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教化”视角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创新论文

“教化”视角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创新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7-26

“教化”视角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07-0038-03

  “教化”是我国封建社会治国理政的传统方法,也是营造封建官场政治生态的重要手段。封建统治者把自己所推崇的道德、礼仪、文化政治规矩等传输给官员,使官员的行为符合封建统治的规范,从而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目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治国理政提供有益的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笔者认为,借用传统“教化”思想和方法,对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教化实践中,封建统治者让官员用儒家的思想推进国家治理,形成了以“忠君”思想为政治信仰、以道德伦理为教育内容、以刑罚和监察为统治保障的制度和机制,统一了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和信仰,从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封建统治政治秩序的有序、和谐与稳定。

  (一)为官吏的从政生涯提供政治理念,统一思想基础。一方面,用封建意识形态对任职前官员进行强行灌输,另一方面,还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继续对任职后的官员强化意识灌输。政教合一的教化方式不仅统一了官僚队伍思想,而且使官员在从政行为上自觉服从统治。

  (二)为官吏的道德典型树碑立传,塑造执政形象。通过“亲廉远佞”“重德厚赏”等措施树立道德典型,使廉吏青史留名,在民众中展现自身的良好形象,激发官员向道德典型看齐,有利于赢得民心、巩固统治的合法性。

  (三)为官员的从政行为立规立矩,确立政治秩序。封建统治者主张用儒家“礼”的思想来调控和限制官员的行为,同时还建立了刑罚制度。礼治与法治相结合,既用其强制性纠正官员的过失,使官员改过向善,又使官员有畏惧之心。

  (四)对官员的言行举止加以监察,保证统治有效运行。建立监察制度。这是对统治阶级内部的一种权力约束,是最高统治者对内部统治结构的自我纠偏,是推动政策法令上行下效、监督官员遵守官规官矩、调节封建国家机器的制衡器。

  一个国家的历史是前后联系的,尽管古典政治文明中的制度和组织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其中的许多文化与观念在今天的政治生活中仍发挥着作用。[1]今天,传统“教化”所推行的儒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仍被大众所诵读熟记,成为官民团结、国家凝聚的精神力量。从维持统治秩序、维护政治稳定的角度出发,传统“教化”的形式和制度对今天的治党理政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现代政党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核心。[2]从传统“教化”思想及其实践中汲取治党管党的智慧,可以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性。

  (一)增强党在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注重政治意识形态的灌输。政党是具有相同思想、相同理念的人聚在一起,政党是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意识形态是政党的理论基础。[3]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要加强党在思想上的统一,有必要借鉴传统“教化”中对官?T进行教育的方式,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一是重视入党前的理论学习。思想入党是加入党组织的首要前提,而党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党的意识形态的理论知识中。党员入党前,党支部就要开展意识形态教育,使党员接受共产主义,从而为他们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夯实思想基础。二是加强常态化的思想“教化”。党的意识形态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政治意识,具有意识的一般共性。在党员入党后,也不能松懈思想教育,要不断用党的理想信念“教化”党员。通过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党课制度、会议制度和民主生活制度,坚定党员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党广泛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党内“教化”实践的有效实践,推动了党内思想教育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使党内思想教育常态化。

  (二)营造党内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注重先进榜样的引领。中国传统的教化经验告诉我们:“好”的榜样产生正面“教化”作用,而“坏”的“榜样”自然会产生反面的“教化”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严惩腐败,有效地推动了反腐政策自上而下地贯彻和实施,充分发挥了以上率下的正面示范作用。习近平指出:好的榜样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都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生动彰显了共产党人把理想信念体现为行动力量的政治品格和先锋形象,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要以各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党内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和大力宣传,积极推广典型的精神,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先进榜样的精神和作风,坚持正面引导、上级带下级、先进带后进的方法,让党内同志不断接受优秀品格的“教化”、洗礼和引领,不仅有利于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风气,还有利于增强学习党员先进典型的自觉性,形成你追我赶的争先创优的党内环境

  (三)树立群众认同的干部形象,必须注重政治品德的培育。为政以德的传统“教化”经验告诉我们,“官无德不立”,官员的道德示范直接影响着百姓对统治阶级的信任与拥护。所以,加强政治品德建设成为党员干部的永恒课题。一是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将有实绩、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通过选人用人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按党的要求为官、按传统美德修身、按群众期盼干事,赢得人民的信任。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广泛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党员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三是注重党性和群众路线的教育。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党广泛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的党员干部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执政为民的最高行为标准,树立“人民公仆”的党员形象。   (四)规范和纯洁党内关系,必须注重党规党纪的践行。封建统治者运用“教化”将儒家的伦理思想灌输给官员,在意识形态领域和精神世界形成统治阶级内部的自律。但是,仅仅依靠官员的道德自觉来解决复杂的政治问题,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完善党规党纪,坚持依规治党,让广大党员干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与义务,保证党内秩序的有序性和规范性。首先,立规要明,破除“潜规则”。依规治党的前提是有规可依。正式规则的不健全、不合理或缺失规矩的灰色地带,都可能造成“潜规则”的泛滥,要清理党内残存的“潜规则”,立党的规矩来破除旧的“潜规则”。其次,讲规要真,不搞“假大空”。讲规矩要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的全方位中、体现在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的全领域中。党员干部要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凡事都按规矩办。再次,守规要严,反对“不严不实”。规矩与制度的生命力都在于执行。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党章党规作为必须遵循的总规矩,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党章为“镜”正形象,以党规党纪为“尺”量言行,守好行为的底线。

  总之,党内政治生活的“教化”机制是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流意识形态,以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党规党纪为保障的体系。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科学地运用“教化”来管党治党,有助于教育和管理日益庞大的党员队伍,有助于解决党内日益复杂的权力关系,对维护党的团结与统一发挥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总结从严治党的经验,针对党内政治生活出现的新问题,“教化”必须做出相应的调试,以适应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需求。

  (一)思想“教化”要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严惩贪官污吏、反腐斗争的经验表明,一些相继落网的贪腐官员往往表现为能说会道的“两面人”,口头讲马列、讲党性,实际上心理阴暗、思想愚昧、贪图享乐。这也反映出党内存在思想的“教化”和制度管理脱离开来的问题。党内团结需要统一的思想基础,而思想在传输给党员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来表达,制度就是这种有形载体。只有依靠制度的建设和运行才能执行党的主体意志,使理想信念落到实处。同时,党的制度是?Φ车闹凑?理念、执政成果和执政宗旨的外化和固化[4],是党的理想价值的不断趋近。因此,要真正约束党员的权力、规范党员的行为,既需要靠“教化”统一党员的思想,使党的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又需要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使党员能依规办事、依法执政,使加强制度管理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教化”的过程,也使加强思想“教化”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管理的过程,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发挥思想的最大“教化”效益。

  (二)道德“内化”要与严格监督相结合。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干部品德的形成过程,党内权力的规范行使,既要靠党员自身严格地将道德内化于心,也要靠党内监督。一方面,干部要严以律己,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培育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法纪。另一方面,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监督领导干部用好权,组织上对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纠正干部管理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要认真贯彻落实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充分发挥监督对干部的约束和警示作用。各级纪委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加大正风肃纪和查处腐败案件力度,敢于较真、不怕得罪人,运用暗访、曝光、查处、追责“四管齐下”,正风肃纪和通报曝光“双拳齐出”。要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增强谈话的针对性。要加强对干部执行政策、纪律、制度等各种规矩的督促检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坚决维护党的规矩的严肃性。要把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对干部监督的强大合力。

  (三)行为“外化”要与群众认同相结合。政党的行为体现了政党的性质。实际上,群众认识政党,往往是从外到内、从直观到理性,是从政党的行为入手来认知政党性质的。“教化”党员的直接目的是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党员的政治实践,将党的政治信仰“外化”于行为。[5]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资源是党的合法性的基础,要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就要求党员以党的宗旨意识指导行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存在党员脱离群众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联系上级多、联系老板多、联系富人多,而联系基层少、联系群众少,尤其是联系困难群众少,部分群众有怨气、有情绪。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党员干部要利用大数据,拓宽了解民意的渠道,运用互联网开展群众工作,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起来,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党员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既服务群众又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教化”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治国理政方式。虽然“教化”在不同社会传递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但它对整合政治思想、凝聚政治力量、调整政治关系和稳定政治秩序发挥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我们要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严明党内纪律,净化党内风气,继承并创新“教化”实践,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

“教化”视角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创新

论文搜索
关键字:政治生活 党内 视角 实践 政治 生活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