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新常态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论文

新常态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5-29

新常态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134-02

  习总书记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提出“新常态”一词,强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 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国内高校掀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热潮,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早期。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起初只是引进和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到了2002年,我国才批复了9家大学来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这标志着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通过十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才有了较为科学全面的认识和新的进展,先后组织涌现出“三创”大赛、大学生创业孵化区(基地),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建立了扶持政策和制度

  针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各省市也都相应颁布了扶持政策和意见,支持各高校成立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践基地等,积极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皆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扶持、申请大学生创业资金等资金扶持政策等。

  (二)基本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实务和实训等三个方面,课程体系凸显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实用性结合。在教学模式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沿用了传统授课模式,同时,将大赛、参观、实践、实训等方法引入教育课程体系中,加大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基本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体系

  为了配合创新创业教育,各高校基本都建立了创新创业协会、创新创业实验室,也纷纷成立了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等指导体系,这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师资队伍建设,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困境

  1.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完善。创业支持体系的严重不足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问题。大学生对政府政策了解不深,虽希望得到政府资源支持但信任度低。同时,大学生对于扶持政策了解和学习途径狭窄,致使大学生无法通过简洁途径获得政府对于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和制度。另外,政府虽然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扶持创业,但申报流程烦琐,审批速度缓慢,使很多创业项目不能及开展,政策扶持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2.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政策和措施规定在执行过程中,但是有些政策的落实需要工商部门、税务部门、各级银行等单位的贯彻执行。按照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是无法对以上单位进行约束和强制命令的,这就必然导致优惠政策在具体执行中被软化甚至落空。

  (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虚化

  我国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都建立了课程体系、创业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各种大赛,但在实际开展运作中,还存在创业教育活动化、指标化、形式化的倾向,创新创业教育一哄而上,缺乏整体设计和规范管理,忽略了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创新创业大赛也缺乏系统设计,缺乏实际意义,参赛者大都不依据实际而设计项目,缺乏客观调查依据,参赛项目普遍缺乏创意和创新。

  (三)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

  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中,大都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基本上没有根据学校所在地区区域、特色产业、学科特点、办学条件和生源条件,来系统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解决方案,基本都是照搬其他国外学校或国内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和模式。这不仅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堪忧,也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大都长期担任课堂教学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和学习较好,但是由于长期处于学术工作或者教学工作,严重缺乏企业一线实际操作经验和阅历,致使创新创业课堂学术化、理论化,从而无法真正培养出有创业意识和真才实干的具有创新创业技能的学生。

  (五)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亟待转型

  我国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大都处于摸索阶段,政府部门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规划、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资源配置、实践活动等方面,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导,各高校高层管理者主动作为不足,致使教育边界明显,高校缺乏与其他高校合作,与周边企业合作也很少。缺乏跨校、跨专业、跨界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培养出综合性高素质创业人次。

  三、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

  目前,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够健全,要最大限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最有力量的还是政府根据各种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有利的政策条件。就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类型而言,主要包括三大块:一是教育行政部门;二是政府行政部门;三是管理服务部门。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贴近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为核心,不断推进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模式改革。通过打造知识体系创新、条件创新、机制创新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培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发展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具有较强领导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业人才。

  (三)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依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内涵和模式,高校也应该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进行完善和改革。课程体系应注重模块化、学分化、实操化、区域化。模块化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在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塑造过程中,对于创新创业知识、能力的学习和熏陶,并将所学习和训练的的知识进行模块化,主要包括创业思维、创业素养、创业项目选择、创业企业运营管理以及创业能力训练等方面的知识模块化;学分化主要是指将创新创业课程学习设计成为学分化,可将课程设计成为公开课与相关创新创业课程结合学习,不仅有利于课程教学开展与测评,而且确保了课程质量;实操化主要是依据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学生亲自参与才能够逐步积累和习得的能力特点,将部分课程设计在创业实践、创业大赛、以及创业孵化器实训等环节中,确保学生获得无法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区域化主要是指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依托高校所在地区和产业经济发展实际,来设计与区域基本接近的创新创业课堂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学生在区域内更好创业,更有利于凸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四)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要素之一――师资,是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而创新创业师资匮乏是各个高校无法绕开的问题。高校需要在师资队伍的组织、结构以及管理上重新思考,构建出更为合理的解决办法。首先,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内涵,对于校内已有的师资资源进行筛选,并依据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内涵的挖掘和设计,培养校内理论功底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并大力支持校内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挂职锻炼。其次,要吸收校外优秀人士扩充到师资队伍中,可邀请区域内有着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在外创业并有着丰富经验的校友,进一步丰富扩大创新创业师资团队。通过校外优秀的创新创业实践操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这不仅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课堂,并确保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知识和理念,能够及时地反馈到课堂当中,有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最后,高校可以将政治素养过硬、实践操作技能高超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企业家和高等教育专家,组建成为高校的创业导师团,为高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咨询、创业能力测评等方面提供专业、个性化的志愿服务。

  (五)积极开展“产学研培”校企深度合作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理论熏陶环节,更需要注重实践训练过程和效果。高校需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平台建设,尤其是,高校要推进学校办学与行业企业的跨界融通,校企共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开展“产学研培”合作。学校应当积极推动自身与社会的跨界融通,融政府、行业、企业资源,促进立体办学,促进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提高与行业企业同步发展。通过“产学研”校企深度合作,大学生不仅可以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大量的社会经验,丰富阅历,而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为大学生日后的创业、就业提供了难得的社会资源和关系网络

新常态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论文搜索
关键字:常态 路径 高校 我国 选择 创业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