长性小组。例如,为了增强贫困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小组,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让他们认识自身能力,提升求职动力,明确努力方向并为之奋斗。另外,为了让贫困生增强感恩意识,学会热爱和珍惜大学生活,可以开展“你好,生活”小组,在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从而让贫困生体会到自己生活的美好,学会感恩周围提供支持及帮助的人和物。在小组工作中,贫困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和组员的交流和分享及在小组搭建的平台上自我展示,得到其他组员的认同、支持和鼓励,建立自信,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社区工作,主要通过整合高校贫困生所生活的社区内部和社会上的资源满足贫困生的需求,为其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改善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开发其周围的社会资源,把家人、老师、朋友等纳入工作范围,利用所在学校、社区、实践单位、实习基地建立,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通过情感、工具、信息支持等方式提高社会支持效果,拓宽社会支持网络,建立互为补充、相互支持、共同服务的贫困生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的价值与方法在高校 贫困生精准资助中的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工作 贫困生 精准 资助 贫困 高校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