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浅析郑观应重视学校教育,反对科举制度的教育思想论文

浅析郑观应重视学校教育,反对科举制度的教育思想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09

浅析郑观应重视学校教育,反对科举制度的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395-02

  

  郑观应(1842―1921),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实业家、诗文家和教育家。郑观应所在的时代,中国教育仍然延续着隋唐以来科举考试为主要目的,以儒家经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的教育体制。这种教育体制已越来越南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新式人才的培养,郑观应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借鉴古今中外教育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近代实际,创立了颇具中外近代特色的教育思想,其内容之一就是在重视学校教育,反对科举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他对以儒家经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刻反思,无情批判了传统儒学教育的落后,要求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儒学教育。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大缺陷:“中国文士专尚制艺,即本国之风土、人情、兵刑、钱谷等事亦非素习。功令所在,士之工此者即不得第。[十四卷本增:夫以八股为正途,视别学为异端,其不重可知矣。人材焉能其出哉!如是]虽豪杰之士亦不得不以有用之心力,消靡于无用之时文。即使字字精工,句句纯熟,试问能之又安国家乎?不能也。能以之怀柔远人乎?不能也。一旦业成而仕,则又尽其所学。呜呼!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天下之无谓,至斯极矣!”郑观应认为传统的教育体制十分落后,扼杀人的聪明才智,既不能安邦,又不能怀柔远人,必须引进西方的教育机制,推行西学,他认为:泰西国之人,皆幼学壮行,以实学成实功,以实功成实效,从无有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者,此泰西诸国之所以强也。

  第二、郑观应坚决主张废除落后的科举考试、八股取士制度,仿效西方大力兴办新式学校,培养懂得西学的实用人才。他主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选拔时以西学为考试内容;他说“时文不废,则实学不兴;西学不重,则奇才不出。必以重时文者而移于重西学,俾人人知所趋向鼓舞而振兴之.”据此,郑观应大胆预言:“数年之后有不人才济济者,吾不信也。”

  第三、在教育内容上,郑观应批判传统教育内容。郑观应认为,传统教育误人子弟,“读书六、七年徒以多记为功,不辨菽麦;故名为读圣人书,学圣人道,实则蠢愚迂谬不可响迩,腹笥空虚毫无心得,岂非可笑耶?岂非可悲耶?”“余见同乡幼童,非但不知地理、算学、应对礼节、欲其作一文写一信亦不能。竟有读书十余年或数十年并不识权衡斗量数目,惟专政八股而已。且见读书久者,其背如驼,盖缘终日伏案读书写字,未教以舒筋活络养生这之法,亦无礼、乐、射、御、书、算六艺之学故也。”他还愤慨地指出:“自学者骛虚而避实,遂以浮华无实之八股与小楷试帖之专工,汩没性灵,虚费时日,率天下而入无用之地,而中学日见其荒,西学遂莫窥其蕴矣。”

  郑观应认为;中国传统教育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除了能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外,于近代的工商业发展毫无用外,必须更新教育内容。他强调我国的教育应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西方的政治制度,而且更看重后者。

  第四、在教学方法上,郑观应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提倡对幼童要培养其悟性,不能进行填鸭式教育。他说:“古神圣兴物以备民用,曰形、曰象、曰数、曰器、曰物,皆实征诸事,非虚测其理也。童子就学,教以书数,穷理精艺,实基于此。”这种教育思想与当下教育界提倡的快乐教育是何等相似。他还说:“凡人之灵有悟性、有记性,教童子者导以悟性甚易,强之以记性甚难。试观五尺之童,有人讲一笑谈故事,彼即于耳,会于心,牢记不忘,津津乐道。若课以数行《学》、《庸》,彼罔然不知所解,口吟终日尚难背诵,为之师者又从而殴之。于是童子以读书为至苦,就学校如就囹圄,对师长如对狱吏,恒思半途废业,弃文就武。”

  第五、在教育途径上,他尤其看重学校的作用。郑观应认为,学西学、习洋文,推行新式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推进新式教育呢?他借鉴西方各国的教育状况、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设立学堂、广立新式学校。他一再明确指出:“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大本也”“学校者人才所由届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欲养人才,必兴学校”“一切学问无不为之设立学堂。”他十分赞赏宣怀的观点“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学堂为先”他认为国家的强盛与人才关系密切,而讲求教育之道的西方国家都是通过设立学堂来造就人才的,我们应“步趋其后”,向西方国家学习,广泛设立学校以办教育,通过学校来培养人才。他还论证了中广泛设立设立学校的紧迫性:“按中同二十三省,地土之大,人民之多,当此之时,需才之急,较泰西各国尤众。查欧美两洲,英、俄、法、德、美大国,小学堂各有数万所,中学堂逾千所,大学堂数虽少,而规模广大,国家因设上中下学堂经费之巨,已于七国学校数目详言之矣。”因此,他要求“下令国中各府、州、县,俱立学校,每省发一大臣为学政,以总其成,每年成才者登诸册簿,以记其才人数。

  第六、总结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教训,注重借鉴西方学校教育的经验。

  (一)分析了中国废除学校教育的弊端。他认为中国办学校自古有之,“古者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而又教以弦诵,舒其性情。故其时博学者多,成材者众也。比及后世,学校之制废,人各延师以课其子弟。穷民之无力者荒嬉颓废,目不识丁,竟罔知天地古今为何物,而蔑伦悖理之事因之层出不穷。此皆学校不讲之故也。”他认为上古人才济济是因为兴办学校使然。他揭示了废除学校的严重后果,“学校废而书院兴,书院之设原所以集士子而课以艺学,使之明习当世之务,而为国家之用。今日虽有书院,而士子依然散居里巷,绝少肆业其中;间或有之,亦无程范,听其来去自由。虽有山长,不过操衡文甲乙之权,而无师表训导之责。届试期则聚士子而课以文,尽一日之长。所作不过尘羹土饭,陈陈相因之语,于国家利病,政治得失,未尝一及。而天文、格致、历算等学,则又绝口不谈。其有讲实学,严课程,以文章砥砺,务为有用之学者,千不得一二。由是言之,书院之设,本所以育才,而适所以锢才,虽多亦奚以为哉!”应该说,郑观应的上述分析还是颇有道理。

  (二)提出西方学校教育的先进性。郑观应特别提到日本及德国兴教而转弱为强的事例,并说:“如我国能仿俄国或日本,衰弱之时痛除疾痼,幡然一变,名省亦援照西法,广开学堂书院,认真讲求,较盛观察所设者规模宏敞,则各艺人材何患不出?自足与泰西争强竞胜矣。”郑观应参照西方学校,设计了一套详细的办学方案:“宜仿司马光十科之法,添设一种,须行天下:省会除小学堂外,各设书院。敦请精通泰西之天球、地舆、格致、农政、船政、化学、理学医学,及各国言语、政事、文字、律例者数人,或以出洋之官学生业已精通返国者,为之教习。所选学生,自十余岁,至二十岁为限。须先通中西文字,就其性之所近,疑业四年,升至京都大书院,力学四、五年。”

  (三)提倡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派遣学生出国留学。郑观应认为“至于肄业之高才生,有愿出洋者则给以经费,赴外国之大书院、武备院分门学习,拔置前列,回国后即授以官,优以薪资,以昭激劝。”他还总结了过去“曾文正奏幼童出洋学习”的经验教训,指出“欲救其弊,宜选肄业生之通古今识大体者,始遣出洋。或由各省学政所录文、武各生,择其留心时务年在二十左右者(过稚则气质易染,过长则口音难调)。厚给资装,出洋学习。”

  郑观应对上述兴办新式教育的方案颇为得意,认为照办理,“他日奇才硕彦,应运而生,天地无弃材,国家即永无外患,斯万变之权舆,及今为之,未为晚也,”

  郑观应重视的学校教育,反对科举的教育思想,反映了早期改良派要求改革封建教育制度的思想,远远超出了洋务派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水平,值得提出的是,郑观应不仅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提出近代学制设想的奠基者,而且部分实践了这种设想。如在署左江道中亲自实践改书院为学堂、创办豢养学堂等,对当今的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具历史意义的理论借鉴和现实参考。

   作者单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罗红希(1972― ),男,湖南株洲人,汉族,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浅析郑观应重视学校教育,反对科举制度的教育思想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 科举 学校教育 思想 制度 学校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