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就创业工作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高校就创业工作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03

高校就创业工作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3.010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以来,就业需求在结构性方面也发生了变化,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需求明显上升,但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仍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经济新常态下,作为高校,更应在深刻剖析目前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下,不断优化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效能,为更多的毕业生指明就业方向,帮助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基础上的高质量就业。

  1 构建有效机制,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1.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主战场,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责,应在全面分析市场动态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行业人才发展需求,科学定位学校发展培养目标,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修订相应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构建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跟上时代步伐,培养有时代需求的实用人才。

  1.2 开展全程化职业指导

  重视新生教育,发放《新生生涯规划服务手册》,开展职业测评,促使学生认识生涯规划、掌握生涯规划基本方法、认识自我与就业环境,了解学校的服务体系;坚实中部力量,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组织就创业沙龙交流,结合就创业竞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全方面拓展就业能力;??化就业落实,发放《学生就业指南》,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相关政策、流程,加强就业观念、就业权益的指导,知悉就业动态,把握求职机遇。设立“学生职业规划咨询室”,向全校开展个性化咨询服务和团体辅导。举办就业指导月,以此为载体提升新生职业规划意识,加强毕业生就业择业指导。

  1.3 立足校园招聘

  为了营造学生积极就业氛围,搭建双选平台,主动联系邀请企事业单位,于每月安排企业进校宣讲,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求职提供便利,输送充足的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积极与当地人社局、人才中心等人力资源市场合作,邀请名企事业单位走进校园开展校企合作对接大会,推荐毕业生就业。

  1.4 重视竞赛引导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树立竞赛意识,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使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升就业能力,乐于创新、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1.5 关注“双困”就业群体

  将做好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关怀活动作为重心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困难学生档案,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等专项就业指导服务,做好就业重点推荐。同时开展就业培训,从政策、技巧、心理入手,通过座谈会、导师制、团辅、面谈等形式,帮助排忧解难,提供专项的就业、见习、实习机会,努力帮助困难学生找到合适的职业,做到精准发力、精准帮扶。对就业中遇到挫折的学生,开展心理疏导,联合学校心理咨询部门、各院系就业联系人、毕业班辅导员重点帮扶,提升就业信心,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充分发挥学生就业的主体作用。

  1.6 狠抓毕业生跟踪回访

  高校应重视毕业生跟踪回访,了解毕业生工作现状,留意、关注在工作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并给予积极指导,充分发挥就业反馈机制。特别做好仍未落实就业的毕业生跟踪回访,及时关注就业动态,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干预,做到就业服务不断线,构建就业指导的终身化服务。

  1.7 丰富毕业季系列活动

  学校就业部门,结合毕业修身、就业荣校等主题,开展毕业典礼、毕业晚会、文明离校倡议书等。通过毕业季系列活动,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渠道,提高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向心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青年。

  2 创新教育宣传方式,发挥新媒体教育优势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除了校园招聘、宣讲、校外应聘等实体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应积极探索网站、微信、短信平台相结合的线上平台,创建多元化的移动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突破时空限制,根据毕业生求职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天候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和指导。

  3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1多路径搭建创业平台

  3.1.1模拟平台

  高校在校内应投入建立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熟悉现场实战环节,充分突出创新基地建设的功能性发挥;开辟大学生创业经营模拟、创客空间,通过模拟经营企业,熟悉创业流程,提高创业能力。

  3.1.2 竞赛平台

  实施“以赛促学,以赛精学”工程,完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通过各类学科竞赛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广泛调动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科技发明、撰写创业计划书等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展课堂延伸创新学习,指导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竞赛。

  3.1.3 实践平台

  搭建实践平台,注重学用结合。整合资源,提供专项服务,孵化创业项目。通过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载体,为大学创业项目免费提供场地,项目运营和专业导师专项指导等技术支撑,全方面扶持学生自主创业。

  3.1.4 交流平台

  借助优势资源,成立创业导师库,特别聘请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突出学者、专家、成功企业家、成功创业校友等,通过课程授课,创业沙龙交流,创新创业大赛评委等形式,为在校学生传授经验、提供创业咨询服务。   3.2 多渠道提供创业保障

  3.2.1 强化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总体规划,做好对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整体指导。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统筹协调,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等工作的开展,与校内科技处、实验中心、创业园等多部门合作,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科学研究、实验实践操练、团学活动、创业实务实训等活动相结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多方长效机制,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2.2 优化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与转换制度,实施学分累积制、互认制、折算制。将学生参与的创新创业活动、项目,折算为学分或认定为课程,可抵免部分专业培养计划内必修学分,充分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潜质;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其调整学业进程,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不因此磨灭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创造一切条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

  3.2.3 完善激励制度

  在经费支持方面,高校可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双创奖学金、奖教基金等,用于支持师生创新创业项目成长;在学生现有相关评奖评优项目中,安排一定比例表彰??新创业优秀学生,多形式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双创师资的培养方面,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拨款、年度个人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在考核评价方面;完善部门之间的协同推进与双创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将教学单位在培养方案创新、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双创师资的培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等多方面内容纳入年终部门考核体系,进而为双创工作的运行保驾护航。

  3.2.4 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积极引进和吸收校外创业教育师资资源,引聘政府、企业、业界、兄弟院校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业务、运营专家,形成专兼、客座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联合地方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实施校内双创师资培育工程,推进在校教师的“社会化”。鼓励教师参加创业教育培训,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开展项目合作创业实战,培养“双创型”师资。

  4 搭建多方平台,全力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4.1 紧密联系省、市、区相关部门开展就业工作

  充分利用好政府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到位,及时了解并发布相关招聘信息,及时咨询相关就业政策,并保持与各用人单位及各地人事劳动部门、高校的密切联系,推动合作交流,建立长期稳定关系,架起全方面的优质服务就业平台。

  4.2 建立完善就业基地

  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打造就业基地,通过基地建设,稳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强化校企合作,为毕业生就业推荐奠定基础。

高校就创业工作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体系 高校 创业 研究 工作 服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