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的对策论文

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的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0

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的对策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南沿海及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创办了一批新型地方性大学――职业大学,这就是我国最早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学校。发布于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9年到2006年,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到2006年底,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数量已达到1147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为293万人,超过了普通本科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为796万人,接近普通本科在校生人数。高职院校不仅在学校规模和招生人数上有了飞速的发展,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十分喜人。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日前召开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说: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高职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就业率。但我们也要同时看到,目前高职教育良莠不齐,学生就业情况水火两重天。

  规模的扩张、招生人数的增加,再加上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尽如人意,必然造成就业的压力加大。一方面企业需要懂得高新技术、操作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并有发展后劲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以学科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仍然很大程度上沿用以前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的人才没有准确的职业岗位定位,缺乏就业能力。为了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即培养基础比较扎实、专业适应面较宽、动手能力强的职业技术人才,既能满足生产、建设、技术、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满足个人继续学习的需求。高职院校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是看它培养的学生受不受社会的欢迎,换句话说,就业率的高低成为衡量高职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为了提高就业率,各高职院校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高职院校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分子,与其它各级各类的教育一样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规格和标准上,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是有差别的。高职院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应从以理论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及应用为中心,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实践课为主导,狠抓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它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这个素质结构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四是在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然而学生技能素质不高、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恰恰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上高技能人才却严重短缺。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04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总体素质不高,技术工人严重匮乏。我国高级技术工人占技工总人数的比例只有3.5%,技师、高级技师占技工总人数的比例仅为1.5%,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以上。据专家预计,今后几年我国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将增加25%,其中对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量将翻一番。所以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就必须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

  

  2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

  

  对于新入校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他们非常希望获得所学专业的更多信息,迫切希望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尤其是将来的就业问题。在这种时候,学校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成才观的教育,特别是就业竞争以及创业等方面的就业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入学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兴趣,教育学生不仅要学好基础知识,更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掌握过硬的技能,做到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入学教育中开展就业教育,对于高职学生就业和创业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要明确就业定位,从大道理方面来说,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与普通高校不同的专业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而从小的方面来说,高职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谋生的手段。要使学生对就业的艰难有清醒的认识,在学习及就业问题上,要求心理定位准确,不要好高骛远。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学生准备从基层做起,安心第一线工作,在此基础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优势,凭借自己的实力,争取在基层脱颖而出,再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3广开渠道,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有特殊的要求,他们必须是集理论性、示范性、职业性于一身,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高的操作技能,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尽快充实、培训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素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将现有的教师派到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培训,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使教师了解生产、管理第一线的人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怎样的素质,以便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社会上在本专业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如厂长、经理、经济师、工程师、机械师、会计师、商务师到学校作兼职讲师或实习、实训辅导员,传授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还可以向企业聘请优秀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特别是实训指导教师,这些人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和管理经验,而且了解生产管理一线的最新动态,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4改变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高职院校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高职教育教学理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活动之中去,如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应该把理论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课堂理论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另外,要引导学生在理论中遇到困惑到实践中寻找答案,在实践中遇到的不解到理论中求解,最终达到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基础理论课程及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要设置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系列实验室、系列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营造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加强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进行考试方法改革,采取多种模式评价学生的学业,如课程设计、答辩、撰写调研报告、现场实做、技能考证等考试考核方式,充分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到校外寻找合适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前接触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工作流程等,为其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去实习培训基地实习,对于尚缺社会经验的高职学生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在这里学生们能够接受专业的培训、建立职业化观念、提前体验职业生涯,就业针对性很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基地单位在学生学习中发现人才,可以对其提前培训。例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去旅游景区实习,一方面多姿多彩的旅游风光和线路组合给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了充足资源,另一方面学生面临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尤其是要学会处理与实习单位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些问题是平常在学校课堂上所不能学到的。在景区实习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了解旅游企业,熟悉旅游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工作流程,演练自己的服务技能,尤其是管理能力。

  

  5实行订单式教育

  

  订单式教育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实施“订单式”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适用人才,是近些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实践。

  实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实践环节,毕业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要抓紧落实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作。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根据。大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各技术等级证书,是每一个毕业生都必需具备的。

  一项来自京、沪、渝等部分城市的统计信息显示,继2005年京沪等地高职生就业率首超大本生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职生在就业率方面仍呈增长态势,并逐步超过大本就业率。这其中,“订单式培养”方式成为高职生走俏的主要原因。“高等、专精的职业化定向培训正成为高职生与本科生竞争时的优势。”部分教育专家指出,高职生就业率反超大本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订单式教育”的影响,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得到了良好结合的结果。“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开始通过高职渠道‘订制’切实需要的员工,这大大带动了高职生就业率的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出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人才,就应该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合作进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使人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的岗位,实现“无缝连接”。

   当前,对一些院校来说,实施“订单式”教育困难重重,这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我国目前就业形势是严重供大于求,是用人方的市场,企业牢牢掌握着用人的主动权。并且很多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思想,大多企业只是选择人才,而不愿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在出现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本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时,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另一方面,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学校的知名度不高也有很大关系。越是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更要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开始阶段,目标不要订的太高,即使只签一人一单,也是突破,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扩大数量。坚持下去,输出的毕业生被认可以后,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一些优秀的企业就会主动找上门来。

  

  6做好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感。道德品质是为人的根本,也是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一个再有学问、再有能力的人,如果道德品质有问题,将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害。近些年来,一些企业员工欺骗公司、在外行为不端、破坏公司形象的事件不断发生,舆论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不断升高,有关学校及培训单位在培训中也开设了企业道德与商业道德的课程。所有这些情况表明,企业为了自身的形象和发展,对应聘者的道德品质将会愈来愈重视。

  对企业用人需求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工作态度及敬业精神是企业筛选人才时优先考虑的条件。对企业忠诚和工作积极主动的人,是企业最欢迎的人,而那些动辄想跳槽、耐心不足、不虚心、办事不踏实的人,则是讲究团体效益的企业最不欢迎的。很多企业领导认为,年轻的员工对待遇和福利的要求愈来愈高,但对工作并不安心,对企业也愈来愈不忠诚。这种员工频繁流动的现象,已使不少企业将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性作为企业人事管理的最高目标,对工作态度的考察已经是企业录用新员工的重要依据。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不仅应当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技术骨干,而且也应当是生产第一线的管理者。作为一个管理者,仅有诚信的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感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否则不可能胜任生产一线的管理者工作。所以,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以及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对高职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可以这么说,对高职学生而言,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甚至比专业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还要重要,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实践证明,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是保证高职学生就业和就业后留得下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则是保证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的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就业率 高职 对策 就业 学生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