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试议对师范生进行中华民族认同教育的内容论文

试议对师范生进行中华民族认同教育的内容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25

试议对师范生进行中华民族认同教育的内容

  教师是祖国文化的重要传递者,教师教育是全民族培养教师的重大工程。民族地区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教师教育发展缓慢,而汉族地区的教师教育中,民族教育意识不高,民族教育基础薄弱。所以加强对师范生的民族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师范生中华民族认同感使其在教育中国的青少年儿童时,让青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青少年儿童是未来发展建设中国的主力军,他们对于民族和国家的认识关乎到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所以,我们要意识到对师范生的民族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对师范生的民族教育首先是要师范生明白民族是什么概念,只有师范生弄清楚了民族的概念才能有效的进行后面的民族教育。中国对于民族概念的界定汲取国外关于民族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终于在2005年,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对民族概念提出了新的诠释,指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产生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1]这是中国化的民族概念,是中国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优秀的民族理论创造出来的,师范生一定要将这一概念牢记。在当今民族知识缺失,民族观念模糊,民族教育得不到重视的现实问题之下,让师范生掌握民族的基本概念这个问题势在必行,进而才能引导师范生进一步学习我国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更进一步培养师范生的民族认同感,激发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只有师范生在理论上熟练掌握民族知识,在精神上对民族由衷的热爱,这样在师范生就业的生涯里,他们对青少年的民族教育才会正确而真切,让祖国的接班人能够准确掌握住民族知识这个“接力棒”。如此看来,我们必须加强民族观教育,这是首中之首,重中之重。

  二、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

  在明白民族这一基本的概念后,我们要开始学习我国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我国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形成的。在理论方面我们只要掌握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理论,对于民族问题理论我们需要知道我国的民族问题有三个特点,即我国的民族问题会长期存在;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当今我国的民族问题出现了国际性、复杂性的特点。民族问题始终伴随着我国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国民族众多,每一个民族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我国的民族关系理论有这几方面:第一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一基本政策;第二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为指导思想;第三坚持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第四坚持用与时俱进的思想促进民族关系。要把促进各少数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问题放在国家建设的首要位置。对于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理论的发展,第一点,传承中国民族关系理论的精髓,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与时俱进的对民族关系理论做出适当的调整;第二点,借鉴外国国家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策略,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我们要在继承当中发展,在发展当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的民族理论。

  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由于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方面存在差异,容易造成民族矛盾,产生民族问题。也会造成我国社会的动乱,或给各少数民族的人民造成心理恐慌,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各项生产事业的进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从而导致中国各项经济生产生活受到影响。民族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1954年的宪法中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民族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的团结行为。”少数民族在民族地位平等的前提下,民族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发展,各民族之间才能友好团结,我们才可以在互帮互助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是我国对于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实行一种自设机构、自我管理、拥有自治权的政治制度,同时也是实现中国各少数民族平等的政治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族问题一直备受党和国家的重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民族问题上尤其需要重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条件。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存在其自身的特征和双重属性。它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双重属性表现为不仅是自治机关,也是地方政权机构,既行使一般的行政权力,又行使与其民族具体情况相适应的自治权。据此可知,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少数民族的人民有了当家作主的归属感,进而就会加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各少数民族团结一心进行抗战形成的共存亡观念,更会加深少数民族承认他们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所以说,“中华民族认同”是从民族认同升华到国家认同必经的过程,我们要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自从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后,党和政府为了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同胞可以有效的行使自治权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从中发现并积极的培养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在当时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不会当地民族语言,在解决少数民族人民反映的问题时出现了沟通不便的问题,降低了办事效率。再加上对当地民族的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的不了解,在政府工作当中出现了诸多不便,而少数民族干部由于不能正确地了解党和政府的民族工作内容,不利于党和政府的民族工作的开展,所以党和政府开始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有利于和本民族的人民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切实维护少数民族人民的权益,因此,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有利于民族工作的开展。少数民族干部在少数民族人民当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我国民族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依靠少数民族干部,比如对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经济、教育、文化事业、医疗等一系列工作的展开都要依靠少数民族的优秀干部发挥其作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话语权,使党和政府可以更加了解少数民族人民需求的同时,发挥民族干部的领导和管理作用,采用他们对做好民族工作的建议与措施,将其有效地落实到解决民族问题上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落实民族区域自治的要求,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发展民族关系,团结少数民族的必要工作,要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作用。   4、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文化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表现在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个性表现在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但是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缺乏交流,以至于我们对大多数少数民族的文化欠缺了解,有时候我们无意识的言行举止在少数民族人民的眼中就是对他们文化的不尊重,这就会导致民族文化之间产生隔阂,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进而会影响各民族的团结精神。所以我们对待少数民族文化,首先,要做到尊重,就算不了解也不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也不能妄加非议。其次,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我们可以吸取借鉴,加强文化间的交流?贤ǎ?使得各民族间文化可以共同发展。最后,我们可以扩大民族文化交流的范围和渠道,通过各种活动展开文化的宣传和交流,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情感,增强各少数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也更有利于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所以,我们要在师范院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培养他们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5、用“三个离不开”思想来发展民族关系

  在新时期下,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在促进和谐的民族关系中,我们要让师范生以“三个离不开”思想作为具体指导方针。(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首先,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师范生理解“三个离不开”思想对于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其次,我们应当在校内多组织一些民族交流的活动,投入宣传让各民族师范生积极参与,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三个离不开”;最后,当师范生从事教育职业时,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学校,更要将“三个离不开”思想传播给青少年儿童们,让祖国的未来深刻意识到“三个离不开”思想对发展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成为现实,民族关系不仅是影响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关键,也是影响中国国家战略的规划与发展、国际关系与格局的关键。师范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使得他们能客观正确的认识并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

  三、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在开展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时主要掌握“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和四个认同”内容。“两个共同”指的是“各个民族之间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之间共同繁荣发展”。“ 四个认同”指的是“我们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这些是作为师范生的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基本概念。

  对师范生开展中华认同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师范生是我国教师队伍的储备人才。他们在以后都会走上三尺讲台,进行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更重要的是教育任务。帮助中国的青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而在当今我国的教师教育中,对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意识还不够。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师范生的民族教育,培养师范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感。这样,当这些师范生走入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后,他们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儿童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团结意识,让中华民族的青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而在一代一代的青少年儿童成为发展国家的主力过程中,就可以减少民族分裂势力对我国社会安全稳定的影响。各民族才能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因此,各师范院校必须要重视加大对师范生的民族教育。

  培养师范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关系到我国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各少数民族的共同努力与奋斗,这就需要加强各少数民族的团结,让少数民族的人民承认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因此,我们要培养师范生的中华民族认同,让他们在教育各少数民族青少年儿童时将中华民族认同的种子扎根在青少年儿童的心中。让新一代的少数民族人民从小就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这样我们就能更容易地将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轻易地将各民族团结的心分离。因此培养师范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将会成为时代的主题。

试议对师范生进行中华民族认同教育的内容

论文搜索
关键字:师范生 中华 中华民族 师范 认同 民族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