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新时期邓小平国际政治思想刍议论文

新时期邓小平国际政治思想刍议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8-22

新时期邓小平国际政治思想刍议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6 ― 0039 ― 0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海内外局势发生深刻复杂演变的大背景下,邓小平以深邃宽广的国际视野和统筹全局的战略眼光,在继承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础上,围绕着如何认识当时的国际形势并制定适合中国的外交政策等重大问题,科学分析和判断了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发展变化,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大国际政治思想。

  一、对国际局势的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是邓小平国际政治思想的开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特别是从冷战中后期开始,围绕美苏争霸的国际秩序,邓小平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总结历史、直面现实,对国际形势进行了冷静观察和深入思考,提出了不少科学、精辟的国际政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其一,摒弃了战争与革命的陈旧主题,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主题。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根深蒂固,“和平与发展”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凭借独具一格的战略眼光认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上不会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必然的也是可能的。1985年3月,邓小平在同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谈话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1〕105但不论是东西问题还是南北问题,都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时再次强调:“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1〕383这个全新的判断是新时期以来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分析世界现实和预测未来发展所得出的科学结论,不仅写入了党和国家的各项纲领,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二,针对东欧剧变和苏联动荡,提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论断。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纷纷向资本主义过渡,西欧、日本的实力大大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发言权明显提升。与此相反,苏联却面临分崩离析的困境,在与美国的较量中明显处于弱势。在此关键时期,国际形势究竟如何发展?美苏主导的冷战格局是否算是结束了?新的世界格局是否已经形成了?世界各国众说纷纭,我国社会各界也莫衷一致。为此,1990年3月,邓小平与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旗帜鲜明地指出:“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1〕353他还强调:“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1〕353“中国算一极”,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虽然遭受了挫折,但中国的存在和发展仍将是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邓小平对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判断,既彰显了他反对少数国家主导世界格局的态度,又体现出了他对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新兴国家在国际格局演变中作用的肯定与重视。

  其三,依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问题,事实上早在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就谈论过;而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问题,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邓小平指出:“目前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时期。国际政治领域由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因此应该提出一个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理论。”〔2〕290基于此,1988年邓小平明确指出:“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现在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282但是,不论是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还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都必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在邓小平看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因此,邓小平多次提出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且把它列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外交政策。

  二、对中国综合国力的客观估量是邓小平国际政治思想的基础

  把我国定位于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将来是世界多极格局中独立的一极,是邓小平对我国综合国力客观估量的主要体现,也是其国际政治思想的基础。从文化大革命中复出之后,邓小平就把中国定位于第三世界中的一员,多次强调要正确、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即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此后,邓小平谈论较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或者“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全面分析国际形势发展和两极格局变化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是多极世界中独立的一极,“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是一极”〔1〕353。因为邓小平认为,“中国在国际上有特殊的重要性,关系到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安全。”〔1〕350

  为使我国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社会主义强国,邓小平还汲取了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认定对外开放是实现三步走宏伟目标、振兴中华的必然之路。在邓小平看来,“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困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经验……为了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更加开放。”〔1〕266-267为此,必须秉持开放的思维,建设开放的社会,成为开放的国家。其中,在实行全面开放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战后发展的特点、资本主义深层次的矛盾以及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切勿照搬照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这是改革开放的关键。只有如此,才能?_到改革开放的目的,使中国更快的富强起来,成为世界多极格局中名副其实的一极。   总之,在邓小平眼里,中国这一极不同于其他极,也不是所谓“列强”中的一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坚决维护本国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公民合法权益的一极;是坚决反对外来干涉和侵略,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一极;是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的一极;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永远不争霸、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一极。

  三、以维护中国根本利益为前提的国家利益观是邓小平国际政治思想的核心

  在邓小平看来,新时期我国的根本利益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即坚持“三步走”战略,使中国在21世纪中叶人均收入到达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对此,必须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我们的外交战略就要为之服务,努力创造和发展这样一个和平稳定的、有利于我们全心全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大环境,对这一点必须非常明确,决不动摇。

  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政治风波的影响,中美关系一度陷入低谷。当美国对我国进行施压和制裁之际,邓小平对来访的尼克松总统指出:“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在这样的大问题上,我们都是现实的,尊重对方的,胸襟开阔的。”〔1〕330此外,他还指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从国家自身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1〕330这是我们处理一切对外关系和国际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由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定的,而且是为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目标服务的。

  值得注意的是,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理论性。对于现实性,它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国家的根本利益,这种利益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的集中体现,是看得见、摸得着、时刻经受实践检验的;在理论上,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既区别于某些资本主义国家把本国利益凌驾于别国利益之上的强权政治行为,也不同于“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的戈尔巴乔夫论调,它同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是高度契合、高度一致的,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典型体现。

  四、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邓小平国际政治思想的重点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提出了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汲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工作丰富的经验教训,结合新时期、新情况,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他强调:“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坏我国利益的苦果。”〔1〕3独立自主首先强调的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同别国发展关系从不以牺牲自己的主权为代价,也决不拿原则做交易,对别国损害中国根本利益、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敢于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进行斗争,包括为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斗争。我国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我国也不会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国家。在发展党际关系上我们强调“四项原则”(即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也就是独立自主原则。为了更好地实行独立自主,邓小平还提出要奉行不结盟政策,也就是“真正的不结盟”。在邓小平看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奉行结盟政策既会上受制于人,也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因而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实现自身发展,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这是维护和实现我国国家利益,发挥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保障。

  20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为了更好地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邓小平提出了处理对外关系的“二十八字外交方针”,即“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3〕7-11。作为邓小平深邃思想与超人智慧的集中体现,“二十八字方针”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冷静观察”是基点,它和“稳住阵脚”、“沉着应对”意思相当,即是说,面对苏东剧变、西方施压,要泰然处之、沉着应对,要全面、客观、细致地审视发展变化的国际环境,不受国际环境的挑动,不感情用事,不自乱阵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冷静、冷静、再冷静”。“韬光养晦”与“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意思相当,说的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但不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旗,不当第三世界的头,避免将矛盾的焦点集中到自己身上,避免不必要的纠缠和束缚”〔4〕81-94;要埋头苦干、小心谨慎、低调行事,要善于收敛锋芒,避免引火上身,切实做到后发制人。“有所作为”指的是要坚决维护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一切外来侵略和干涉行为;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为国际公平正义、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总之,“二十八字外交方针”在邓小平国际政治思想中占据特殊的地位,闪耀着绚丽的光芒。正是这一方针,指导我国成功地度过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那段艰苦的岁月,并且在此后很长时期内成为指引我国沿着既定方向、继续阔步前行的重大外交理论指南。

  结语

  作为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国际政治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它是我国过去分析和处理国际政治问题的理论指南,也是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在中国外交思想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邓小平国际政治思想的精髓仍然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正是这种精神,铸就了指引中国改革与建设的外交战略;也正是这种精神,深深影响着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内国家领导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整体上我国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如国际金融危机、新干涉主义、网络安全、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坚持邓小平的国际政治思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新时期邓小平国际政治思想刍议

论文搜索
关键字:邓小平 国际政治 时期 思想 政治 国际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