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社会公众对秘书职业认知情况的调查论文

社会公众对秘书职业认知情况的调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4-14

社会公众对秘书职业认知情况的调查

  当前秘书工作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秘书学也成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独立专业学科。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类院校开设了文秘教育相关的专业,培养高职、高专、本科层次的秘书专门人才,2012年“秘书学”本科被教育部正式纳入高校专业目录,进一步推动了秘书学专业学科化的发展。截至2016年4月,全国已有101所高校申报或备案成功“秘书学”本科专业。目前,我国已开展多种秘书职业资格考试鉴定工作,如国家秘书职业鉴定资格证、剑桥秘书证书、LCCIEB(London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Examinations Board,英国伦敦工商总会考试局)秘书证书等,这为秘书从业者的专业化、职业化提供了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同时,当今各类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秘书部门成为其领导部门、职能部门高效管理与运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辅助管理部门。据报道,秘书从业者已形成超过2000万的庞大群体,就业岗位遍布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中。可见,秘书职业社会化进程在不断发展,秘书从业人员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在秘书职业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各种媒体、影视剧以及有关公众对于秘书职业和秘书从业人员的认知停留在标签化的层面上,如有的认为秘书是缺乏能力的“花瓶”,有的认为秘书是领导身边的“二首长”,有的认为秘书是包揽各种琐事的“杂役”等,这些负面标签不仅会影响秘书从业者的职业自信和社会形象,也会对秘书队伍建设、秘书工作价值判断和秘书文化培育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面向社会公众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数据,旨在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切实了解和深入分析揭示当前社会公众对于秘书职业的真实看法和现实情况,以推动秘书行业的职业化、规范化发展。

  一、调查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通过网络在线发放问卷方式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时间为2016年10月1日到2016年10月25日。共回收513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00份,回收率为97.5%。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所在的行业比较广泛,如住宿和餐饮?I(6.8%),农、林、牧、渔业(2.6%),教育、文化、体育、娱乐业(31.4%),制造业(9.4%),建筑业(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0%),金融业(7.4%),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8%),其他行业(29.2%)。调查对象涉及不同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样本构成详见表1)。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份,数据样本量较大、涉及地域较广,使本次调查分析结果更趋客观。其中,调查对象排名前五名的地区分别是北京、陕西、四川、广东、上海。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从公众对秘书学专业的知晓度、对秘书工作内容的认知度、对秘书角色的认知状况、对秘书职业从业意愿度、对秘书职业认知渠道、对秘书职业负面认知看法六个维度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公众对秘书学专业的知晓度比较高。问卷结果显示,近七成社会公众“知道”秘书专业,有31.2%的社会公众回答“不知道”。这说明该专业已被大多数社会公众所了解,知晓度比较高。

  从图1可见,20-40岁年龄段的大多数公众都“知道”秘书专业,说明秘书专业在青年人群中有比较高的知晓度,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秘书职业受到年轻人的关注更多。41岁以上的中年人群“不知道”秘书专业的比例较高,说明这一群体中部分人员对秘书职业的关注度不高,其中原因或许是部分中年人群已有了比较稳定的职业而不关注秘书职业行业变化发展,也有可能他们自己不会或不愿从事秘书职业而不去关注。另外,41岁以上的中年人群大多为人父母,如果家长不知道秘书专业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其子女在升学考试选择专业时不报考秘书学专业,因而各高校还应进一步加大秘书学专业的宣传力度,以优质的秘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来吸引公众的关注与了解。

  (二)公众对秘书工作内容的认知度较高。在“您觉得秘书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这一问题中,答案主要集中在“沟通协调”与“组织会议”这两个选项,占比分别为82.6%和73.2%。其次是“陪领导外出应酬”和“接听电话、打扫卫生等日常琐事”。详见图2所示:

  1.秘书的“沟通协调”能力要强。在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来自各行各业,年龄和文化程度也参差不一,但都有一个共同看法,认为秘书会做与“沟通协调”有关的工作(82.6%)。李欣先生曾指出:“秘书工作就处于领导以及与之发生关系的社会人群之间的枢纽地位”。从纵向上看,秘书需要承担上传下达、承上启下的工作。秘书“上情下达”,需要全面领会领导意图并通过会议、公文等形式将上级精神传达下去,帮助下级更好地理解上级的要求;而秘书的“下情上达”,则需要通过收集、调查、整理,将民意反映给领导,以辅助领导了解下情。从横向上看,秘书还要做好单位各部门的协调、平衡工作。秘书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做好秘书工作。在这一点上来看,大部分被调查者能够准确认识秘书的此项工作内容。

  2.秘书的“会议组织”工作内容不可少。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73.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组织会议”这个选项,可见在处理会务工作这一方面,大部分公众能够准确认识秘书人员的工作内容。事实上,无论是政府机关秘书、工商企业秘书还是其他领域的专业秘书,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组织各种类型会议,如秘书“上情下达”时,要组织各类会议传达上级指示或者举办座谈会收集民意;与合作伙伴公司商洽合作事宜时,需要组织洽谈会,使双方能够面对面交流,以达成令双方满意的结果。因而,会议组织确是秘书工作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秘书的“辅助决策”比较重要。调查中有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认同秘书具有“辅助决策”的工作内容,虽然人数比例较上面两项偏低(47.2%),不过由于秘书的“辅助决策”在幕后进行,其工作成果往往隐匿于领导的工作成绩之中,本不易被公众所了解,仍有近半数的公众选择“辅助决策”作为秘书的工作内容是令人欣喜的。从中可以看出,公众认同秘书工作通过为领导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领导了解组织现状,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撑。这也说明公众能够看到秘书工作的参谋助手作用。

  此外,有接近六成(59%)的被调查者认为秘书的工作包括陪老板外出应酬,近半数的被调查者(49.4%)认为秘书职业的工作内容包括打扫办公室、接听电话等日常事务性工作,这也说明公众认为秘书的工作还包括一些非正式性的人际与组织交流与沟通方面的工作,以及其他办公室事务管理类工作。

  (三)公众对秘书的角色认知较为积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秘书工作者的角色不再停留于传统的文书工作或者公关接待上,而是越来越职业化与专业化。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公众对秘书角色的认知较为积极。如对“您对于秘书这一职业的印象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详见图3所示),排名前三位的答案分别为“领导的助手”“综合辅助工作人员”“领导的参谋”,并且“领导的助手”这一选项高达82.4%,这说明大部分公众能够客观、正确地看待秘书人员的角色定位。这样积极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秘书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有助于帮助秘书工作者树立起秘书职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发挥秘书人员辅助管理的潜能,促进秘书职业、秘书行业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针对秘书角色认知这一问题的回答中,“领导身边的花瓶”“单位的打杂人员”“公关接待”这三个选项被选频率较低,这说明社会上对秘书标签化的一些负面评价虽然仍然存在,但这类认知并不是主流,绝大多数社会公众能够正确看待秘书从业人员的职业角色和定位,以积极心态来肯定秘书人员的职业价值。

  (四)公众对秘书职业从业意愿良好。社会公众对秘书职业的从业意愿如何,直接反映了公众对于秘书职业的态度。在调查中,有六成的公众并不抵触以秘书作为自己的职业,其中49.2%的调查对象认为“可以”选择秘书职业,11.8%的调查对象“特别愿意”选择秘书职业。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公众对于秘书职业的认同与肯定。详见图4所示:

  数据分析发现,选择了秘书是“领导身边的花瓶”和“陪吃陪喝的公关接待”等选项的被调查者,在秘书职业从业意愿度的问题中选择“坚决不会”从事秘书职业的比例明显高于那些选择秘书是“领导的助手”“综合辅助工作人员”“领导的参谋”的被调查者。可见,对秘??角色、秘书职业的不良印象,会降低公众对秘书职业的好感,影响公众将秘书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当被调查者认为秘书是“单位的后备干部”时,选择“特别愿意”从事秘书职业的比例最高,这可能是受到我国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和趋利心理的影响。但是如果只是以这样的心态来选择秘书职业,当遇到名利无法达成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因而秘书从业者应当摆正择业心态,充分了解秘书工作的特点、职能和地位,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才能切实做好秘书工作。

  (五)公众对秘书职业的认知渠道多元化。公众对秘书的认知渠道展现了人们认知秘书的方式,这不仅影响着公众关于秘书职业的认知内容,而且也对如何塑造良好的秘书形象、发展秘书文化有着深刻启示。

  如图5所示,社会公众对于秘书这一职业的认知渠道较多。首先,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涉及到秘书职业相关内容,公众在观看影视剧情时就能同步了解到秘书职业相关内容,这种植入传播快、传播面广,传播的影响力很强。其次,各类社会组织中都设置的“秘书”“行政助理”等文秘类岗位,其工作上传下达、左右协调,部分被调查者在接触本单位秘书人员及其工作内容中获得了这一职业的认知。而部分调查者选择“学校教育”中认识秘书职业,可能与秘书专业发展有关,如近年来各类高校纷纷设置秘书学专业,全国性质的秘书机构与组织相继的各类活动频繁,公开出版发行了大量秘书学论著和学术杂志等。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非秘书专业的社会公众,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在校期间能够了解秘书职业。此外,还有部分社会公众通过“电视新闻报道”“网络社交媒体”“文学作品”来了解秘书这一职业,使秘书职业认知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数据分析还发现,不同年龄层次认知秘书职业也具有不同的渠道。如40岁及其以下年龄段的被调查者主要是通过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媒介来了解秘书职业,而41岁及其以上年龄段的被调查者,则主要从日常工作来了解秘书职业。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41岁及其以上的人群大多已工作多年,阅历丰富,有的可能已成为中层或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实际接触、了解到秘书人员。而40岁以下的人群更多接触影视作品、社交媒体、文学作品等媒介,因而会从中了解秘书人员、秘书职业。

  (六)公众对秘书职业的负面信息态度比较客观。从调查结果可知(图6),近95%的被调查者认为对秘书职业的负面评价与其实际情况相比存在部分“夸大成分”甚至是“大量夸张成分”,这说明虽然公众通过一些渠道获得了关于秘书职业的负面信息,但是大部分人能意识到了这些负面信息与实际并不相符,能理性看待关于秘书职业的负面信息,这为秘书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另一方面,公众对形成秘书认知偏差的原因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图7显示,公众认为,对秘书存在认知偏差主要是受到“媒体负面报道(65.2%)”“文艺作品的夸大和渲染(58.8%)”以及“部分秘书自身修养不高、道德缺失(51%)”的影响。事实上,每一种职业都可能有不良的从业人员,秘书行业也不例外。一些秘书从业者利用在领导人员身边工作的机会,做出违法乱纪、道德败坏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对此,有的新闻报道、影视作品等为博眼球或提高收视率,对一些秘书相关个案进行选择性报道和主观演绎,夸大渲染负面细节,使公众对秘书及秘书职业形成了一些负面认知。此外,“中国古代官场文化”也是造成公众认知偏差的重要原因。我国封建社会的“官本位文化”对现代社会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这使得部分公众认为秘书的最终归宿是走向领导岗位,从而将秘书岗位与“权利场”划等号,认为秘书从业者是追逐官职与名利的代名词,从而对秘书人员产生了不良印象。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社会公众对秘书职业认知总体上是积极的、客观的。大多数社会公众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秘书这一职业,对于秘书的工作内容和秘书专业也有了初步了解。不过,也有一部分社会公众对秘书人员、秘书工作和秘书职业等的认识、评价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偏差。为此,建议秘书从业者、秘书专业院校、秘书行业协会、影视新闻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来营建良好的秘书职业发展的氛围,来推动秘书职业持续健康规范地向前发展。

  (一)秘书从业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如前所述,秘书从业者的职业行为是公众了解、认识秘书工作、秘书职业的重要渠道,是公众看待秘书职业形象的关键。因此,秘书人员应加强自身思想修养,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坚守职业规范,力求做到“五守”――守职、守实、守信、守礼、守密,即要忠于职责,对自己的辅助服务对象负责;要做到忠实、踏实、诚实;遵守诺言、实践成约;懂礼、守礼、重礼;严格执行保密纪律和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塑造良好的秘书职业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秘书专业院校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教育。随着秘书专业院校数量的不断增长,高校秘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正在成为秘书人才市场的重要群体。为此,各高校应以秘书职业教育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秘书服务理念,端正秘书工作态度,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秘书专门技能,增强秘书职业尊严和荣誉感教育。这既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秘书职业定位,又能帮助学生认识秘书职业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空间,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激励学生学习进取,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向社会公众展现职业秘书的专业形象,从而使公众形成对于秘书职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评价。

  (三)秘书行业协会要大力推进秘书职业化进程。秘书行业协会在秘书职业社会化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秘书行业协会应大力推进秘书身份职业化和制度职业化进程。秘书行业协会可以在秘书从业者专业化、职业化的制度建设、秘书人才队伍培养教育、秘书从业者行为规范、秘书工作职业的社会化传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工作都有助于向公众展示秘书职业的工作水准,使社会公众认识到秘书职业的价值,也有利于使秘书人员、秘书工作、秘书职业获得社会公众的尊重与认可。

  (四)影视新闻机构应加强对秘书职业的正面宣传。现实工作中有大量的秘书人员热情大方、乐观进取、踏实肯干、勤奋敬业,影视新闻机构也应多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多报道、多塑造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优秀秘书形象,使社会公众切实认识到真正职业化、专业化的秘书形象,发挥主流媒体的正面宣传功能,展现当代秘书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精神。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来推动我国的秘书职?I化、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社会公众对秘书职业认知情况的调查

论文搜索
关键字:认知 公众 秘书 情况 调查 职业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