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初探论文

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初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1-30

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初探

  1 大学生文明修身的内涵

  1.1 文明修身的传统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注重个人品行德性的修养,《大学》里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一由个人到国家、天下的递进层级,是传统知识分子实现人生理想所无不遵循的宗旨,作为个人发展的“修身”,无疑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递进层级的起点。何谓“修身”?《礼记》的“中庸”篇引用孔子的话直截了当的讲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矣。”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修身”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要学习,储备知识;二要实践,身体力行;三要知羞耻,有荣辱观念。知识储备,古人称为“格物致知”,但最忌讳的是“知”而不行,所以强调“力行”,对于“知耻”,中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都把其置于人格修养的重要位置,孔子的名言“行己有耻”,见诸日常,孟子把“羞耻之心”视为人之为人的“四端”之一端,不知羞耻,则“非人”。

  大学是人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以及价值紊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高校学生大多为“95”后,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观念、新事物较快,可塑性较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在今天仍然可以适用,取其精华,结合实际,无疑为当代社会的价值重构提供一种思路。

  2 当前形势下的文明修身

  新时代背景下,要求人才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扎实的实践能力[1]。但当代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知识分子,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虽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专业素质,但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弱,个人利益观念较重,人际关系淡漠,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不够健全,诚信缺失,极大损害了大学生群体的形象。

  新时代、新形势下,胡锦涛提出的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精辟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知耻”的内涵,是中华传统美德与新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大学生,要想成才,首先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要实践,要“力行”,这是成才的基础。只有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文明习惯、行为礼仪养成;谦虚礼貌,举止文明,有荣辱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符合新时代人才的标准。

  2 大学生文明修身背景及现状研究

  2.1 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高素质群体,是一个国家价值观取向和社会发展结构的主要构成,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科技进步,学生的发展亦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个人价值观念淡化,高校学生不文明行为现象也呈上升趋势。校园中,在教室、宿舍等公共场合吸烟,个人卫生差、宿舍卫生不整理,不遵守公共秩序,同学之间缺乏理解和同情心,网络暴力,课堂迟到,旷课严重,课堂玩手机以及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这些问题已日渐引起了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重视[2]。

  2.2 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面对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不文明行为现象,如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强化行为规范引导,回归“立德树人”教育育人本质,不仅直接关乎我国人才发展方向,对创造文明、健康的学习环境,维护高校的校风、学风等无形财富至关重要[3]。同时,“遵纪守法、文明修身”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大学生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品行是目前高校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4]。

  3 大学生文明修身的制度设计

  3.1 大学生文明修身的构建策略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文明修身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自主性及行为养成特点,也将为培养大学生修身正己文明自律品行提供重要参考。结合以上大学生群体的不良现状,高校文明修身教育首先须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文明修身的构建必须要有层次性,要能循序渐进,符合习惯的行为养成规律;再者,文明修身教育导向既能反映学生当下的现状,也要能代表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向。基于这三条原则,我们对文明修身的构建做如下阐述。

  3.1.1 普及基本行为规范

  ??代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对生活中一些人际交往方式、礼仪常识、法制规范、校纪校规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盲区,在基本素质修养方面,急需“补课”。

  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建立起基本的交往人格,主要是在与人交往,处理互相关系时所应具有的基本礼仪和道德标准,比如,穿着、仪态大方得体,待人真诚;诚信守法、朴实谦虚;热于助人等。概括起来主要为:自尊自爱;尊重、不妨碍他人;宽容、理解他人;关心、帮助他人。这些基本素质的缺失,往往在学生寝室矛盾中表现最为直接和明显。   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处于社会及自然环境中的自我主动性意识表现,主要是指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公共环境等方面[5],比如,不闯红灯,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共设施等。这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感。

  3.1.2 理想信念教育

  文明修身作为一项长期育人的系统工程,不应只局限于基本层面,更应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大学生基本行为规范的养成过程需要辅以必要的价值观指引,而在行为养成后又必须适时地实现向高层次的提升,因而认知层面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从本质层面上来讲,文明修身关注的是大学生的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素质内涵,是要他们学会做人、做事,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一些基本的立身处世之道。

  以上两个层面,前者为文明修身教育的基础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特点,是我们当前德育工作的着力点,是高层次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后者则是文明修身教育的核心,对基础层面具有指导作用,以上两方面共同形成了文明修身教育的架构[6]。

  3.2 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途径和载体

  3.2.1 强化外部机制保障,加大宣传教育

  推进文明修身教育,首先要做好宣传和动员,既要抓常规教育方式,诸如班会、全院大会、名师讲堂等现场教育的方式,又要加强互联网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运用新媒体及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教育,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载体,从多个角度传输文明修身的意识形态[7]。开展以“文明修身”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宣传文明修身的要求、行为考核方式及奖惩措施,使文明修身深入人心,推动文明修身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3.2.2 加强制度约束,奖惩合理有效

  文明修身教育除了要激发学生的活力和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参加的主动性之外,为了保证前期工作取得好的成效,还必须辅以配套的考评细则和奖惩制度,做到“德法相济”,既可以梳理校纪校规等现有的规章制度加以渗透,比如考试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也可根据校纪校规细化学院的培养要求,比如将学院内部的评奖、评优、贫困生管理等与文明修身考核认定结果挂钩,对于打开局面十分有利[8]。此外,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榜样的宣传力量,同时,对于反面典型,进行批评教育,努力把他们引导到文明修身的行列中来。健全文明修身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文明修身工作制度化。

  3.2.3 注重实践的长效性,把握学生培养的关键期

  文明修身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行为养成需要学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而从领悟到实践也需要日积月累,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文明修身教育”只能是一场秀。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要能持之以恒,须不断提升文明修身的内涵,完善考核制度,形成大学生培养的长效机制,促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9]。此外,应注意把握学生培养的关键期,新生入学伊始,是他们角色转变的节点,学校要尽早传输文明修身的理念和要求,使他们明确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为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以后的成长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

  文明修身教育注重内在品质的塑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难度量,需借助一定的?d体和途径才能体现和加以培养,载体作为一个功能平台应该能够面向广大的学生群体,具有普遍性,可操作、可考量,并能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存在并加以传承。在文明修身培养体系中把内涵、机制等通过载体等途径加以体现,相互结合,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进来是十分必要的。本部分主要结合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的近一年实践活动的收效进行培养制度上的创新探索。

  (1)开展以评选“每月之星”文明寝室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修身活动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学分制的完善,原有的班集体概念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以宿舍为单位的学习、生活小组,这种以宿舍为单位的小集体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高校宿舍除了是一个服务场所,同时还担负着育人功能。文明修身作为行为养成教育,寝室在卫生、管理、思想教育等方面而言无疑是主要阵地,加强寝室管理,可以起到规范学生行为,养成文明习惯的目的。

  学校每学期进行星级文明寝室评选,能机学院为进一步推进寝室文明建设,共创整洁卫生、文明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全院开展“每月之星”文明寝室评选的工作,由每个学期的评选结果细化到每个月进行反馈,并对考核通过的“每月之星”文明寝室公示,奖励。通过学院与物业宿管的对接,实现楼管会学生组织对楼幢的管理,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通过文明寝室环境的创建,达到行为养成教育的目的。

  (2)创立“阳光基金”,鼓励志愿者服务

  区别于中小学生探索性的行为方式,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青年志愿者活动强调“爱心”和“奉献”,弘扬社会道德和互助精神,对增强大学生爱心、社会责任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社会的奉献,进行人格品行的自我修养,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走向社会,身体力行不可或缺的环节。

  为了进一步弘扬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强化大学生感恩意识,能机学院成立“阳光基金”,以时间的形式存储爱心,对接学校、社会需求,为志愿者活动或义务服务积蓄力量。一方面,调动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积极性,奉献自我、回报社会,发扬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另一方面,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大学生形象,深化学校育人理念和发扬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自“阳光基金”成立以来,学院共有两百余人次参加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建立安全舆情信息员管理体系

  为了贯彻执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服务理念,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把握学生舆论关注热点和思想动态,学院以加强隐患排查整治为重点,关注学生在校健康、安全为宗旨,完善工作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根据学院的实际需要增设勤工助学岗位――安全舆情信息员,每个年级配一定数量的安全舆情信息员,负责对同学在校安全、思想动态及文明修身等情况进行记录,每天检查,每周汇报,交由学生负责人进行汇总,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分析,不仅可作为学院对学生在校期间安全、学习、思想动态等环节的掌握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补充,还可以对文明修身教育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检验,以便查漏补缺,及时作出反馈。

  (4)成立校外讲师团,开展文明修身系列讲座

  高校的文明修身教育需要注重学生内在品质和软实力培养,行为养成需要辅以必要的价值观指引,而在行为养成后又必须适时地实现向高层次的提升,因而认知层面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能机学院根据学生当前的价值观体系,依托学院“学志堂”开展文明修身等相关主题的系列讲座,邀请我校杰出校友举办主题讲座,用自己的经历讲述大学生活的故事,讲述大学四年如何将学习、工作、志愿者工作、科技创新等最好地融合,来诠释一名优秀的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形象。

  成立“学生成长”校外讲师团,邀请上海市静安区石二街道侨联主席、上海求必应咨询服务公司董事长包云鹤,给学生带来关于《学业、创业与开业》的讲座,从社会经验、工作经历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到为社会实践积极准备,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邀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文史馆馆员胡守钧教授给学生带来《蒙以养正,看德性养成》的主题讲座,重视蒙养教育,提倡 “养正于蒙 ”的民族优良传统,其道德养成理论,值得认真研究,批判继承,以便为我们今天的未成年人、青年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通过文明修身系列讲座的形式,服务于大学生认知层面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5)重视、健全新生入学教育

  大学一年级作为文明修身教育的关键期,学院在新生入学伊始,通过班导师、辅导员等多次、全方位进行文明修身理念的灌输,将文明修身的理念和要求清晰的传达,使他们明确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开展新生“六个一”主题教育,开展大学导航讲座,例如师长导航、学长导航、生涯导航等,开展学业指导,大学生创新教育,感恩教育,爱校荣校教育,校纪校规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安全教育等引导新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明确目标,继承学校光荣传统,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努力成长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有用人才,为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以后的成长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

  (6)创立初步的文明修身认定办法

  学院成立文明修身领导小组,下设大学生文明修身工作小组和大学生文明修身认定小组,负责对全院学生的文明修身认定工作,大学生在校园生活、学习的基本行为是其文明修身的具体表现,体现其基本素质,考察结果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对水平,可作为评奖、评优、审批经济困难学生相关资助、毕业生就业推荐、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申请入党等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设定文明修身的要求,辅以配套的考评细则和奖惩制度,做到“德法相济”,切实提高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成效。

  4 大学生文明修身的实践教育研究

  经过为期近一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文明修身养成教育的因素多种多样,如学生个人的价值取向、学生对文明修身内涵的理解程度和外界的监督管理等,但综合起来,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性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校园文化和学校制度,其它所有影响因素均为这两个因素的外延。

  4.1 校园文化

  社会属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的存在。也就是说,深处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其思想和行为必然会受到其所处环境,即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在文明修身教育中,要想收获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4.1.1 健全思想教育,构建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校园文化内核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思想催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就无法养成文明正气的行为习惯。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可以通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类似于《蒙以养正,看德性养成》的系列讲座和新生入学教育系列主题班会等媒介,渗透文明修身教育,为学生解读文明修身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外延,引导学生认清文明修身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对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在思想上树立修身正己文明自律价值观念的迫切愿望,使之成为构建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校园文化的强大内核。

  4.1.2 重视榜样示范,营造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校园文化氛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一个好的榜样就是最好的宣传”。所以,在文明修身实践教育中,必须发挥榜样示范的强大作用,如评选表彰寝室“每月之星”、文明班集体和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等,营造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校园文化氛围,进而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熏陶、感染、改变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学生。

  4.1.3 加强宣传引导,打造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校园文化机制

  为了巩固和扩大文明修身的教育成果,必须持之以恒的加强宣传引导,打造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校园文化机制。比如在志愿者服务日,宣传志愿精神的崇高与可贵;在考试月,宣传诚信考试的重要性;在寝室文化建设月,宣传和谐互助对身心健康的价值;在学风建设月,宣传迟到、旷课和早退的危害性等等,以实现校园文化育人的连贯性和持续性。

  4.2 学校制度

  制度规范了实践主体的行为取舍,明确了奖励与惩罚的实施细则和实施力度。相较校园文化的柔性的、引领向上的影响,学校制度在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中,?l挥着刚性的、守住底线的作用。没有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校园文化,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学校制度建设会显得生硬且缺乏高层次的目标,而没有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学校制度,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校园文化建设会显得无力且缺乏基础性的保证[10]。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的。

  在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构建一系列的制度,如上课考勤制度、“阳光基金”制度和舆情信息管理制度等,收集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数据,并将之嵌入综合考评体系,最终实现与推优入党和评奖评优紧密链接,以求达到规范学生行为表现的目的。

  5 总结

  总之,高等学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基地,应当切实践行大学生的文明修身教育,并将之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长期基础性工程,立德树人落实到每个个体文明意识的提高,为构建文明校园,为国家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初探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文明 大学生 大学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