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浅析论文

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浅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7-27

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浅析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8-0036-02

  随着对外互动的日益频繁,作为国际交流工具的翻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翻译不能仅局限于语言表面,要在特定语境中进行,而特定语境理所当然地包含了文化语境。因而,培育能有效进行文化输入与输出的翻译人才就成为了当前我国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引申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改革命题:如何实现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与学中的文化导入。

  一、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既是文化符号、载体和交流媒介,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无论是语言的使用方式还是内容表达,其本身都承载着文化信息,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同时,任何语言都产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积淀了特定的文化因素,而这些文化同时也反映了一个语言群体的思维方式、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文学作品和心理状态等。因而,语言与文化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实现语言间的转换是翻译的表象,促进不同文化的输入与输出则是翻译更为重要的属性,翻译与文化是通过语言转换而建立起来的间接关系。在翻译实践中,原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产品,包含着原语文化的许多因子。同时,译者可能是另一文化的携带者,其对原作的解读、翻译甚至改写过程,实质上是另一文化的输入与输出过程。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熟悉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从翻译的发展来看,西方历史上的翻译高潮,起源于罗马对古希腊典籍的翻译,而这种翻译行为的背景是当时的希腊文化优于罗马文化,对罗马具有非常大的震撼和吸引力;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翻译高潮,也是从东汉到宋代的佛经翻译开始,而佛经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表现。因而,无论是从翻译实践还是从翻译的发展来看,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通过语言或文字的转换而实现文化传递的过程。

  二、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需要加强翻译课程教与学中的文化导入。受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我国形成了以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注重与他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以“仁”和“孝”为社会架构的文化[2]。受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思想的影响,西方形成看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勇于探索,富于冒险,并从物质层面考量生命本源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使得我们与西方人在思维方式、言行举止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本身就形成了沟通障碍。实践表明,许多大学生在进入高年级阶段后,对外交往的障碍已经不是语言而是文化差异。

  翻译课程教与学中的文化导入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途径。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终究会被历史埋没。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增强国家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以及与世界接轨的重要人群,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在高校翻译课程的教与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有利于其未来的传播使者正确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客观差异,辩证和全面地看待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文化特征,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并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等,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翻译课程教与学中的文化导入能提高?W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调动人的生命力,使其主动去求知、探索和实践,古今中外教育理论和实践家都非常重视兴趣在人的智力开发、学习动机激发方面的作用。在高校“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的教学中,文化的有效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自觉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满足其语言学习的要求,提高其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研究表明,约2/3的学习者是因其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兴趣而选择学习该语种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推荐阅读未经翻译的原版电影、著作、歌曲以及英文故事等富有西方文化内涵的材料,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的问题

  高校认识不足影响了学生文化导入能力的提升。在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翻译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没有摆到合理的位置上,基本上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例如,尽管许多高校在其大学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中都开设了各类翻译课程,但教学的重点只是提高学生对词汇、语法等的熟练度,并没有注重跨文化知识的输入与输出,这导致许多学生只懂得如何翻译简单的词和句,一旦面临跨文化问题,就束手无策或者漏洞百出;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部分占分比重低,而含有文化背景的翻译考点就更少了;目前我国有关翻译课程的教材中涉及本土文化的内容非常少,课堂内外基本上靠师生自我传播。

  教师文化素养欠缺制约了学生文化导入能力的提升。一个博古通今、见多识广,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教师本身就是活生生的文化携带者和文化传播者。然而,当前我国高校许多英语翻译课程教师文化素养的欠缺影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文化导入能力的提升。首先,高校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缺少留学经验,不具备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视野,且绝大部分教师的研究方向也与跨文化教学无关,这无疑会影响翻译课程的教学效果。其次,许多翻译课程教师很少有机会接触本地区以外的传统优秀文化,对我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不是很全面、深刻,这制约了教师在翻译练习中的文化导入意识和能力。   学习动机误区束缚了学生文化导入能力的提升。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多数学生学习翻译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应付四六级、雅思、托福以及研究生入学等方面的考试,其关心的是如何取得一个好的考试成绩,而不是提升翻译等方面的实践技能,更不用说如何提升翻译中文化导入的意识与能力了。研究表明,许多学生能快速且准确地写出英美文化中的诸如面包、感恩节、白宫等常见专用名词,而约有70%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用英文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故宫、春节、功夫等文化词以及《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这种情况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存在误区,文化导入能力不强。

  四、加强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文化导入的对策

  (一)高校重视,创造文化导入能力提升的环境

  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改革创新的发源地。当发现自身存在跟不上时代或与时代需求相背离的情况时,高校应及时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首先,各高校不仅要在相关专业中开设相应的英语翻译类课程,同时也要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重点等方面突出对学生文化导入能力的培养。其次,?对当前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含有文化背景翻译类考点比较少的问题,各高校应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加强改革,适当增加此类考点,通过考试引导学生提升文化导入能力。最后,各高校要通过组建教学改革团队或者通过与当地其他高校联合组建教学改革团队的方式,加强含有中国文化素材的翻译类课程教材的开发,为学生文化导入的提升提供恰当的蓝本。

  (二)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增强教师文化导入能力

  高校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素养。要加强我国高校英语翻译类课程教与学中的文化导入,教师的文化素养至关重要。第一,各高校应尽可能从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入手,鼓励青年英语翻译类课程教师出国交流访问,让其增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入体会西方文化氛围和风土人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其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视野。第二,英语翻译类课程教师自身要不断完善自我,通过田野调查、民间走访等途径强化自身的本土文化知识的积累,或者与校内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共同进行项目申报和研究,提高自身本土文化素养,并将其运用到翻译教学实践之中。第三,英语翻译类课程教师要经受住市场经济的各种诱惑,养成良好的敬业态度和治学精神,客观而全面地认识、传播本土文化,培养学生了解并在翻译中尝试导入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三)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文化导入能力提升的兴趣

  学习动机是包括学习者学习的兴趣、爱好、认识、目标等因素。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虽然很多也很复杂,但动机是最重要的变量之一。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C.赫尔的驱力学说认为,机体的需要产生驱力,驱力迫使机体活动;如果驱力状态存在,外部适当刺激就将引起一定的反应;多次加强的累积作用,习惯本身也获得了驱力[3]。大学生虽然无法改变当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但是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通过阅读我国传统文化材料,了解当前我国文化对外输出存在的不足以及发达国家文化输出的现状等,激发学习和了解我国文化的兴趣,在英语翻译的学习与实践中,有意识地尝试我国文化的导入,并通过不断的积累使之成为习惯,进而获得驱力,逐步提升文化导入能力。

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浅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英语翻译 英语 课程 高校 教学 文化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