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究论文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16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究

  一、职业价值观及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职业价值观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生涯研究专家舒伯(Super)提出,是指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其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职业价值观作为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为个体的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往往决定了人们的职业期望,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职业价值观也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否有效实现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通知文件中明确指出,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幅很大,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就业形势比较复杂、艰巨。2016年高校毕业生达到历史新高765万。2016年11月30日召开的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就业创业工作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复杂严峻形势,要综合施策,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1]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尤显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职业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调整就业心态,从而更好地适应就业形势,顺利就业,实现个人发展、国家需要、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状况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向,竞争意识、利益观念、自主意识明显增强。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人们的道德思想和价值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1、处于不稳定的发展状态,盲目性、从众性明显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极其活跃而敏感的群体,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处于不稳定的发展状态,自我认知、自我定位和自我设计往往不够客观,盲目性、从众性明显。部分大学生在没有经过客观合理的思考,一味地跟随大流,或盲目地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考证,或轻率地将择业目标定位为考研、考公务员,或热衷于应聘热门岗位。有的大学生甚至到了毕业之际都还没弄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究竟是什么,在就业过程表现出盲从、不确定性,使得一次就业成为罕见之事,短期就业和多次就业成为就业的主要趋势。

  2、个性特色鲜明,自我化、功利化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也发生了变化,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形成了多元化格局,在择业时不再仅仅考虑社会的需要,而是更为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发展,把职业决策与个人的兴趣、特长、性格等结合起来,个性特色鲜明。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自我化、功利化倾向明显。这些大学生在择业时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减弱,狭隘地将物质层面的追求看作自我价值的实现,就业地区只选择大城市,认为薪酬待遇越高越好。

  3、个体职业价值观与社会主导职业价值观出现冲突

  目前大学生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与社会主导职业价值观产生冲突和矛盾。比如,大多数广东毕业生都希望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大企业发展,不愿到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也不大愿意到基础性岗位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据《2016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从近5年广东省内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的流向情况来看,呈现毕业生进一步向珠三角地区集聚的趋势,稳定在80%以上(2013年除外),占比呈明显的增长态势;相比之下,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2]当然这与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关,但这也不乏部分毕业生职业价值观与社会主导职业价值观出现了冲突。虽然大学生追求个人价值的发展无可厚非,但要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以社会价值为主导,努力使个人的社会价值实现最大化,从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富有科学性和时代性的职业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

  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盲目性、从众性、自我化、功利化等问题,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价值观越是多元多样、错综复杂,就越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提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可将职业价值观探索教学的基本目标设定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引导大学生通过探索自己的价值观类型,重视对个人职业价值观的澄清,掌握价值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培?B富有科学性和时代性的职业价值观,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了解价值观对于个人职业选择及职业发展所起到的激励、影响作用,深化自我认知,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2、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丰富教学内容

  职业价值观教育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大学生在自我探索以及充分认知职业世界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实,将个人理想追求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端正择业心态。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理论的阐述,而是立足社会现实,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第一,加强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宣传。当前就业形势、国家出台的就业和创业政策以及就业发展趋势,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据。现实社会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国家人力资源状况、国家的相关政策等信息对处于探索期的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就业形势有清晰正确的判断,大学生才能不盲目不盲从,合理地确定合适自己的职业目标。[3]第二,引导学生调查研究专业相关情况来进行职业世界探索,树立理性务实的职业价值观。引导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最新职业信息,不断探索自己已具备的专业实力以及存在的不足;可通过人才市场的调查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可通过分析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和情况来了解主要就业趋势,掌握求职技巧。

  3、加强社会实践,创新教学方法

  职业价值观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纯粹理论知识的讲授、使用测评工具、案例分析这几种教学方法。相比教师与学生双方互动的课堂教学,来自职场现场的学习更为重要和有效。遵循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更多的职场信息和职业环境,进一步认识、感悟职业生涯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树立既适合自我发展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职业价值观。首先,通过在课堂上宣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等与职场探索相关的比赛,发动学生踊跃参加这类课外实践活动。第二,开展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活动,邀请优秀校友或企业家来分享他们的工作经历;第三,带领学生走访企业或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职业生活,直接获取职业信息。第四,当前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创新创业的时代,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不少大学生期望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尝试创业,增加进入社会的砝码。针对有创业想法或正在创业的学生,可给予关注和恰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找出自身与创业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之间的差距,正确认知自我与社会。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价值观 价值 大学生 职业 大学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