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思考和实践论文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思考和实践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6-17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思考和实践

  目前,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把控已普遍使用在我国企业的高端管理中,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内部控制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机制,是企业各项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在 2007 年就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并在 《企业风险控制管理整体框架》的指导下,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规范》,如今该规范已经在上市公司内部执行,很多非上市的大中企业也以此为参照成功地建立起内部控制机制。

  一、我国企业中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现状分析

  1.长官意志和习惯思维制约了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

  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从市场经济开始建立时逐渐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的影响,企业的负责人的权利非常集中,对整个企业的影响因素相当大,“一言堂”现象比较普遍,个人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举足轻重。由于受企业负责人的素质、眼界和权利欲望的制约,企业负责人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容易超越权限,一拍定音。没有足够的专业风险控制意识,缺少预算、决算执行意识,偏离风险评估体制,决策的综合性评估和全面性思考容易产生漏洞,决策控制寄托在负责人的能力上。即使有象征性的控制机制,也非常容易出现一些机构不健全、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的现象。从而导致责任的缺失。体制的惯性和企业负责人的习惯思维,使企业设置的一些内部控制机制形同虚设。

  2.内部监督力度和效度缺失

  内部控制的力度和效度取决于审计人员的控制意识、控制能力和控制行为。由于开展内部控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并且内控机制和评估体制也会带来一些决策速度的放缓。所以,内部控制如果没有企业内部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就会产生“重表象、重形式、轻内涵、轻执行”的现象。使得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内部控制执行受阻,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对企业的有效控制。同时,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作用也有限,很多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基本上是由财务管理部门制定的,内部审计部门又多隶属于财务管理部门,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制约性,致使监督作用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结果失事现象较为常见。

  如以伊利股份的内部风险失控为例:由于伊利股份长期缺失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公司资金不法流动不能得到有效监督,公司的资金链出现了断裂,社会反响非常巨大。因此,在2004年6月15日,审计机构对伊利股份公司的资金流动、国债投资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报告表明,公司的管理层缺乏法律意识,存在严重的违规经营现象,内部风险控制系统存在着严重的漏洞,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机制,部分高管涉嫌挪用公款暗箱操作收购上市。从而导致该公司濒临破产。

  3.会计人员素养和水准急需提升

  在现代企业中,会计岗位是企业的重要部门,是企业负责人决策的重要参谋。涉及到预、决算,跟踪于资金走向,需评估企业的利润分析,具有非常的特殊性。同时,会计岗位与企业内部风险点交集多,所以,岗位的特殊性?Q定了在控制主体中,会计和财务人员是最好的内部控制者。而就现状分析,由于各种利益驱使和上下级关系的制约,一旦企业会计人员品行缺失,正直感和胆识缺乏,就会无视职业道德,对企业负责人及业务管理者、经办人的违规行为不能制止。虽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对发现的内部控制漏洞,不进行弥补。有时,因为利益驱动,反而参与其中。所以,作为会计人员来说,这样的品行和纪律观念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提升。

  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的会计和其他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比较低,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应有的辨别力和风险预见力,不能适应内部风险控制所需的知识水准,严重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4.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内部控制机制的缺失,从我国一些企业会计的现状来看,会计的职责在淡化,会计的职能在减少,会计控制力在弱化。一般情况下,会计只是对单一的报账、算账等职能上起到作用,对中间的风险有所控制, 而对于业务量较复杂,来往流程较繁杂的财务运作明显就缺乏有效的控制能力。

  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思考和实践

  1.完善企业内控网格,优化企业内控环境

  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和要素就是内部制度的完善,制约机制的建立,特别要实现企业内部的双向控制和多向制约的网格化管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要有多维的主体相互制衡网格。

  现代企业管理的路线图上一条重要指向就是内部控制。企业董事会要明确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是为确保企业安全性的必备要素。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董事会在公司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在完善企业基础保障的同时,应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岗位的建立和运行负责。要专设内部审计机构,安排专人专岗负责内部控制工作,形成以董事会为圆心,相互制约有效度为半径的内部控制的有效圆,即股东会通过监事会对董事会的职能实施内部控制,董事会通过内部专项审计对总经理实施内部控制。总经理通过制度对其他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

  企业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决策的理性化都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的成败。所以,企业要建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其职责就是对企业负责人和其他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审计委员会还要对内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提升企业内审机构其他成员的品行素养和专业水平。因为,在内控有效圆中,企业领导者就是圆心。如果圆心的随意性就会限制内部控制圆的有效发挥。同时要清楚,任何企业的内控活动都依赖于一定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而改善企业的控制环境的关键在于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予以规范,明确企业内部机构的管理职责。   要完善董事会的构建机制。以企业各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归属于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内控执行委员会,对内部控制主体以及控制目标加以明确,对各个业务流程的具体执行进行统一管理,以此来完善企业的内控环境,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应有作用。

  2.完善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时,要特别优化会计岗位的相关人选,注重会计的品行考核和专业素养。在会计岗位设置时,要提升职业的荣誉感和尊严度。同时要不断完善科学有效符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做到上有依据,要符合《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相关规定,也要做到下能实施,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在相关细则上要进行完善。要有完备的财务制度,明确账务人员的权限和相应制约体系,明确规定内部稽核制度、保管和实物接触制度。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授权控制制度。同时在执行上要有力度,特别是在职责划分、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定期考核要动真格。在制度的落实和违规人员的处理上下力气。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抓铁有痕、落到实处。

  3.强化内部审计和会计控制

  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是企业内控控制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支撑,企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应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独立的审计部门,配齐配足人员,并由审计委员会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放大权限独立工作。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上要特别注意吸收一些政治素养高、业务素质强的审计人员参与到审计部门,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企业负责人的重视也是有效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的首要条件。企业负责人要充分发挥会计内部控制在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的重要作用,明确执行会计相关制度和内部控制的步骤,保证会计依法行使职权。为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保证,确保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4.借助国家审计平台和检查平台进行监督

  企业应借助外部审计的力量,去监督内部审计,形成一个多控的环形链。由于外部审计平台对企业内部没有依附关系,不受企业内部制约,只需要对法律、对社会以及国家负责。因此,外部审计相对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的特点,监督的力度和效度都比较理想。

  5.强化会计培训,注重人员素质的优化

  首先,企业负责人,要通过专门机构对会计人员应当?M行职业素养教育, 使内部会计控制人员能够做到熟悉法规、敬畏纪律。增强会计人员廉洁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其次, 要不断对会计人员专业技术和业务进行可持续培训, 以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准, 使内部会计控制人员能完全胜任其工作,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偶发失误;第三,注重提升教育的实施, 使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更新、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总而言之,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新突破点,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的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思考和实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内部控制 机制 实践 内部 控制 企业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