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论文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29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

  近几年来,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的难点。高校贫困生,从理论上来说,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基本的生活费水平无法达到其学校所在地的最低伙食标准,其家境无法承担学校学习产生的学费以及必要的学习用品。此外,该类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基本的经济保障。但应该指出的是,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对于贫困生的认定在全国范围内也有所不同,因此,本文所论述的贫困生定义只是一个相对概念。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带有特殊性的学生群体,其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其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从贫困生的基本状况、其心理问题的诱因及表现,心理问题应对机制等三个方面做以分析。

  一、贫困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与构成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我国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数达424.2万人,2009年增长值502.5万人,[1]“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人数为2154.657万人,全国高校贫困生总人数占在校人数的25%左右,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占8%左右。”[2]

  目前最新的数据为,(目前官方认可的一般最低生活标准为每月300元),以北京、上海、广西、安徽、陕西等地所抽取的20余所高校为样本的调查数据显示,贫困生比例最低为20%,最高达48.7%。(为保证抽取样本的多样性,该20多所高校中既包括名牌院校与教育部直属院校,也有普通院校以及地方院校)。[3]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贫困生人数在连年上升。除此之外,贫困生近几年来的构成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城镇人口中家庭贫困的学生数量日益增加。根据西安外国语大学的贫困学生情况,据他们的具体家庭背景以及收入情况,大致可以做如下分类:

  第一种,固定原因家庭贫困。是指来自农村家庭,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家中兄弟姐妹众多,收入受季节以及自然环境影响大,属于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外,在近几年,来自城镇家庭的贫困生数量也有所增加。父母无固定工作,收入微薄,家中有患病老人需要照顾,家庭负担重沉重。

  第二种,突发性原因家庭贫困。这一类贫困生产生的突发原因大概有三种,1、家庭变故。父母突然失去工作下岗,家中无固定收入来源。无法负担学生学费以及生活费。或者父母突然婚姻破裂,导致学生的学费以及生活费供给不正常,这一类学生在近几年里人数有所增加。2、经济变故。父母因经济投资失败或者突发严重性疾病造成家中负债累累,无法支付学生学费以及生活费。3、天灾人祸。指的是学生家里由于受到水灾、火灾或者其他自然灾害等原因,突发性的成为贫困生。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分析

  西安外国语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针对大一至大四的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排查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贫困学生认为其情绪以及心理会因为自己家里的经济状况而感到不安。并且,其心理方面的复兴变化在躯体化、精神病、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这五个方面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4]从而可以看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值,属于心理问题高发人群。根据日常的工作经验以及数据分析,本文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诱因做一分类,主要分为四个大的方面:

  1、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在物质上的对比,在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困难

  据调查,在大学生群体中,其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导因是其个体消费愿望和经济能力落差。也被认为是贫困生心理辅导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5]在物质方面的因素上,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因素又分为两类:一是经济困难导致生存受阻,二是经济原因导致奢侈消费受阻。经济困难导致生存受阻的占大约90%,成为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组成部分。[6]由于家中经济无法负担起学费生活费等,使得贫困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普遍表现出自卑、焦虑、甚至抑郁的心理特征。除此之外,由于生活费的不足,有部分学生还伴有身体素质不好,营养不良的身体状态。据笔者工作经验,在与这一类学生的心理沟通过程中,他们普遍表示出,在同学面前有时候会有自卑、抬不起头的心理状态。比如,宿舍聚会出去吃饭,自己捉襟见肘,只能找各种理由表示无法前往以减少开销,这也使得他们在与同学相处中心理压力很大。此外,有一个学生还表示,因为家里实在是背负了太多债务,自己不好意思花钱,每天只吃馒头度日导致自己在体育课身体情况测评中表现不佳,更是导致了自己的压力变大。还有另一类奢侈消费行为不能满足的贫困生,大概占10%。此类学生的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体恤他人,人际交往能力差,耐挫力差,虚荣。他们追求名牌服装,时兴的电子产品等。觉得自己使用的东西不够好而??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这类学生的贫困状态以突发性贫困为主,即家中出现重大变故或天灾人祸等原因导致贫困的,是急需关注和心理疏导的群体。由于无法承受家庭的变故以及经济状态对自己的影响,心理压力极大。因此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加强关心和心理疏导。

  2、经济条件导致学生发展受阻,因其文化背景,尤其是英语发音等问题,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以及诱发其他心理问题

  在高校贫困生中有这样一小部分群体,他们自尊心强,有上进心和好胜心。对自己的发展要求很高,但是因为家中经济条件不好导致其发展受阻。例如,有学生之前所受的教育中,英语发音并不是很标准,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觉得很没有面子。又或者,想要参加各种特长的补习班或者研修班却没有经费等等。导致这类学生群体主要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特征为自卑、嫉妒、人际交往中较敏感。

  这一部分学生也有其矛盾的心理,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情况已经被众所周知了,那么在学习、生活中就更不能表现出自己弱势的一面。于是,极力地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也给辅导员的心理疏导增加了难度。   3、面对国家、学校经济资助,贫困大学生碍于“面子”问题拒绝导致生活学习压力加大

  这类现象并不常见,学生群体也算是少数。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只有一名这样的学生,自尊心非常强,没有申请任何的助学金也从不提起自己家中的具体情况。在与该名的学生的沟通交谈中,学生表示,希望辅导员能够保守她的隐私,尊重其不参与助学金评选的决定。并表示她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成绩获得奖学金来缓解经济压力,并且在周末也会有英语家教的兼职来赚取一定的生活费用。不想申请助学金是不希望自己的家庭情况为其他同学所知道。

  这样的心理矛盾使得她压力很大,一边要为生计奔波,身兼数职,一边又要顾及自己的学业以及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久而久之,容易陷入孤独的心理状态。如果不及时疏导,让她有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平台和对象,很容易因为压力过大而引起心理问题。

  4、承受家人更大的期望和自身要求的压力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三类原因之外,还有一类来自学生的原生家庭。有一部分学生作为家中较长的孩子,背负着家人更大的期望,父母希望把孩子送进大学之后能够有出息并且找到好的工作以便资助自己的弟弟妹妹继续接受教育。并且,在这种条件压力下,学生本人也非常明白自己学习的使命,不断的暗示自己要努力、要获取好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数据显示找工作的压力正在逐年增加。因此,这一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焦虑的心理状态下,不仅需要和别人一样在校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还要分一部分精力为生计奔波,为生活费发愁,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学习的逆反心理,严重者还有可能萌发轻生的念头。

  三、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综合本文所提出的贫困生在大学生活中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的诱因等问题,根据日常工作经验,提出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如下:

  1、改变评选助学金制度,注意保护学生隐私

  现存的助学金评选制度是要在各班成立一个助学金评审小组,为保证公平,助学金评审小组的人由各个宿舍以及各班推选的班委组成,集中讨论参加助学金评选的贫困生情况。评审内容主要通过贫困生所提交的材料以及舍友反映的贫困生生活习惯为依据。首先,这个评选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评选的公平性,将助学金发给真正需要的学生。其次,该评审制度具有民主性,由评审小组投票决定贫困生的贫困等级,再由辅导员把关通过。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由于评审小组人员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必然使得贫困生基本信息外流,在一定程度上贫困生的隐私保护受到影响。

  因此,以国家所发的相关文件为基础,并且参考其他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评选制度的基础上,辅导员应尽可能的要求评审小组的成员尊重其他学生的隐私,做到只在评审大会上发表对于贫困生参评的意见,而在私下的生活中尊重他人隐私,不随意向别人透露贫困生的家庭情况。

  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o贫困生不受到同学同情的眼光以及言语,避免贫困生的自卑情绪发展成为心理问题。

  2、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贫困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榜样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洪战辉的事迹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起到了积极鼓励的作用,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一定的反响。这个13岁的大男孩,在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母亲离家出走的情况下,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不仅要照顾年迈多病的父亲,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他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挣钱养家,用爱用心抚养妹妹长大。2006年,洪战辉作为感动中国的公众人物,将自己的爱心回报给社会。不仅建立起教育助学责任基金,还应邀在全国各地做了150余场讲座以推动青少年思想教育。[7]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辅导员应在日常过程中注意收集此类励志的榜样信息,在与压力大的贫困生座谈的时候以心换心,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3、辅导员应建立贫困生谈话档案,有针对性地将国家学校的经济帮扶落实到个人,并加强对其的心理疏通和辅导

  通过建立贫困生谈话档案,保证辅导员能够准确的了解每位贫困生的生活动态,能够“对症下药”的进行心理疏导。例如,对于突发性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学生,逐步培养其简朴的消费意识,引导消费行为,同时也可以确保经济资助的有效性。

  其次,对于压力大的贫困生,谈话档案能够准确记录学生的心路历程,便于日后积累成册,为进一步做好贫困生心理辅导打下良好基础。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自我意识成熟的社会群体,在学校与同学老师相处的时候,难免会有一部分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但又因为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因此需要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经验,深入学生群众中去了解实际情况,区分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注 释】

  [1] 匡列辉,胡赛明,胡洁,毛瑞雪.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0.5.

  [2] 吴红.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及解困途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0.1.

  [3][4] 高宏.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中存在的问题级对策[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5] 田筱鸿.高校贫困生心理辅导与经济资助互动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8.3.

  [6] 谢彦红.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7] 柏铁山.从洪战辉精神谈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扶贫”工作[J].陕西教育,2010.3.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诱因 心理问题 贫困生 对策 贫困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