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seminar”教学范式在《政治理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论文

“seminar”教学范式在《政治理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7-07

“seminar”教学范式在《政治理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

  《政治理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seminar”是经常采用、教学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模式。“seminar”起源于英国,流行于欧美,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文科教学的基本形式,现已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由于这一形式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因此成为一个具有规范性、内在规定性的教学范式。中国大学文科教学与西方大学文科教学有种种不同,但其中最大的不同莫过于有无“seminar”。在西方大学教学中,“seminar”是一种拓展和深化教学的利器,教学改革的媒介,素质教育的实验平台,它影响着西方文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探讨“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研究其运作方式和教育理念,对于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经过本人的实践,感觉这种教学范式效果优于传统“讲授”模式。

  “seminar”不论是从英文之意,还是从法语之意,都是指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之班级或研习班,学习讨论会等等。但如果联系它的教学过程分析,它则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独到的教学范式。熟知不等于真知,虽然常常使用这种教学范式,但对它也是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模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运用这种模式的思考、体会。

  一、结构

  第一,“seminar”的教学范式通过教学过程的结构变化体现出来。从课程结构上看 ,每一门课程均分为两个部分,也称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教师授课类型,一类是学生发言与教师共同讨论类型。后者即称为“seminar”。由于“seminar”的引入,导致了课程结构和类型的分化,使西方大学文科教学的课程由过去的“讲授式”变为“讲授―讨论”的二元结构模式,同时也确立了“seminar”在教学中的地位。

  第二,在课程时间分配上,由于“seminar”的引入,导致教师授课时数的变化。教师讲一门课的时间减少,另一半时间为“seminar”,即学生讨论、发言,以及与教师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所占用。

  第三 ,从教学方法上看,由于“seminar”的引入,导致教师教学方法结构的分化。教师必须熟悉和运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种是讲授法,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按照本门学科的要求,讲清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思路和重点。一种是指导学生研究的方法 ,要能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第四,在考试方法上 ,由于“seminar”的引入 ,使考试方法和分数的评定结构发生分化。“seminar”成绩一般占本门课程的30%-50% ,其它考试如笔试占50%左右。

  第五,在教学的层次上,为了使“seminar”针对学生的实际 ,一般从大学一年级开始,“seminar”的内容侧重于讨论和研究学科的重要文献 ,研究文献作者的思想和方法。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则以研究问题为主。在教学的要求上,“seminar”是必须参加的,是一种硬性的要求。在《政治理论基础》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自始至终。

  二、功能

  第一,它使得整个教学以学生自主型、主动型学习为主。本人认为这是课程教改的重要内容。教改就是要改变过去的“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被动灌输教学模式,变“教你学”为“我要学”、“我会学”。“seminar”改变了教学上的单向传导模式为双向互动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同时,它也促使教师教学重心转变,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学员永远是学习的主体,主体的作用不发挥,或者没有充分?l挥出来,大大影响教育的效果。主体的作用发挥是衡量教育效果的尺度,可以往的教学或改革始终没有重视这一条。教员讲的眉飞色舞,学员无动于衷,就是教员在一言堂,自言自语。“seminar”使得教学的内涵丰富和深化,教学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

  第二,它具有使学科课程延伸的功能 ,是课程的深化和拓展。在文科教学中,教授所讲的课程,其总的特点是一般方法、一般原理课 ,有较强的理论性。但现实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seminar”的教学目的之一在于帮助学生在一般原理的启示下理解具体的事物。在西方教育思想中,“seminar”被看作是解决理论的一般性与现实多样性和复杂性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方式。从课堂讲授与“seminar”关系看,二者联系非常密切。“seminar”是对课堂讲授内容的消化、理解和运用。

  第三,扩大阅读范围和提高阅读水平的功能。阅读是文科的基础,没有阅读便没有文科。西方大学文科教学,非常注重阅读的问题,一般地说,他们很少有统一系统的学科代表性教材。教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设计自己的教案,理清学科的重点、线索和方法。除此以外,就是介绍大量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去思考与把握,也就是说,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系统了解和认识主要从阅读中来。但如何检验学生是否阅读,阅读理解的程度与水平,一个重要检验方式就是“seminar”。在低年级教学中,“seminar”是以对文献阅读、评析为其重要内容的,旨在对学科经典的、重要的、有新见的文献进行分析与研究。在高年级教学中,主要是对问题的研究,但这种研究又是以大量的文献阅读为基础。学生要作一次认真的发言,必须阅读有关问题的大量资料,教授为此指明了主要阅读文献,甚至注明必须阅读的章节。除此之外,学生还必须扩展自己的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理论视野。学生的发言要以充分的文献为基础,在发言前必须向教授提交一份发言题目的文献索引,并且要标出自己所引用和感兴趣的文献题目。这种教学范式迫使学生常常泡在图书馆里和资料室中,学生学习的重心不是去背教材,而是以阅读为中心的思考。   第四,研究问题的功能。“seminar”的核心是研究问题 ,它是以学生为主的师生共同讨论问题的一种研究方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授和助教为“seminar”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除了提供详细的阅读文献索引和大量的参考选题以外,每周都必须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在自己办公室等待会见学生,就学生的选题、资料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咨询与指导。在学生发言中,教授也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学生共同切磋。

  第五,合作研究的功能。“seminar”在教学设计上注意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培养合作研究的精神,它允许甚至提倡学生可以2-3人准备一个研究项目,可以共同设计选题、共同提出一个研究方案,拿出一篇研究论文。在口头发言中,可以集体口头汇报,但强调每个人发言的必要性,要求合作小组每位参加者的口头发言必须在 20-25分钟之内。以小组为研究单位 ,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和互补性。由于“seminar”学生参加的广泛性,专题汇报与听众之间的讨论、交流,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启发与影响,具有合作效应。

  第六,提高表达能力的功能。西方大学文科教学很注意提高学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有效传递学习成果的能力,认为学生所有的成绩都应该反映出对学科内容的掌握和表达两方面的水平。因此,从新生入学第一年开始,就开始培养学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有效传递学习成果。“seminar”是一种以口语表达为主的训练。由于每门课程都有“seminar”的要求,且严格而正规,因此训练的机会很多,从而大大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特征

  第一,规范性。“seminar”作为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一种旨在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活动,具有较为确定的形式、固定的时间、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明确的要求,形成了较为严格的规范。这些规范是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它不同于一般松散的学术讨论。正是这些具体而明确的规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

  第二,制度化。“seminar”作为一种教学活动,不是随意的,它融合于教学之中,与课堂讲授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一种课程类型被确定下来,任何人都无权取消这一安排。由于“seminar”制度化,从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这种制度化的过程,对教学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使教材类型、教师的授课方式及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制度也逐渐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第三 ,适应性。“seminar”教学范式是 20世纪初期出现的。这个时期应工业时代和社会民主化的需求,以及受实验科学的影响,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人,出现了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seminar”教学范式逐渐定型。“seminar”从产生至今,从工业时代以至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历经沧桑仍能存在,可见其有相当的适应性。无论是当代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还是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产生;无论是从教师讲授为主到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变革,还是从集体教育到重视个性教育的发展,“seminar”都能吸纳其成果而不断更新、充实和完善。其原因何在?就在于它符合教育教学内在规律因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第四,灵活性。“seminar”作为一种教学范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文科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并存在于本科教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学之中。它可根据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水平高低使内容有所变化,也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开设一些专题与讲座。在西方,聘请外校专家开设临时性的讲座、各种学术会议也属于“seminar”内容。在这种讲座中,学生常就自己研究的问题或感兴趣的问题向校外专家讨教,因此,也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的局面。

  四、启示和思考

  “seminar”作为一种教学范式,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有深刻的启示。中国大学文科教学在不断探索创新。特别是近几年,以素质教育为内容的教学改革,使我国大学文科教学正在发生深刻而持久的变化。在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未根本改变。所谓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讲教材、学生背教材、考试考教材”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把知识集中于教材上,把中心确定在课堂教学上,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上。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很大的束缚。它之所以改动缓慢,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而彻底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是还没有探索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教学范式。因此,从教学过程的改革入手,更改课程类型,引入“seminar”教学范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近几年,在研究生、博士生的教学中,“seminar”教学范式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在军事硕士《政治理论基础》课程中,最常用的教学范式就是“seminar”教学范式。下面谈谈这种教学范式运用的体会和思考。

  《政治理论基础》这门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热莘岣唬?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的内容。这些内容学员们在本科阶段都已学过,考研过程中又系统复习过,再讲一遍,毫无新意,学员肯定提不起精神。所以,这门课程只能选择专题授课。专题的选择,教员还是费了一番心思,不能照本宣科,自己首先要感兴趣,认为值得与学员一起探讨。

  在文献资料方面,教员列出了需要阅读的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就是学生泡在读书馆,也未必读的完,但必须大量阅读,丰富知识面,开拓视野。另外,各个专题下,还会列出最前沿的资料。比如,在《政治理论基础》当代社会思潮兼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课程教学中,教员要编排本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阅读文献,指导学员在课下阅读;教员要提出思考、讨论的问题;要求学员对一些前沿性问题进行思考;要指导学生拟定发言题目、提纲。课堂上教员讲清社会思潮的内涵、特征以及影响,为学员自由的讨论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要组织学员讨论,学员逐一发言;教员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课后,学员就这一讲内容,或者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和认识,或者对某一问题写出一篇小论文。这个过程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把自己对课堂内容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seminar”教学范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更高了。

  “seminar”教学范式的运用过程中,感觉到成立3-4人的学习小组很有必要,他们可以在课下分享资料,探讨问题。在《政治理论基础》教学中,教员一般不采用代表发言(不利于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而是要求每位学员发言,一般不能低于20-25分钟。要求人人都发言,大家就没了依赖思想,人人重视,人人积极。当然这种模式必须纳入考评体系中,在考试成绩中,占30%-50%。在这种固定教学模式的长期操练中,大家全程参与,不仅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能力,如:阅读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得到锻炼和提高,学员们自己也感觉在这种范式的学习中,收获较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明辨了是非、坚持了真理,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seminar”教学范式在《政治理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 范式 政治理论 seminar 理论 政治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