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特色路径研究论文

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特色路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08

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特色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215-03

  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开始异军突起,取得了巨大成就。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要求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1]。政府的支持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民办高校近几年发展势头也越来越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民办高校数量从2008年的640所增加到2015年的734所,在校生人?荡?2008年的401.3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610.90万人。从2012年起全国有5所民办高校获批研究生招生资格,全国民办高校研究生在校人数从2012年155人上升到2015年509人[2]。由数据可知,民办高等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不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增加了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了不同人群受教育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教育负担,弥补了高等教育的不足,而且民办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激活了现有教育的潜力,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民办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诸多问题,如办学特色不明显。部分民办本科院校为了快速获取利益,过分扩大招生规模,从而引发学生入学率偏低、生源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3]。因此,我国民办高校只有构建符合民办高校特色的教育体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民办高校特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模糊,不切实际

  众所周知,生源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 因此,部分民办高校为了能够继续生存,往往采取“重招生,轻培养”的做法, 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之办学时间短,在办学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往往会照搬公办学校的办学理念,有的民办高校看似有办学理念,但有的只是口号,没有可执行性。甚至有的民办高校就没有按照提出的理念去指导办学实践,通常根据学校的发展情况,临时提出办学理念,缺乏实际操作性。

  (二)办学定位不准确,从众倾向明显

  当前,有一部分民办高校对自己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估计不足,为了较快追求经济效益,他们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增设新专业,致使教学资源、师资条件等无法满足现有的教学要求。另外,部分民办高校为了快速升级,原本没有高职统招资格的院校想尽快取得高职招生资格,有高职招生资格的院校还想尽快升格为本科院校,有本科层次的高校还想尽快升格为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院校。这部分民办高校盲目跟风,片面追求高、大、全,对自己的定位认识不清,缺乏统筹规划和准确定位,使其在人才培养方面错位,导致培养的学生基础不扎实,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家族式”管理现象严重

  由于民办学校创办初期的资金基本上来自于民办学校的创办者,创办者自己投资、自负盈亏、自给自足。因此,很容易形成创办者对学校的发展、人事的聘用、资金使用等方面有很大的决策权,容易形成创办者自己“一人说了算”的局面。加上办学时间短,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投资者往往会将自己的亲朋好友安排到学校的重要职位上,形成“家族式”管理。这种“家族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育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民办院校的健康发展,更无从谈起特色化发展。

  (四)师资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很大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公办高校的离退休教师、普通高校本科、硕士毕业生及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兼职人员组成。从师资来源可以看出,公办高校的离退休教师年龄偏大,精力不足:普通高校本科、硕士毕业生精力充沛但缺乏教学经验;企事业单位的兼职人员,存在雇佣思想,力不从心,缺乏责任感。 因此,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无论是年龄结构还是学缘结构都不尽合理。 加之,民办高校“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使得民办高校的教师很难有机会参与学校的大政方针的决策,很难有发言权。另外,民办高校的教师都是聘任制,和公办高校相比,教师福利待遇、社会认可度与公办高校差别很大,教师普遍缺乏归属感,使得民办高校师资流动性较强,很不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更谈不上民办高校的特色化发展。

  (五)人才培养模式雷同,课程设置单一

  由于民办高校资金来源单一,大多数资金来源于学生学费,因此民办学校在开设专业方面往往考虑投入较少、收益较好的专业。另外,人才培养模式相对简单。虽然提出了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是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上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实际来制定,最后造成了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衡。另外,某些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由于受到学校经费的限制,直接删除实习、实训课程,使得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弱,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二、民办高校办学特色路径探索

  (一)构建共性与个性统一、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时间短,很多体制不完善,缺乏合理的办学理念。因此,民办高校在借鉴国内外公办高校教育理念与管理体制的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办学原则、办学目标,才能形成自己特色化的办学理念。在构建办学理念时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统一,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并且要有可操作性。以西京学院为例,西京学院从办学初期就很注重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化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早在1997年就提出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这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是忧学生之所忧,想学生之所想的办学理念。西京学院在二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时刻围绕这个办学理念,先后成立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家长委员会、大学生发展中心、学科竞赛小组、学生就业委员会、研究生会、考研书院、创业书院等组织机构来全方位满足学生需求,培养学生能力,解决学生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明确办学定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民办高校的发展,一方面要与时俱进,要时刻了解国家高等教育的前沿动态,要结合实际构建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要清楚地认识到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教育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民办高校要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适时调整自己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不断优化自己的专业和办学资源。“由于受到自身发展阶段的制约和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我国民办院校目前的定位只能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只能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不可能一成不变。”[4]即民办院校的办学定位要时刻紧跟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步伐,要与时俱进,要时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三)坚持“非盈利”公益办学方向,构建学校卓越发展机制

  目前多数民办高校“家族式”管理现象严重。这在管理中可能会出现不民主、不公正现象。民办高校若要办出特色,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废除“家族式”管理,坚持“非盈利”公益办学方向,构建学校卓越发展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破解民办高校的发展瓶颈,才能实现特色化发展。例如:西安外事学院从2014年开始进行改革,面向全球招聘校长,并撤销原处、科等行政机构,董事会直系亲属全部离?_学校行政岗位,同时还建立了学校董事会及内部重要岗位亲属回避制,制定并完善董事会、校务会、校党委联席会议决策及监事会全过程监督机制[5]。西安外事学院这一改革目前还处于实践期,虽然还未看到改革的真正成效。但是,这项改革至少从根本上废除了办学者 “一人说了算”的现象,保证了学校内部制度的公平与公正。

  (四)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化课程体系

  首先,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民办高校应该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都是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高职层次往往重视的是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本科层次重视的是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关注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又要关注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其次,针对培养目标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的设置、学时、学分比例设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等。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协调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实践教育课的比例,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渗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入部分国际课程,拓展师生国际视野。

  1.因材施教,实行分级、分类教学模式

  由于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学生属于三本或高职的学生,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素质和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很有必要对民办高校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模式。以西京学院为例,西京学院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对部分基础课实施分级教学;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对未来职业规划采用分类教学。如对想要进一步提升学历的学生,学校会统一编入考研书院,突出其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研课程的专项辅导;对毕业后想自己创业的学生,学校会将他们编入创业书院,突出其专业知识、创新技能训练;对有意向出国学习的学生,学校会将他们编入国际交流书院,强化外语学习,并为他们提供各种国际交流的机会;对于英语基础十分薄弱的学生,学校会为他们开设第二外语来替换英语学习,让学生从零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实践证明,这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极大地了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手段,凝练专业特色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既要合理分配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特色课程的课时、学分比例,同时还要考虑交叉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渗透,适当增加选修课以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可选择性。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联系。要适当增设国际化课程、专业特色课程,以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和突出专业特色。另外,要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如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模式”,将校内实践基地项目及校外企业项目引入教学,将企业运营过程融进课程学习过程中。这种“翻转课堂+项目化”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因地制宜,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日趋频繁。民办高校要想进一步提升自己,就要与境外优秀院校、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他们合作不仅可以学到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可以引进境外高水平人才、技术和教材,能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吸引各国留学生,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五)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众所周知,生源是民办院校的生命线,然而教学质量却是这条生命线的唯一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师。说到底,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著名教育家梅贻琦说过:“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有大师也。”因此,民办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要重视引进、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废除“雇佣”思想和“任人唯亲”的用人制度,要建立公平、公开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给各类教师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营造尊重、信任、理解、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实现教学特色化发展。

  三、结语

  民办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民办教育的作用要想真正发挥,归根结底还在于有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制约和影响民办院校发展的根本问题。没有特色,就没有活力。发挥办学特色能为民办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特色路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办学特色 民办高校 办学 路径 特色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