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生中心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学生中心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7-11

“学生中心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 引言

  教学工作是一个极其繁复的过程,从学生进入课堂接受知识到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引导,再到学生内化知识独立完成作业、考试,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将知识系统化并转化为无形的财富。这一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对教学过程以及师生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我国最早有关学习的论文收录于《礼记》中,《礼记?学记》(王文锦译解,2005)针对师生关系曾有过这样的论述:“?m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m有至道,弗?W,不知其善也。是故?W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强也。故曰,教?W相?L也。”这一简短的论述从学习的重要性及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两个方面论述了教与学的相辅相成。在接下来的几部分中,我们将从“学生中心说”理论的发展、第二语言教学中师生关系、教学实例中理论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继续展开论述。

  2 “学生中心说”的发展历程

  (一)古希腊时期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思想教育领域灿若星河,先后诞生了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由于古希腊的教育思想有人本化的倾向,在希腊人的观念中,教育是一种人的事业,它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为目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古希腊的教育思想是近现代以来,“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源头。

  (二)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其旨在宣扬人的意志自由和个性自由。文艺复兴同样引起了教育的变革,其基本主张是(武喜春,2003):教育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注意儿童的个性差异,强调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延续至19世纪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虽然并没有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但对杜威的“儿童中心说”产生了极大影响。

  (三)杜威及其“儿童中心说“

  杜威在继承并吸收了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对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说”进行了深入地批判。(董鹏中等,2014)尽管杜威并不是“儿童中心”思想的首创者,但是,他赞同“儿童中心”思想。师生双方是伙伴,既不任其生长、也非助其生长,而是导其生长、教学相长。其最典型的一段话是:“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一是让儿童做事,从做中学,取得经验;二是提出适当难度问题,掌握必要材料;三是运用暗示、推论、猜想、假设等观念;四是通过行动检验观念。杜威认为传统学校的按班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没有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学生只能“静听”,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形式会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长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他提倡为学生准备活动的地方,开展活动教学。杜威在教学方法上的这些主张,为教师的工作理念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及指导。然而,对于教师自身来说,如何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如何做到不悱不发,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一问题将会在之后的部分详细论述。关于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杜威曾这样描述:(Virginia Samuda, Martin Bygate, 2010)”Good teaching, in other words, is teaching that appeals to established powers while it includes such new material as will demand their redirection for a new end, this redirection requiring thought -intelligent effort.”

  (四)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20世纪中叶后,受杜威教育思想影响的美国存在主义学者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其理论主张(武喜春,2003):(1)在教学方法上,反对机械地“填”与“灌”,主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意义学习”,坚持“非指导性”原则。(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情感因素和人际关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中大大突出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将情感作为教学活动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他系统地阐述了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将人际关系的三大构件(真实、接受、理解)看成是教学活动的充分必要条件”。罗杰斯不仅强调情感因素和人际关系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而且他还竭力呼吁应培养有充实丰富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人,也就是知情合一的“完整的人”;有形成良好人际关系能力的人。(3)罗杰斯的“学生中心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反对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法,主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通常在课堂情景下的动机激发,使得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动机作为教师的目标:(杰里?布洛菲,2010)我认为,可行的方式是教师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动机,并努力维持这种动机,即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并试图从中获得预期益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这里不同于学生内在动机的的情感体验(即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的享受);学习动机是一种认知体验,涉及理解活动传递的信息,不管学生是否觉得课程内容有趣,课堂活动是否愉悦,教师同样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第二,在罗杰斯的理论中,强调了情感因素及人际关系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不可否认,其理论是对“人际关系学说”的一种发展,最初被用于工厂实验的人际关系学说,强调了工作中的非组织关系包括人际关系在内的情感因素对于其生产领域的作用甚大。而运用在教学领域的人际关系、情感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同样重要。课堂中最为重要的两组关系即师生和生生,在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下的教学过程其产生的教学效果惊人,教师与学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教学过程的藩篱,真正做到了地位上的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或是被动承受的疏离感。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教学过程,和教师一起参与讨论,允许学生提出自己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意见或建议,思考与发现,从而促进或改善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是教学相长的现代教学应用。关于生生关系,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这种竞争可能来自于学生间对于知识接受程度并内化的智力竞争;也可能来自于教师对于某一学生的关注度引发其他学生于该学生间的情感竞争。为此,教师应善用其工作的热情,将这种热情用于激发群体学习者的热情,而不是某个学生或某几个学生。我们在这里讨论的问题,涉及到了认知层面与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机械设备,也具备情感与喜怒,有时很难做到绝对的情感平衡。而学生对于认知以外的情感敏感程度,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常常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听到来自学生的各种各样的诉求,或者其遭遇不公平情感对待的课堂经历。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情感,尽量做到相对地平衡,兼顾。   3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

  (一)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作用的性质

  (1)教师的中介性

  中介是社会文化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蒋荣,2013):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是通过文化制品(包括工具、符号以及符号系统,比如语言)的中介作用实现的。就语言学习而言,中介的形式包括教材、视频材料、课堂上的话语、交际活动、教师的讲授、语言实践活动等。根据这一观点,教师的作用就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师不再是信息的掌控者,而是教学的引导者和教学过程的中介。而第二语言教师,同时作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载体,其中介作用一方面表现在,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境,使学习者在各种形式的互动中,提高目的语水平。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因素的传播中介,使得对外汉语教师在系统地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中介。作为中国文化的中介,其更多的作用是引领学生进入文化殿堂的同时,将学生的兴趣、需求、困惑、文化冲突进行整合与疏导,尽可能不作外力的文化干预,让学生能在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文化王国。而在这一构建中,学生的中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2)教师的动态性

  维果斯基认为:(蒋荣,2013)儿童的认知的发展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客体调控、他人调控和自我调控阶段。在第二语言的初级阶段,学习者主要采用客体调控的方式,主要依赖外物或者物质媒介来学习语言;在第二阶段即他人调控阶段,学习者主要依靠言语学习目的语;在高级阶段,学习者能完全独立地、自主地学习语言。对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教师的作用无疑是最大的。然而,随着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其自我调控的作用逐渐增强,教师的作用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初级阶段,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在高级阶段,教师将逐渐减少引导过程,更多的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及评价者的角色。而无论是初级阶段还是中高级阶段的教学设计,其所有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初级活动的设置,应适当降低难度,防止学生产生挫败心理,同时更多地强调趣味性与实际应用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并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中高级活动的设置,应偏向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由于教师的组织与评价者身份,其干预学生活动的可能性越小,学生的中心程度则越高。

  (二)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互动关系

  (1)第二语言师生互动的理论渊源

  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及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而在第二教学中,由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背景和个人经验的差异性,对外汉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区分这种差异,与不同学生的互动应采取不同的形式。因为学生是认知主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不同情景,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全过程。依据不同学生创设的不同情景,同样可以从我国古代典籍中找到渊源。孔子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至圣先师,在其弟子整理的《论语》中,同样可见“以学生为中心”的端倪。《论语?先进第十一》(张燕婴,2006)曾记述了这样的课堂实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对于同样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孔子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子路和冉有性格不同,一个行动力不足,故孔子鼓励他勇敢地实践,而子路的性格勇猛,故孔子建议他多问问父兄的意见,再行动。在孔子的课堂上,教学情境是给定的,即针对知与行的命题探讨,而由于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这里主要强调的是性格因素),孔子给出的答案却是不同的。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学目标依据学生不同的需求,给予正确的指导,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授课效果。

  (2)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应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在语言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提问与应答、评价与个别辅导等。一种是教师与全班同学的师生互动。(蒋荣,2013)在课堂教学中,师班互动是互动式语言教学的重要形式,因为他能保证每个学习者得到公平的学习机会。因为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比较大,而当学习者个体来到陌生的目的语环境中,他的焦虑感和对文化的接受度差异很大,而一个由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之间的交流可以帮助他们降低情感焦虑,更快地适应目的语社会。

  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在??设的相同条件下的不同结果,近年来也成为影响课堂教学的又一因素。让教师和课堂成为能够吸引并激励学生的又一动因。(杰里?布洛菲,2010)指出:假如教师能够养成并展现出有效榜样和社交者的特点,那么,他自身的个性和在教室里的日常行为,就能够成为最为有力的激发学生动机的工具。首先,教师应具备一些能够让别人喜欢的个性特点:乐观的天性、友善、情感成熟、真诚,以及其他表征心理健康和良好个人适应性的品质。这样,教师为学生社会化所付出的努力,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积极的效果。学生会崇拜他,重视他的意见,相信他说的每句话都发自内心,且是从他们根本利益出发的。当学生认为老师是自己人(喜爱他们、对他们的需要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当他们觉得老师与自己不具有这种亲密关系时,就会变得不满。)

  4 “以学生为中心”对外汉语课堂实例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与授课效果成正比。例如,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师授课及布置作业的应用。(朱勇,2015):任务型教学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法,课外汉语环境的创设也可以从任务型教学向课外延伸的角度加以考虑。“做中学”“用中学”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中加入任务型教学设置。例如,在高级水平学生的话题讨论课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辩论赛的形式,让每组学生分别陈述观点,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组织者和评价者的位置,不参与学生的实际讨论,而学生也能在教师外力较少干预下,最大限度地自主学习。而课外作业的布置,可以从学生实际应用角度出发,譬如在学习买卖关系的词汇时,教师可以将作业设置为任务型附近的蔬菜水果调查,或是教师给定一定的花费上限,让学生通过货比三家,降价,打折等词汇的具体运用,完成教学任务。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应细化到课堂学习的每部分内容。尽量将每一个授课环节切分,并始终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下面是笔者的一篇英文教学法博客(Angela Sun ,2016):Of cours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our Chinese courses is for students to empowered.Teachers only need to be a guide. Here is funny anecdote I would like to share: Of cours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our Chinese courses is for students to be empowered. Teachers only need to be a guide. Here is a funny anecdote I would like to share:

  I had a new small group class in March with students of different ages. I thought that perhaps they would think of different connotations when they saw the same character. On that day, we were learning “楼(lou2)”. They already knew the radicals “木” “米” and “女”, and we started to discuss how to remember “楼”. The students were in control, I was just sitting there, listening. The first student, at 16 years of age, likes to watch the stars at night. She thought that “米” looks like a star. She has to go to a high place to count the stars, and also the high place must be as high as a tree. The second student is 21 years old, and she wanted to share when she dated her boyfriend. She said that they both like Italian rice, and as we know, Italian food is always nice, and nice restaurants are often on the roof or the top floor of buildings. The third lady got married two years ago. She said “楼” for her is like a woman cooking rice in a wooden building. These three students always connect the characters to their own life and they really enjoy their classes. They are proud of themselves. As a teacher I am also proud of my students.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互动方法

  下列几条建议可以帮助建立舒适的课堂气氛,鼓励学习者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王振亚,2005)

  (1)降低抑制水平:玩猜测游戏、交际游戏;做角色扮演或演短剧;唱歌;安排大量小组活动;和学习者一起欢笑

  (2)鼓励合作学习:让学习者分享知识;降低学生中的竞争;鼓励团队精神;做大量的小组活动

  (3)鼓励冒险:真诚地赞扬学生努力使用目的语;安排流利性练习;安排课后作业。

  (4)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明确地告诉学习者你相信他们:让他们写下自己的长处,写下从课程中他们知道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5 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论虽最终在20世纪中叶由罗杰斯提出,然而,通过梳理这一理论的发展脉络及比较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共通性,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理论古往今来已被或多或少地应用于各个时期。从古希腊到先秦,从文艺复兴到近代教育的发展,纵向的发展历程,横向的比较研究,使得这一理论历久弥新,且不断自我完善。展望未来的第二语言学习,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发展,我们可以肯定,未来的教学目标及课堂实际教学,将会呈现出“学生中心”的趋势。而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教学效果影响深远。

“学生中心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汉语 对外 应用 教学 学生 中心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