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提高少课时信息检索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提高少课时信息检索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24

提高少课时信息检索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254.9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3-0083-04

  信息检索课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主干课程,课时普遍在18学时以上[1―2],如何提高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效果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钟宇[3]等针对课程内容泛化现象,提出根据具体对象精化授课内容,增强课程适应性;张怀涛、袁庆荣[4―5]等认为课程内容设置过多、授课尺度把握不当导致了课时不足现象;王玉香[6]等提出运用多元化考核方法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耿晓宁[7]在对近十年信息检索课核心期刊论文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师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取向,建立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高校大力实施通识教育背景下,信息检索课程面临被压缩为少课时的窘境[8],而如何提高少课时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实效受到关注。许多学者围绕文献检索课的内容、授课方式等进行了研究[9―10]。

  2010年,江西九江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依据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对信息检索课程相应进行了很大调整,课程虽然由原来选修课调整为全校本科生必修课,但课时却由原来的16学时调整为8学时。为此,围绕提高少课时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索与实践。

  1 “量体裁衣”:制定“合身”的教学目标

  作为一门课程,信息检索课有其客观上的承载能力,课程教学内容不仅要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而且还必须在教学课时能容纳的范围之内。对于8学时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如何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避免课程演化为图书馆资源宣传介绍或数据库培训等[5],是制定该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面临的问题。

  为此,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据8学时课程的承载能力,我们确立了以信息检索基础理论知识、基于馆藏纸质文献检索为主的代表性数据库――OPAC公共检索系统、基于电子图书检索的代表性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基于多种论文检索的代表性数据库――CNKI数据库等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这四个部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类型数据库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常用类型文献信息的检索和使用方法,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理论知识和检索能力,进而能够学会操作其他一般性数据库,检索其他不同类型的文献信息。

  为了紧贴学生专业方向与阶段学习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便于展开针对学生“兴趣内容”的教学互动,对全校20多个院系按院系和专业不同,以每2个自然班为单位合班开课;为了强化学生检索操作能力,理论课和上机课均为4课时;为了降低数据库教学难度,理论课程教学使用多媒体手段,课程内容讲解强化内设相关链接,结合学校网络资源系统的无缝链接,实现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示范一体化、检索示范过程与操作结果的可视化,彻底改变了“就方法讲方法”的抽象枯燥教学方法。

  2 “授之以渔”:以课堂互动为桨培养信息海洋“雷达兵”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互动是践行“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生学会学习、建设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过程,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2.1 以学生视线焦点为主题,提高学生互动响应度

  根据学生关注所学专业相关主题的特点,从授课专业相关信息中遴选课堂互动的主题。我校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培养目标、应届(以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所在院系近几年的考研、师资队伍、科研、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精品课程、知名校友等方面的信息,各专业相关领域国内(外)知名学府、著名专家学者、学科前沿动态等信息,往往是各专业学生较为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将这些信息作为课程基础资料融入教学活动中,设计为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和检索练习的课题。如以学生广为熟悉的庐山、鄱阳湖、陶渊明、东林寺等九江地区的人文地理资源作为信息检索主题用在旅游学院、文传学院的课堂上,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为检索主题用在经管学院的课堂上,由于学生对主题普遍熟悉且很感兴趣,因而课堂注意力集中,发言踊跃,动手操作主动性高,甚至部分学生自觉进入数据库中反复检索,对数据库操作很快掌握。同时,由于检索结果是学生渴望知道的信息,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较高满足感和成就感,更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信息检索课的兴趣和学习主动自觉性。

  2.2 强化激励措施,提高学生互动主动性

  采取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互动方式,依据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要求适时进行,对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表现即时予以评价、评分,即时予以激励。

  课堂提问环节,是选中一个或几个学生(尤其是开小差或做小动作的学生)对重点难点概念或结论进行“重复表演”过程,这种被学生戏谑为“另类批评”的互动方式很受欢迎,有效地调节了课堂气氛。该环节旨在提高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重视程度,同时帮助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所提问题的答案简单明了,不仅考量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表现,而且侧重于考核学生回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回答及时且内容叙述准确的则予以表扬肯定,并给予一次课堂表现满分,反之暂时计入零分,且只能通过后续互动中的积极表现抵消零分。

  课堂讨论环节则组织学生对重难点知识互相切磋观摩,提高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环节的激励主要以学生对讨论的“贡献”大小而定:“传球”(即踊跃发言且答案基本正确)则加分鼓励,“进球”(答案完全正确)了满分奖励,“球出界了”(完全答错)则不能得分也不扣分。   通过设计互动主题和强化激励措施,既活跃了学生课堂学习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同时,由于实施的互动环节的内容要求紧扣实际,学生认真专心都能做到,老师在课堂上的肯定和表扬也很大满足了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因此学生们更注重自己的上课表现,迅速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风气。

  3 “以规矩成方圆”:加强平时课堂考核

  对于少学时的信息检索课程而言,每一次的课堂机会都十分珍贵,课堂教学环节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到课率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和学习风气的好坏。为此,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到课率和及时弥补学生因各种原因缺课导致的知识能力欠缺等问题,我校进行了实践探索。

  3.1 严格到课率考核,实行缺课跟班补课制

  一是依据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制定了课程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将到课率量化为该课程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之一,要求学生不得无故缺勤,将学生缺课按学时数扣减平时成绩。二是实行缺课跟班补课,对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缺课,结合我校每一学期内轮回开课的有利条件,要求学生及时跟班补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其他开课班级上课,在本轮次或下个轮次补上所缺的同次课程,确保完整上完四次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在每个大班课程伊始,首先向学生说明缺课的严重性、缺勤补课的要求及平时成绩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对到课率重要性的认识和对课堂教学制度的认知。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严格的考核和补课制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自采取该项措施以来,经学生之间的口耳相传,学生到课率明显提高,跟课率基本达到100%,杜绝了逃课现象。

  3.2 实行上机课随堂考核,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8课时信息检索课上机实践的效果,引导学生认真主动地完成操作练习,避免上机课堂上出现上网玩游戏、QQ聊天等现象[5,9],实践课就任务设置、随堂考核激励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首先是精选实践教学任务。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在独立学习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凝练实践课堂任务。课堂实践任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操作练习:第一类是指定网页的检索操作,这些网页包括不同操作步骤的数据库网页,相同检索主题、不同检索策略的检索结果网页,相同检索策略、不同数据库的检索结果网页,不同类型文献的全文网页。第二类是补全信息的操作练习,要求尝试多种检索策略,为一些“缺三少四”的信息记录补全信息。第三类是自由探讨的课题检索。让学生自拟检索课题,结合所学专业或自己熟悉的某地区人文地理资源拟定检索课题,并将学生本人姓名设计进入检索操作中,且对检索结果经过分析后选择出内容密切相关、文献类型不同的几篇文献,并练习尝试获取原文。

  其次是实行作业限时考核。对上述课堂实践任务,限定操作当堂完成时间,按照完成的准确率和速度给予及时定量评价,并按比例计入成绩。对前两类练习要求当堂完成,下课前发到老师指定网络邮箱,没有按时发送者视同为缺交作业。第三类练习视大部分学生完成情况设置限制完成的时间,依据完成的时间多少现场加分,允许课后重做。

  结合限时考核辅助管理,上机课堂学风良好,学生们操作积极、讨论主动,实现了老师和学生的心力齐聚于课堂的美好愿望。

  4 强化课外学习,拓宽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8课时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周期很短,课外学习对于该课程教学效果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建立小组长为学习带头兵的学习小组,提高课外学习研讨氛围。数据库尤其是论文数据库的操作使用,是学生亟须掌握但又不易掌握的素养[11]。为此,在学生中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每学习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设1名小组长,小组长是本组课外学习的主要负责人。每次上课后,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对这些小组长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首先将这些小组长培育为学习带头兵,然后通过这些小组长再辅导、督促本组同学完成课后作业和课外练习。同时小组长还负责将本组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及时汇报给老师,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二是鼓励作业纠错重做无上限。每次课程都布置有课后作业,对于未能按时间要求完成或作业错误较多的学生,为了激励其主动学习和纠正错误,允许学生课后重做,且所有作业都允许重做,不限次数、不限时间(在课程考试结束前任何时间都可以)完成,重做后的作业重新评定成绩。实践表明,此举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学生反复练习、完善作业的积极性很高,且上述措施实施可明显提高实践课的效果。

  三是课程考核采取开卷笔试和课题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开卷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数据库基本操作和技能掌握情况,为防止笔试抄袭现象,将学生的个人信息设计入考试内容中。课题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据库的能力,面试试题选取以往的课题作为参考选题,并在笔试结束后公布。学生每人选择一个题目,准备时间为1―2周。面试按学习小组为单位分组进行,面试中的操作演示和回答问题可由一人或几人合作完成。因此,学生在准备自己课题的同时,还需要了解本小组其他同学的课题,增加了讨论交流学习的机会。

  此外,倡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通过阅读教科书及做读书笔记完善对课程的理解,拓展文献检索能力;将学生参加各种数据库使用培训、图书馆资源检索技能大赛等列入平时成绩加分,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多渠道地提高信息素养。

  5 结 语

  连续追踪商学院、机材学院等院系相同专业5年多来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成效,结合院系教师平时反馈和学生在大四搜集毕业论文资料阶段的表现看,和原来16课时的成效相比较,学生整体的信息素质不但没有下降且略有提升,有力证明对少课时信息检索课程展开多措并举的实践探索是成功的。

提高少课时信息检索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时 实践 效果 检索 教学 信息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