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浅析碳金融体系的界定及发展策略论文

浅析碳金融体系的界定及发展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11

浅析碳金融体系的界定及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H69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081-01

  一、碳金融体系的界定

  碳金融和碳金融体系,尚未有标准定义。业内较为公认的说法为:碳金融是指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活动,包括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提供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碳权交易等金融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即碳交易市场。碳金融体系是由碳金融活动,碳交易市场体系,碳金融配套服务体系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

  对碳金融体系的界定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1)按体系内容界定。根据内容划分,其包括的基本要素有:进行这些金融活动的主体(政府,金融机构等);活动发生的交易市场(狭义上指碳交易市场);交易产品(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等);以及这个市场的配套金融环境(政策环境,市场机制等)。

  (2)从发展进程界定。西方国家由于承担减排义务,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有主导权。以碳排放权为核心,构建起了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基础,以碳保险、碳证券等一系列碳相关金融创新工具为辅助的,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碳金融体系。

  根据京都协议书,我国于2012年前不需承担减排额。在碳交易市场上只作为供给方,对碳金融研究起步晚,核心技术所限,处于低端地位。从国家经济发展阶段而言,我国尚处于工业企业高速发展,排放量相应较高的时期。所以我国的碳金融体系,是尚未成形的碳金融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CDM项目融资为主力,初步启动碳保险、碳证券等一系列辅助创新工具的碳金融体系。

  (3)按运行机理界定。一个动态体系必然有其自身的运行机制和规则。我国碳金融体系按照运行机理划分,由三个层面构成:第一层面:动力源泉――政府主导,宏观调控。碳金融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属性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基础,使得政府是起决定作用的中枢部分。政府引导碳金融体系的发展和运行,宏观调控协调处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在这个体系中,政府作为总的推手和领导者而存在。第二层面:运转回路――市场力推,机构参与。这里的机构主要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它们一方面要接收来自中枢的指令;另一方面,符合市场的自发调节和企业对利润的追逐。金融机构在中枢的引导下,相互协调,各有侧重的运行。同时,市场把碳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作为回路,反馈给政府,政府改进引导政策,继续佑护碳金融体系的成长。第三层面:潜在的参与者――私人企业。目前,虽然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碳金融体系未成熟之前,缺乏对碳金融的认知和必要的融资方式。但是,碳金融的后续发展是离不开企业的广泛参与和自觉执行的。所以,作为隐形台柱的它们是整个碳金融体系循环回路的一部分,更是促进碳金融体系构建的有生力量。

  二、我国碳金融体系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碳金融活动主体以政府和商业银行为主。碳金融产品和相关服务也处于起步阶段,其他创新产品仍相对缺乏。而且服务单一,多局限于融资贷款方面,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独立开发和消化大规模低碳项目。

  我国碳金融配套服务环境也正在逐步形成:相继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环保信息披露制度初步建立。但它们不够细化,存在时滞,影响实际使用效果。此外,开展碳金融业务风险因素众多,而从我国多数金融机构现状看,尚未形成抵御碳金融业务风险的能力。

  三、中国碳金融体系构建的发展对策

  (1)政府视角。根据我国现状,在碳金融体系构建初期应实行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第一,制定相关措施,引导碳金融发展。包括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激励机制,比如说降低相关税率;加强社会对碳金融的认知出台措施;完善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环境,规范我国碳金融体系的发展。第二,通过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作用于碳配额的交易和减排融资方面,对碳金融宏观调控。使金融机构给予低碳经济产业发展更多的倾斜。第三,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成为碳交易计价的主要结算货币是增加我国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发言权和对碳交易的定价权的对策。第四,设置外汇管理的专职部门,对低碳企业和项目提供业务便利;运用信贷杠杆加大支持力度,减小因为人民币升值使得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交易成本上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五,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构建碳交易平台,进而再通过建立统一的交易机制来逐步统一国内的碳交易市场。第六,加强核心技术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第七,进行监管,全面调控,协调发展多层次市场体系。发挥政府作为最终监管人的职能,加强监管力度,规范我国碳金融管理机制,协调发展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为碳金融体系的发展保驾护航。

  (2)金融机构视角。商业银行继续主力作用,向碳银行转型。一方面要践行并深化已有的碳金融业务。比如扩大绿色信贷规模,提高低碳信贷效率。另一方面要研发碳金融创新产品,积极提供碳银行服务。特别是相关中介服务模式探究和实践,比如对碳信用结算清算业务,新型挂钩低碳理念的理财产品等。

  保险业要落实国家绿色保险政策,推出高碳行业强制险,设立专门勇于环境损害赔偿的保障基金,研发新型绿色产品保险种类,拓宽绿色保险范围。证券业要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积极推行碳指标交易,设计低碳指数基金等新型融资工具,推动绿色证券发展。

  (3)私人与企业视角。建立企业节能长效机制,鼓励企业进入碳交易市场,公开透明的减碳行动,实现企业整体的碳减排目标;积极的应用节能减排基金等绿色基金,在参与主体间形成反馈回路,促进金融机构对基金项目的创新和政府对绿色基金使用状况的监管;同时,消费者也应树立环保观念,积极响应低碳消费的号召,改变传统消费方式实现绿色消费。

  (4)国际视角。积极参与到全球碳金融体系中,重视与各国的互动和依存;加强合作:鼓励内地同国外跨地域的合作,鼓励各金融机构同国外先进组织机构的联系,借鉴其制度和产品,在碳金融衍生产品领域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引进机制和资源:引进国外低碳优质项目,引进全球领先的环境风险评估机构;吸引国外优质低碳项目中介机构和买方代表机构等参与到我国碳金融多层次市场中。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

浅析碳金融体系的界定及发展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体系 策略 金融 发展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