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于实践能力养成的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新构想论文

基于实践能力养成的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新构想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8-24

基于实践能力养成的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新构想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6-0050-04

  我国设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初衷主要源于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需要,其主要目的是为基础教育领域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对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区别于教育学学术型的硕士学位的主要依据。课程体系作为实现教育硕士人才规格的重要因素,承载着提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从单纯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的重要使命[1]。本文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应用性和培养目标为标杆,从研究教育硕士课程体系出发,以期建构一个有助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能力提高的合理高效的课程体系。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是面向基础教学的实践型教师,他们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正确地分析与归纳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能力构成要素,有助于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

  实践能力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与含义,依据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统称《教师专业标准》及其培养目标,我们发现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能力构成的基本构成要素为:学科教学活动实践能力、班级管理与育人活动能力、教育研究活动能力、教育服务活动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如图1所示)[2]。

  (一)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活动是教育硕士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学活动实践能力包括有效地开展教学设计、教学辅导、上课艺术、学生学业评价等学科教学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教学设计”就是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从备课开始做好准备[3]。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备学生,也要备自己,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既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还需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只有在全面研究教材和确实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只是教学行为的一种备择的教学方案,它需要借助一系列“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方案的理想和价值,比如教师在课堂上的“上课艺术”就体现在教师的“讲授”和“提问”的能力上,只有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或转向“激励者”的时候,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去发现学习,成为“发现者”和“构建者”[4]。“学业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教启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目标、作业类型、学生需要、作业数量和质量等这几个方面来布置作业,对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及时反馈是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组成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此外,考试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学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会充分运用好考试的功能,使其不仅能实现考核学生成绩、评价教学效果、选拔人才的作用,更能使其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者积极性的重要作用。

  (二)班级管理与育人能力

  班级管理和育人能力是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中的重要标准要求之一,同时也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班级管理与育人能力具体可体现为:教师选拔培养班级干部的能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的能力、常规的教学育人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了解学生与评价学生的能力、做好学生德育工作能力等。育人活动能力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全面了解学生的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活动、转化后进生的活动等所需要的能力。教师的育人能力要体现在优化社会环境上,包括对正面社会环境的优化、中性社会环境的优化、负面社会环境的优化三个方面,如:协调家庭环境,教师要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主动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每个孩子受家庭教育影响的情况,与家长一起共同为孩子创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外部条件。

  学生干部是班级的核心,良好的班集体的构建离不开正确地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因此,班级管理活动应包括选拔与培养学生干部的活动。教师如何选拔干部?有哪几种方法,选择学生干部有标准吗,标准又是什么?与选拔学生干部同样不可忽略的是对他们的培养和使用。教师如何正确地培养与使用干部?如何才能让每个班干部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教育硕士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将会面临的问题,研究学习并掌握这些问题解决原则与方法策略应成为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任务。

  (三)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研究活动能力包括课堂观察、教育叙事、案例采编、个案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活动、教学反思活动以及教学科研项目申报与实施的能力。

  课堂观察是一线教师必备的一种的能力,它能使教师的听评课更具专业性,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自身的?R邓匮?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叙事研究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与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5],进而明晰自己的教育行为,增强自己的教育反思,深化对教育的理解,升华教育情感,正成为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校本研究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硕士进行教育研究活动的重要方式与能力;案例采编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也是当今中小学教育研究活动之一。

  一个精彩的个案研究,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的研究,教育硕士学会案例研究对其以后的教师生涯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其内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联结;促进有效的沟通交流,逐步形成新型的教师文化;帮助教育硕士积累教育实践智慧,提升教师的生命感。的专业发展。个案研究还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是教育研究活动之一。   校本教研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形成的以校本为主的一种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直接目的,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的教、学、研、训相整合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硕士不仅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更要理解校本教研中“校长领导、自我反思、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研同行”五个基本要领,掌握校本教研的基本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活动也是教师教育研究活动之一。教师的教学反思既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都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有智力加工,而且需要情感、态度等动力系统的支持。对教学反思的深刻理解,离不开对教学的反思对象、反思水平、反思倾向以及反思过程的全面把握。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育硕士实践技能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都离不开这种对教学过程与师生关系活动的不断反思与改进,没有教学反思就不能叫有教师的专家型素质的培养。

  (四)教育服务能力

  教育服务能力是教师师德建设和专业理念的延伸。教育硕士作为教师群体中的高学位者,对其他教师、对本校与本地区的教育有着必要的服务义务。包括对其他教师的指导括动、对本学校教育的建议与咨询活动、对本地区的学校与居民提供教育服务活动等。对其他教师的指导活动,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方面的指导、教育研究方面的指导、教师基本知识结构方面的指导以及教育实践技能指导等,特别是在教育理论与研究方面。教育硕士要敢于和善于与同事分享,在教育反思、教育叙事、 教育设计、课堂观察以及行动研究等方面发挥建设性的指导作用。

  教育硕士的教育服务活动还包括对本学校发展的服务活动,教育硕士在学校发展规划、学校教育管理、新教师指导等方面都应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应起到示范作用;在积极建构反思共同体、营造广阔的对话空间和教师文化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这就对教育硕士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硕士需要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在服务对象上需要面对更广的范围,在教育内容上需要紧跟社会发展,在教育方式上需要创新。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能力课程体系框架

  及实施要点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能力课程体系框架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实施要点

  1.完整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完整性指的是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教育硕士除了学习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外,还要特别强调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或管理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能力课程体系由职业能力、方向课程、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板块组成,各区域板块都自成一体,形成各自的课程生态小系统,各板块之间都是放在虚线设定的范围之内,表示其是相互联系,独立而不孤立的开放体,每一板块及环节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合理有效的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开放性指的是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要积极研究、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的课程体系构建原理、方法、模式的同时,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变化而变化。开放式的教育硕士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研究基础教育的改革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变化,依据《教师专业标准》提炼实践能力新要求,根据新要求、新能力来指导教育硕士方向课程的开设以及教材的开发。此外,开放性的课程体系构建要遵循“教育市场”规律,通过开放式的“教育市场”要求来实现与检测课程体系实施的效果。唯其如此,才能使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形成良性循环,保持长久、先进的生命力。

  2.与《教师专业标准》要求相吻合。《教师专业标准》是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师用人实际需求的提炼,根据实际需要总结人才职业能力要求,依据职业能力开设相关课程,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人才实践能力,减少培养过程中的无用功,实现教育教学资源最优化配置。同时培养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的教育硕士可以有效提升教育硕士的就业成功率,符合市场化教育的要求。基于实践能力提升的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新构想是依据教师专业标准的视角进行构建,它摆脱了以往课程体系构建的盲目性,对传统课程体系构建理论有了新的突破,为教育硕士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指导。如:“职业能力”板块依据教师专业标准提取具体能力构成,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对于教育硕士的要求,满足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渴望。

  3.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统一。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统一性指的是要按照国家教育的统一要求,1996年4月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硷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对教育硕士研究生进行专门的、高水平的教师职业专门训练,使其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观,具有较高的教育学科的理论素养及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能力,并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与方法,成为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国家的统一意志,坚持硕士学位教育的目标与质量要求,同时要关注其差异性,要照顾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及地方教育基础条件的差异、培养学校培养课程体系及其特色的差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生入学前教育背景的差异等,只有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坚持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才能避免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出现千篇一律、工厂化统一标准的现象。

  4.理论性与实践性交错配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建设,虽然一直强调教育教学实践性的重要性,但不是否定教育硕士前沿理论研究水平的培养。因为,教育硕士最终培养的是面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临床医生”型教师,这种 “临床医生”不仅需要掌握深厚的前沿的理论基础来指导实践、来对基础教育教学进行再研究,而且必须拥有优秀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因此,把教育硕士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对立来讲是一种曲解和实践过激的行为。比较客观的理解是我们不能用完全学术化的教育模式和评价标准来要求教育硕士,但是也不能理解为教育硕士的理论培养毫无用处,教育硕士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在体现教育硕士实践性特色和培养模式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教育硕士理论性的要求,实践性和理论性有效结合,互相统一才能有利于教育硕士的培养。

  5.方向课程与职业能力体系匹配。方向课程与职业能力体系匹配,可以?p少无效课程的开设,实现职业能力提升最大化。目前许多教育硕士课程的设置随意性较大,缺乏针对性,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对职业能力进行细致的剖析和分解、提炼。只有根据教育硕士今后从事的教师岗位要求,分析教师岗位能力配置,才能总结出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职业能力要求,这需要借助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能岗匹配理论来指导。任何能力的获得都可以通过培训来实现,而培训的主要方式就是开设相关课程。方向课程与能力体系完美匹配,才能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促进人才的有效培养,具体对于教育硕士而言,就是可以很好地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

基于实践能力养成的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新构想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硕士 全日 全日制 硕士 基于 实践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