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团体辅导与学生党员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研究论文

高校团体辅导与学生党员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4-27

高校团体辅导与学生党员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两学一做”活动的开展更是对全体党员提出了严格要求。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工作异常重要,传统教育方式弊端较多,学生不接受甚至排斥,效果不佳,探索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新方式是当务之急。团体辅导是具有独特优势的教育方式,将其与学生党员教育融合可以发挥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学生党员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教育对象方面

  传统党员教育缺乏对教育对象的研究,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被长期忽视。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化的思想和价值观相互碰撞,新时代的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传统学生党员教育多为单向说教,不能深入学生内心,由于缺少讨论和互动、学生党员的主体性难以发挥。

  (二)教育内容方面

  传统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上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是内容老化,脱离学生实际。经典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必要的,但党员教育内容必须符合学生实际,联系时事政治。其次是重理论知识,轻实践与体验。教育中缺乏参与性的实践内容,也缺乏体验、反思的内容。第三重视共性教育,忽视个性引导。传统党员教育以“开会”和“上课”的形式为主,但学生党员都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培养优秀的学生党员必须考虑其特点。

  (三)教育方式及方法方面

  传统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重入党前教育,忽视全程教育。入党前要求严格,入党后疏于管理,造成其入党前后表现差异较大,严重影响学生党员形象。其次是教育方法落后,形式单一。主要是以“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形式进行,没有将现代体验、分享、角色扮演、团体互动等形式及方法运用起来。第三重外在形式,轻内涵提升。传统党员教育被认为就是“开开会、拍拍照、写写新闻、上上报”,参与人员能否真正能从教育活动中获得知、行、意、行等方面的提高被忽视,缺乏效果监控及评价。

  二、团体辅导与学生党员教育的关联性

  (一)主体上存在共同性

  教育活动的主体包括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党员教育的组织者主要由思政教师、团学干部等组成,团体辅导的组织者主要由心理健康教师、团学干部等组成,两种活动的组织者有很多交叉和重合,团学干部会经常参与组织两种活动。团体辅导的参与者主要由在生活与学习中存在某些共同困扰的学生群体组成,也有的团体是由需要在某些方面获得提升的学生群体组成,前者称为适应性团体,后者称为成长性或发展性团体。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参与者由学生党员组成,与成长性或发展性团体类似,成员希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道德品质等能力和素质。

  (二)目标上具有相似性

  团体辅导的目标是“助人自助”,就是利用团体动力促进参与者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和行为上的改变与提高,最终实现自我成长和健康发展。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合格共产党员。两者的目标都是通过系列教育活动改变和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祖国,服务社会

  (三)内容上存在互补性

  团体辅导的内容主要涉及个体心理与行为层面的改进与提高,重点是人格、行为、意识、认知及能力等方面内容。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包括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四)方式方法上存在一致性

  团体辅导除运用了一些个别心理咨询的技术外,主要由示范、辩论、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学生党员教育主要运用说理、引导、自我教育、案例分析、榜样示范、角色扮演等方法。一些方法在两种活动中都会用到,比如角色扮演、榜样与示范教育、引导、辩论等方法。在方式上,大学生党员教育也经常采用分组学习、案例讨论、活动教学等方式。

  三、团体辅导中学生党员教育可借鉴的思想

  (一)注重关系的建立

  团体辅导非常重视关系的建立,这种关系包括团体成员与组织者的关系及成员之间的关系。团体辅导的功效相当一部分源于成员之间及成员与组织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前提是建立良好的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活动不会产生良好的作用。

  (二)重视同理心的作用

  同理心也称为共情和深入,在团体辅导中不仅强调组织者对成员要有同理心,也相当重视成员之间的同理心。这就要求组织者和成员学会深入他人内心去体验对方的情感,并把这种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获得反馈。这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分享能够使成员们感受到理解和包容,从而使团体关系更加融洽,也是对成员较好的情感态度教育。同时也能促进成员之间更真实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探索,使成员更深入的了解自我,为改变和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水平奠定基础。

  (三)重视成员交互作用

  团体辅导就是营造和谐的、建设性的团体环境,运用适当的辅导技能及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个体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成员之间相似性经验,多元的观念,不同的认知在各种互动交流,辩论分析中相互影响,最终会对每名成员产生影响,这种同伴教育的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授课式的教育方式。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团体辅导与学生党员教育都是为了服务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其更好的适应社会。因此团体辅导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常进行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现实问题讨论等活动。由于团体辅导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成员们学习的内容很容易迁移到日常生活之中,教育效果比较明显。

  四、团体辅导在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应用

  (一)学生党员教育引入团体辅导的原则

  首先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同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其次要坚持助人自助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助人自助强调学习与改变的主动性靠个体,但在党员教育中组织者应该积极引导,促进改变发生。第三要坚持主动参与原则,团体辅导活动强调交互作用,形成团体动力促进个人成长,要求成员主动参与,积极互动。第四重视保密原则,团体辅导引入学生党员教育后,对个人问题的探索较多也较深,会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因此要坚持保密原则,防止侵害成员的权益。

  (二)学生党员教育引入团体辅导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避免团体辅导的滥用,学生党员教育涉及较多问题,团体辅导不是普遍适用的,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方式。其次要注重过程引导,团体心理辅导强调价值中立原则,但大学生党员教育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过程中发现原则性错误时务必及时纠正,正确引导,避免造成误导。第三避免变成娱乐游戏,团体辅导会设计一些游戏环节,但目的是建立关系,为后续的深入探索做准备,不能舍本逐末。

高校团体辅导与学生党员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党员教育 可行性研究 可行 党员 融合 团体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