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看教师反思实践论文

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看教师反思实践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15

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看教师反思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28-01

  一、引言

  反思一词(reflection)来源于拉丁语reflectere,意思是“回顾”。普遍认为反思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方式,需要仔细考虑(Hatton & Smith,1995),反思与“惯例”相反,“惯例”来源于冲动,传统,权威。

  在过去的十年里,反思在教育领域是一个很流行的词。如今教育界对反思的理解可以追溯到杜威,在他的颇有影响力的著作《我们怎样思考》中将反思定义为:“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 (Dewey, 1933)。

  二、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是一个有关知识的社会学理论, 将哲学建构主义应用到社会环境中,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团体成员相互建构知识,合作创造团体内文化。当一个人融入这种文化时,他就在学习融入任何一种文化。

  1.从社会建构主义角度看反思实践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发生的社会环境及环境是如何影响学习的(Vygotsky,1978)。社会建构主义将个人学习看作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种学习在一个实践共同体中由于人员之间的互动而发生。当个人参与社会活动时,有意义的学习就发生了。

  1.1内化

  内化是维果斯基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高级认知功能形成的基本因素是内化的过程” (Kozulin,1990,p.116)。内化是一个协商的过程,重组了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并将其带到将来的行动中。内化解释了社会交流与内心活动之间的感官联系,内化是一种机制,我们可以由此掌控自己的思考生物器官 ――大脑。

  维果斯基解释了高级认知功能的社会来源,他认为高级认知功能的内化包含人们之间的心智活动到个人内部的心智活动的转变,也就是说,从社会支持的行为到个人控制的行为的转变。

  与此相关的第二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新的心智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智过程的结构。据此,维果茨基阐明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发生法则:“在儿童的发展中,所有的高级心智机能都两次登台:第一次是作为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即作为心智间的机能,第二次是作为个体活动,作为儿童的内部思维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Vygotsky,1994,P.403)。显然,这种从社会的、集体的、合作的活动向个体的、独立的活动形式的转换,从外部的、心智间的活动形式向内部的心智过程的转化,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内化”机制。

  1.2 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理论中又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其定义是“个体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教师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发展有两层水平。现有水平是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可能的发展水平是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模仿的能力不仅仅限于儿童,教师的自身发展过程也能模仿。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通过与更有能力的人进行积极交流,英语教师可以获得认知发展的机会,也能互相拓展概念潜力。因此在最近发展区,更有能力的教师可以为同伴带来新的信息和思考的方式,后者会因此得到新的理解方法。比如博客,微信,QQ等方式可以作为有效的工具在最近发展区内支持教师的有意义的互动式反思。思考并与在线观众讨论教学方面的问题能使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发生自我指引的有目的的转变。关于教师发展的研究表明,与单独进行教学提高实践或传统的专业发展方法相比,协作反思方法能使教师取得教学实践上的更大的进步。

  三、结束语

  本文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对教师反思进行了阐述,内化论和最近的发展区都能比较清楚地解释教师反思,可以作为今后教师反思方面的研究理论基础。

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看教师反思实践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角度 实践 主义 教师 社会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