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教师的导师角色培育论文

高校教师的导师角色培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04

高校教师的导师角色培育

  

  为了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全面建立起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制度,对于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来说,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科研、心理和生活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这样,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任务就在导师制度上得到全面体现,并且制度化和规范化。因此,提高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素质,培育良好的导师角色,是高校教师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加强事业心培养,培育导师角色信念

  导师的事业心是指高校教师在导师工作中,努力成就一番事业的奋斗精神和热爱工作、希望取得良好成绩的积极心理状态。加强导师事业心的培养,有利于导师角色信念的培育,以促进高校教师坚定地执行导师工作。一般地,高校教师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培养:一是要热爱导师工作。在导师工作中,有困难和挑战,也有快乐和喜悦,困难和挑战能够给予我们成就感,快乐和喜悦能够激发我们的工作兴趣。在面临各种各样的工作问题时,只要我们对这份工作有爱,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二是要坚信导师工作的重要性。学校的大局就是教学和育人,而高校导师的职责也是教书育人,千万个导师的工作筑成了高教事业,所以,导师们要提升对自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定工作信念,努力抓好具体工作。

  二、强化导师实践,培育导师角色意识

  高校导师的角色,是较高层次的社会角色,它的角色意识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拒绝角色阶段,即没有形成任何规范意识,学校对导师角色的要求没有在脑海里打上烙印,表现出不能用导师规范和导师行为准则来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二是承认角色阶段,即开始认识到什么是角色“必须的”,什么是角色“禁止的”,开始接受导师角色的社会标准,开始具有明确的导师角色意识。三是接受角色阶段,即在导师角色工作中接受学校和社会规定的导师角色权利、导师角色义务、导师角色规范、导师角色情感和导师角色态度,并按照要求行事。这时,导师角色意识才真正形成。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阶段的过程必须在导师工作的实践中进行才有意义。因此,勇于实践导师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强化自己的导师角色意识,是每一个导师工作的应有之意。

  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育导师角色的文化底蕴

  导师角色是一个复式角色,在不同场合、不同条件下,导师扮演着不同角色,如课堂上的授课教师角色,生活上的知心朋友角色,思想上的灵魂工程师角色等等,导师角色是多个角色的集合体。因此,对于导师角色来说,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方面的知识。导师不但要培育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要培育个人具备积极的创新教育观。只有自己具备了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导师工作中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导向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自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要求在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中,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以后,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一直承担着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任,不仅要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创新,而且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地去创新,创新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创新观念也就成了导师角色观念培育的重要内容。二是教学和科研知识。一个好的导师是以雄厚的教学实力和科研实力为基础的,因此,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是导师的立命之本。三是,学校管理方面的知识。导师要善于做管理工作,而学校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导师要善于学习学校的组织管理知识,以适应导师的管理角色的要求。

  四、加强人格魅力修养,培育导师角色魅力

  人格魅力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人格魅力大致由亲和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所组成。亲和力是人格魅力的基础,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吸引人。导师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只有能吸引人才能引导人,只有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信赖感和安全感,学生才能对导师讲真话、诉真情。凝聚力是人格魅力的核心。它的显著特点是能把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凝聚力是管理工作者必须的能力,也是对导师角色必须进行的要求。号召力是人格魅力的归属。具有号召力的导师工作效果会更明显。

  要做好导师工作,必须有强烈的自身影响力和感召力,这高校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最终体现。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导师,在工作中也就没有影响力和感召力。高尚的人格魅力主要来自自身的深厚理论功底、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自身的榜样作用。因此,导师必须强化自身的学习、修养和表率作用。

  导师具备了人格魅力,导师角色也就具有了角色魅力,导师角色应该是风趣幽默,刚柔相济的一种角色,在引导学生的工作中,特别是思想引导、心理引导的过程中,导师要有“化干戈为玉帛”的能力,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有热情、有策略、有分寸、有弹性地熏陶和感染学生,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高校教师的导师角色培育

论文搜索
关键字:导师 角色 高校 教师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