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马克思生态正义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论文

马克思生态正义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25

马克思生态正义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马克思生态正义观是具有整体性、包容性的价值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涉及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尤其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变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生态观念的使命,应当积极发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作用。

  一、马克思生态正义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

  马克思生态正义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内在的关联。马克思生态正义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提供了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是马克思生态正义观中国化的现实指向。

  1、马克思生态正义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之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在带给人们利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自然界的承载能力。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思想多变且易受他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生态的人文关怀以及良好的生态道德品质的重任。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价值规范、价值评价,用正义的价值理念去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他的探讨生态正义的价值要求、制度保障等思想,给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层面的启迪。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是马克思生态正义观中国化的现实指向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体系,马克思生态正义观对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马克思生态正义观中国化的现实指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是指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理论教学依托于四门主干课程。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点热点问题,用理论解释现实,把问题说透,并且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把生态文明理念相关问题论述清楚。

  二、马克思生态正义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生态正义观蕴含了丰富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生态正义的制度保障以及人民群众是实现生态正义的主体力量。

  1、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前提,人类的吃穿住都离不开人对于自然的改造。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分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会利用和开发自然,但一旦开发过度就会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为了摆脱人的异化状态,人类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能超过限度。人与自然关系的背后亦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具体的说是劳动,人类把自然资源改造成所需要的状态。这一过程体现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它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但这并不等于人类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2、生态正义的制度保障

  马克思对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主要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正义性。在此之下的社会制度显然不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下,资本家凭借着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盲目地追求剩余价值,不仅造成劳动者过度地工作,损害健康,而且会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这也反映了资本家在无视生态责任的情况下做出的忽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行为,导致了生态非正义。生态非正义愈加严重就会导致生态危机的发生,而生态正义的持续性发展需要制度保障,缺乏正义的制度只会使生态问题更加严重。只有体现自然?Y源分配正义、满足人们合理的生态利益等条件的制度支撑,才能给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人民群众是实现生态正义的主体力量

  马克思坚持群众史观,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财富的创造者。当一个社会的制度缺乏正义时,人民群众会起来推翻束缚的生产关系,建立正义的制度。当制度正义时,整个国家的发展才有了重要的保障。而且,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发挥能动性,对物质世界进行改造。这种改造活动并不具有盲目性,而是以生态正义为价值目标,为了满足人的生态需求,同时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前提。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生态正义条件下的以人为本,应当是满足人合理的生态需求,并以人的理性的生态利益为出发点。[1]

  三、马克思生态正义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教育的主阵地,应当发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作用,在内容方面渗透有关的新知识、新理念。

  1、丰富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的内容

  课堂讲授是大学生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高校课程是否渗透生态文明理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水平。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干课程的教材,没有单独的章节对生态文明相关的内容进行专门阐述,而是分布在多个章节之中。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伦理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应当在教材的内容中加入生态正义的相关内容,并把我党最新的理论成果体现于教学内容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注人与人之间或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且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

  2、在理论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做好理论阐释

  大学生群体具有特殊性,他们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能够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传播者。促进大学生认同生态正义的理念,需要从学理上阐述清楚生态正义的内涵、提出、产生的过程、制度保障等理论问题。生态问题又是一个现实感很强的话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现实,展现理论魅力,采取丰富灵活的教学手段,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比如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态伦理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并且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

  在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生态化,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实践教学的内容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除了在学校课堂里灌输给学生知识,还需要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感受世情、国情的变化,更加直接地了解现实问题。实践教学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加强与企业、社区、环保公益组织等联系,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深入现实社会,发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马克思生态正义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马克思 思想政治 马克 正义 启示 生态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