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论文

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01

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是为了某类“学科”的研究,而是为了社会某一“行业岗位”的需要,就是学成之后能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为社会培养有一定适用范围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一、人本性

  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人的生存与发展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本性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的本质特征所在,任何教育的本质都是对生命的关怀、人性的关怀,正是基于此,赋予教育以神圣的使命。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当然也具有人本性。

  以人本性为宗旨,职业教育不仅着眼于提高人的专业技能,满足人的生存就业的需要,使个体的人有业可做,有事可为,生活充实,生存无忧,而且还关注人的更高层次的发展的需要,它通过对人的综合能力开发,使个体的人的人性更为丰满,人格更为完善,人生更为完美。21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各国都普遍受益。世界发展中的不平衡差距越来越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国与国之间形式上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实质上是人才的较量,尤其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支21世纪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基础教育后的教育尤其是面广量大的职业教育的任务。现代科技发展表明,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点是,大多数人将从事信息的管理和生产工作。由于知识不断更新进步,产品日益复杂,市场则日益显短暂,相应地,人们的职业周期变得短促,同时,人们的职业选择面也随之扩大,据统计,美国7100万劳动在现工作岗位的平均时间只有4.2亿年;英国制造业的职工每年变动30%-40%;法国劳动力每年有20%的人改变工种。显然,在这种形势下,仅具备单一专业岗位素养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经济发展表明,倘若仅从生存就业角度认识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必然有失偏颇。因为这容易引起只注重单一岗位需求,忽视职业类群需求,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而忽视全面素质培养的现象,造成职教培养目标的偏离。在经济信息和社会全球化的当今时代,现场工作是复杂而多变、综合而模糊的。企业希望职业教育人才既精于技术,又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既能扮演宏观决策的执行者,又能扮演微观执行中的现场决策者和组织者。显然,单一的技能训练远远无法满足这种高度综合的工作需要,这就要求职教学生在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具有灵活适应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是准劳动者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能力。它包括综合知识能力、综合技能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协作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当今社会,“活到老”、“学到老”实施终身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传统教育认为,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全部教育的完成,所学到的知识可以满足一生工作的需要。然而,在20世纪下半叶开端并将在本世纪深入展开的全球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使学科分化和综合趋势加剧,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职业流动加快,过去的终结性教育不能满足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终身教育便成为发展之必然。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教育的目的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它已从开始的进行单一的职业培训、为企业输送急需的技术工人为目的向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的更广泛的教育目标演进,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受教育者基本的职业技能(学会做事)、还要教会他如何发展他的职业技能(学会学习);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有能力从事某种职业,还要使他有能力融入社会(学会与人相处)。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得以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会做人)。

  二、生产性

  众所周知,任何社会要发展,必须从事生产,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点。而职业教育正是基于社会生产建设需要为生产建设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生产性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

  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人才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需要相应的社会人才结构的支撑。大工业之前,生产系统和生产过程的相对简单使个体手工业者有可能承担生产的所有环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生产系统和生产过程越来越复杂,产生了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分工,并进一步发展为工程师、技术员和技术工人的分工。职业教育作为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个教育类别,从一开始就承担着为社会生产建设培养输送以技术工人为主的技术后备力量的任务。可以看出,生产性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主要特征,这个特征不仅在手工业和工业社会存在,在当今的信息技术社会仍然存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生产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结构和人才资源管理方式的变化,使得应用型、操作型、服务型职业技术人才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体。教育部职成教司和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对我国经济发达的江苏市和江苏工业园区、江阴市及有关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即使是高新技术企业,职业学校毕业生仍是从业人员的主体,这个比例达到48%。目前还在大量吸纳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越是大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职业学校毕业生所占比例越高。中关村是我国高科技园区,但博士、硕士也只占7%左右,本科生占20%多一点,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占48%之多。2001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司、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对全国2084个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技术工人中52.8%是中专、职校、技校毕业生,对这些企业“十五”期间人才需求的预测是,技术工人比2001年还要上升3.69个百分点。目前在各地都出现了高技能技术工人十分抢手的现象。深圳、广州等地公布了劳动力市场指导价,高技能技术工人的价位高于硕士生。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技术工人抢手实际上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什么是人才”、“如何用人”等人才观念上,企业已开始成熟。无疑,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职业性

  毋庸置疑,职业性是职业教育最鲜明的特征,自人类社会有了社会分工以来,职业教育自始至终都服务于劳动者择业的需要,为劳动者就业和乐业、生存和发展提供前提条件。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它在降低劳动者就业门槛、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上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经济结构处于大变动阶段。首先是产业结构的变动。从世界范围看,第三产业持续上升,第一产业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停滞不前或缓慢增长。其次是产业部门中的行业构成也在发生变化,一些行业,如纺织、钢铁、采掘等,作用日渐减小,一些新行业如电子、计算机、合成材料等日趋发展。这种变化必然导致社会劳动力重新配置,产生劳动力流动现象。劳动力在产业间或行业间的变化,对就业岗位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新岗位不断产生和旧岗位持续消失。可以看出,现代社会职业岗位已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这必将导致人们的就业经常变更。美国劳工部一项研究预测,现在20岁的青年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变换和工作的变更将会达到6-7次之多。这些情况表明,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种行业或一个岗位上的时代即将消失。我国目前也产生着同样的变化,社会成员正由“单位人”逐渐走向“社会人”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社会人员的这种就业需求也必然对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内涵提出新的要求。使得职业教育已不再单纯针对某个就业岗位,而已扩展到着眼于劳动者整个职业生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属性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中国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挑战是:提供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服务业和小型私人高技术产业,据保守估计,2000-2010年,中国需要9000万到10000万个就业机会。知识经济四个支柱之一是能够创造和应用知识的受过良好教育并掌握先进技能的公民,高水平的教育和技能水平是知识经济的基础,而职业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大批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新行业要求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四、社会性

  职业教育的社会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它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能够促进一定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发达国家开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知道,二战以后,整个欧洲被战争打得百孔千疮,经济亟待发展和振兴。德国不仅各种设施被完全摧毁,而且作为战败国还面临巨额战争赔款,经济几乎濒于崩溃。但是,后来它很快发展起来,而且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如今是世界上第三大发达国家,第二大经济贸易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战后,德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的最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德国职业教育有很强的法律保障,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形成了与其他各类教育沟通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出了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这也正是德国经济迅速振兴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日本在二战中,其经济也遭到毁灭性打击,但战后其经济迅速起飞,产品广泛进入国际市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善于把别人的技术拿来运用和改造。而实现这个转化,靠的正是职业技术工人发挥作用。意大利的皮革工艺和工程机械也是世界驰名的,它的成功靠的也是职业技术人才的创造。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不仅已走进高等教育领域而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都很大,是重要的高等教育类别之一。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占高等学校总数的61%,许多社区学院属于职业教育,即使在大学中也包含了许多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还有加拿大的CBE教育、澳大利亚的TAFF教育,都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

  当前,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已逐渐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其表征之一是职业教育不再被看作一次性终结教育,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如德国作为一个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也高度重视职业继续教育,将职业教育分为改行、晋升和进修三类,对为适应科技进步和劳动组织变化的进修类职后教育,国家正制定规范的进修专业目录和标准,此外,德国还在互联网上提供全国范围内的职业继续教育和培训的信息。英国政府规定,所有25岁以下的失业者必须强制性地接受6个月“半工半读”的在岗培训。欧盟则专门为那些已失业者、准失业者及社会不利群体,提供劳动力市场需求导向的培训,以使其重新找到工作。表征之二是职业教育不再被看作是普教衍生的附属品而是一种主流教育渠道,职教与普教、成教、高教相互沟通。如芬兰正在合并85所职业教育机构的基础上,组建了22所高职院校,职高和普高毕业生均有机会升入高职院校深造。韩国举办2年制的初级职业学院,所有只有高中学历的青年、通过国家资格认证的技师以及符合国家规定工作年限的工人,都有继续学习的机会。不仅如此,世界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提出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方案措施:一是职业资格预测。德国已建立了由最富代表性企业参加的全国性“职业资格早期监测系统”,为职业资格标准的确定和课程开发提供适时、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欧盟大多数国家也仿效德国制定职业资格预测方案。预测的内容不仅包括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及其对职业的影响,而且包括消费者需求、全球化以及市场竞争对经济发展及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二是职业指导咨询。美国每年拨专款用于开发职业指导课程和培养学校的职业咨询工作者。法国将职业“方向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纳入公务员系列。德国则不仅在全国建立了180多个国立的职业信息中心,向全民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而且建立了国家职业信息网络,出版《职业现状手册》、《学生与职业选择手册》。

  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总体上还比较缓慢,工人的素质还比较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据统计资料表明,1997年底全国劳动力资源达8.45亿,从业人员6.96亿,城镇职工人数1.48亿,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约0.8亿。在0.8亿的青年职工中,初级工占80%,中级工不足20%,高级工包括技师仅占1.5%,(《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版,第684页)大多数青年职工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相应的技术等级规定的标准。《1998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中,我国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排名世界第24位,而我国劳动力竞争力世界排名第33位。虽然我国社会劳动力总量居世界第一,劳动力占人口总数比重排名世界第二,但技术工人的比率仅为5.65%,排名第22位,而且近年来技术人才外流状况严重,技术工人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技工学校招生严重不足,这就使得我国劳动力竞争的整体水平不高。因此,如何在短期内迅速扩充技术工人队伍及提高他们的技术等级,以回应技术结构的调整和高新技术的需要,当务之急是:一方面,要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大力开展开展各种各样的职业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推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逐步走向成熟化。

  

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论文搜索
关键字:职业教育 本质 特征 职业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