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网络文化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

网络文化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7-03

网络文化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络文化属于复合型的大众文化,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的特点,承载着大量信息资源的收集与传播,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其互动性、即时性、开放性、多样性等特点对青年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改变和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与道德观念、文化理念、文化认同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7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学生是中国网民中的最大群体,占到25.1%。网络文化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师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领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了解和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有助于高校开展有效的应对策略引导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网络打破了地域、民族和文化的限制,各种民族、各种文化、各个地域之间实现了大交流,在?c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过程中,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得到了极大拓展,他们可以跨越地域和时空的局限,关注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形成开放观念和多维思维方式,提升全球意识,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世界、寻求真知的渴望。同时,互联网技术是新兴技术的代表,它不断推陈出新,信息网络的高科技特点使大学生意识到发展知识和创造力的重要性,增强了培养创新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我,抒发见解,网络文化具有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特点恰恰迎合了青年学生崇尚民主、自由、个性张扬的价值观,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大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得到了极大增强,有助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和独立精神的形成,对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丰富大学生的交往方式,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交往模式下,每个个体的人际交往往往局限于实际生活的狭小的圈子,而网络的全球连接,使得人际交往以一种“人――机――人”的状态,在短时间内即可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而且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可以跨越身份、地位、财产等社会等级的限制,?突破国家和地域的局限,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广阔、更便利的平台。随着网络文化的日新月异,网络交往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目前流行的主要方式有微信、QQ、E-mail、博客、微博、在线游戏等。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新媒体,充分地发挥交流沟通能力,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各式各样的人际交往,通过交往中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社会成果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可见,一个人的社会交往面越广,人际交往程度越高,认知视野越开阔,所获取的知识、信息、经验就越多,其发展也就越全面。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1. 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倾向,易使大学生发生价值观偏移。

  网络环境下,各种价值观得以快速和广泛地传播,难辨真伪和扑面而来的消极、腐朽的价值取向在网络上无孔不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环境日益复杂。而青年大学生缺少理论根基,世界观、价值观还处于不稳定或“可塑”状态,属于价值观的养成阶段,很容易受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某些明星人物和意见领袖成为网络“大V”,其身后成千上万的“粉丝”以这些“大V”的意见为标准、为导向,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尤其是青年群体。一些西方国家公开提出要向我国等世界上所谓“非民主化国家”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而且这种推销已经从传统方式转移到利用互联网渠道,由渗透为主转为直接进攻。一些嘲讽、玩弄、批判、围攻主流意识形态的黄段子、黑段子和假信息,借助网络载体广泛流传。文化盲从、多种负面消极的网络文化产品,在思想内容和话语体系上构成了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消解,对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2.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网络的互动性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迅速向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延伸,在网络的虚拟交往方式中,个人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的形式出现,有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沉迷其中,由于长期脱离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相互间语言的交流,逐渐远离人群,导致个人情绪紧张、性格孤僻、情感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问题的产生。这种交往方式让大学生在网络中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善言辞、找不到亲密伙伴的人也有机会在网络世界里大展风采,一些语言在打字的过程中可以经过修饰和思考,利用社交软件通过文字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有一部分人喜欢发一些图片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久而久之减少了对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需求,与这种虚拟的世界相比,现实世界的缺陷十分明显。当他们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遇到挫折时,就会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慰藉。很多人甚至患上了“网络依赖症”,造成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障碍。

  3.引起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

  在传统社会中,群体中人与人之间有着互相监督的作用,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失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监督情况下,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和导向功能减弱趋势明显,人们的主观价值模糊和自主意识降低,自律道德弱化。网络中海量的、良莠不齐的信息得以自由传播,大学生行为自由度加大,道德行为很可能会失控。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色情,在因特网中非学术性信息中约有47%与色情内容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对大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负面的影响;一些暴力血腥的信息不断刺激着青年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目前网络犯罪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一些非组织或个人大肆在网上发布扰乱国家安全的反动息,蛊惑青年学生,使大学生政治和道德观念产生混乱;还有些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的大学生,对网络“黑客”过于崇拜,进行电脑病毒的制作与传播,盗取国家机密,冲击网络禁区,对国家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2014年 5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以网络载体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需要采取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规范和加强网络监管、加强信息引导和监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加强校园网宣传力度等措施。

  1.加强校园网络文化阵地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应充分利用广大青年学生熟悉接受的网络这一传播渠道,建设一批有质量、有特色、有内容、有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站,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将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的内容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彰显在网站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系统地向大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形式上尽量多地采用图文、视频动画、声音于一体的形式,充分应用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使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起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运用校园网、手机等新媒体宣传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加大软硬件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校园网、手机软件终端等平台开发和设置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大学生需要的栏目,进行正面信息的宣传和舆论引导。高校可以开发和传播实用性与趣味性与一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软件和素材,发挥多媒体生动活泼的优势,吸引广大学生的关注和学习。另外,学校可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点,采用微博、博客、微信等形式,与学生共同探讨焦点、热点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校园网络文化真正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起到凝聚人心、传播文明的作用。高校应不失时机地找准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尽可能使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从静态的转变为互动的、由抽象空洞的转变为具体形象的,从枯燥乏味的转变为妙趣横生的。

  2.规范和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信息引导和监控。网络文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规范和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其中离不开制度建设,科学的制度可以更好地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是培育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校园网络文化制度建设要以国家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为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法律法规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大学生加强学习、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了易于大学生接受,要对传统的校园公共道德、校园共同价值观的要求有所体现,通过制度设计来规范校园网络文化主体的行为。除此以外还要不断健全行政监管机制、舆论引导机制、技术保障机制等保障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同时,还要加强信息的引导和监控,对校内不良或者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和上网行为进行监控,定期整理论坛上的讨论热点及主要观点,捕捉和反馈重要信息,掌握网上动态,以适当方式制作和发布积极信息,及时清理和处置网上反动、不健康的内容及行为,净化网络环境。通过网络道德和法制宣传,让大学生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使校园网络成为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神家园。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信息传播大师尼葛罗庞帝指出:“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对教育者来说,更是如此。”因此,网络文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道德素质、网络文化素养。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全面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于培?B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以身作则,在政治信仰、治学态度、道德品质和言谈举止等方面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不断增强网络文化素养,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要求,了解网络文化的基本概况,掌握网络文化的发展动态,具备丰富的网络枝术知识,熟悉网络语言,密切关注网络文化发展变化的动态,熟悉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采用更易于大学生接受的方式和工作方法,参与大学生热点话题讨论,引导大学生思想倾向。

  4.讲好“校园故事”,提高校园网关注度。网络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宽了渠道,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手机报、微信公众平台、论坛、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等应运而生,然而由于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不足,缺乏宣传、包装、管理和定期及时更新维护,信息更新普遍滞后,内容形式缺乏生动性,无法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无法发挥新媒体的预期功效。因此,高校应该勇于创新形式和内容,对学校各单位二级网站的栏目设置、文字和图片内容进行整改,栏目设置力求简洁美观、贴切实用,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在内容上,力求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多地聚焦基层一线和师生学习工作的生动实践,以内容更加充实、表达更具活力、效果更为明显的校园媒体风格和话语体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唱好主旋律,释放正能量,讲好“校园故事”。加强校园网站和各类社交软件学校官方公众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媒体形式的关注和了解。高校还应加强各类新媒体的软硬件投入与维护,从思想上重视网络宣传作用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培育的强大功效,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网络作品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关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进青年大学生的生活,走进青年大学生的内心。

网络文化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价值观 对策 社会主义 主义 核心 价值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