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知行统一命题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范式探究论文

知行统一命题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范式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4

知行统一命题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范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2528(2011)07-0104-003

  

  “知行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体现在教育实践中,是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一贯主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近日,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2010年9月,重庆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提出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出台《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市大学生中重点开展以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确保每名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不少于4个月的社会实践。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的实践价值

  

  1.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是对“知行统一”育人思想的实践探索

  “知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命题,其中“知”是理论,“行”是实践,“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目的。“知行统一”思想体现在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要求上,就是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和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必定是成功的教育,凡是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重庆市在出台《关于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召集,制定了工作规划、配套制度。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相继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市教委作为牵头负责部门,出台宣传教育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各项工作要求。各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设计中,建立健全大学生实践的认识体系、规划机制、社会实践的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有效克服了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管理上普遍存在的诸如缺乏经费保障和人力支持、考评体系不科学、运作程序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从探索建立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上对“知行统一”育人思想作出了有益探索。

  2.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探路之举

  大学生社会实践兼具思想政治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等多项功能。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对推动大学生能力提升具有基础作用。实践能力是人的智能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的素质形成的基础。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有效地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连接起来,成为学校教育的必然延伸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而且也让大学生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对社会有了亲身体验,对于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对促进大学生道德完善具有指向作用。大学生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涵盖了奉献精神、意志品质、人格特征等内容。当代大学生都是80、90后,心智处于成长期,在多样文化的冲击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操守尚未有效形成。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改变了传统的德育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在参与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等社会实践的历练中受到感召、熏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对增强大学生价值判断具有引领作用。“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真正面对的挑战是思想和认识上的挑战”,“真正的信仰都是在实践与理论的碰撞中、在自己思想的不断成熟和稳定中、在对社会重大问题的清醒面对中树立起来的。”[1]这就需要大学生通过不断学习,结合实践经历,确立正确看待和把握问题的角度、视野和方法,从而对自身的成长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世界的发展变化形成更深刻、更稳定、更理性、更全面的认识。重庆市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可使他们在现实中进一步了解党和政府为加快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衷共济、感同身受、锐意进取的情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积极培育和真实体验,从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的显著特征

  

  1.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的主体构成具有多维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只有将学校、政府等机构和社区等非正式机构和群体两种力量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就高校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但包括社会实践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学工部门“孤军奋战”,因而收效甚微。就社会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现实中,也往往因无法得到社会的全面配合而陷入困境。许多高校的社会实践工作缺乏连贯性,地方党委、政府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持力度不够;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认同有限,导致实践活动社会渠道狭窄,实践活动难以开展和缺乏稳定性;家庭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缺少关心和关注,甚至因为存在安全风险而对其采取消极态度。

  重庆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由直辖市党委、政府主导,制定了一系列办法,不仅在高校内部调动起包括学工部门、教务部门、宣传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后勤服务部门以及全体师生员工在内的全部力量,更使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高等学校以及大学生本人共同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使实践主体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构建了全员育人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整体合力,有效弥补了学校孤军奋战局面,扭转了社会环境的负效应和反向力,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组织动员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的内容具有针对性

  “知行统一”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统合了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六个方面的实践内容,每项内容指向明确。种树,让学生得到劳动锻炼,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参与“五个重庆”建设的意识;带薪实习,让学生进入实际岗位,体验社会各类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三进三同,使学生了解农村基本状况,体验农村生活,增强同农民群众的感情,树立到基层服务的意识;学工,让学生在火热的车间与工人打成一片,增进同工人的情感;学军,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锤炼意志品质,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性;社会调研,让学生带着疑问深入社会认知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实践内容共同指向一个目的,就是要求我们的培养对象要充分认识和把握瞬息万变的世情、国情、党情、市情、民情,深入基层培养情感。而这些恰恰是当代大学生最为缺乏、急需弥补的功课。

  3.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的空间视域具有整体性

  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坚持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坚持社会实践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坚持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让青年学生在深入田间地头、机关企业、工厂车间、军营哨卡过程中了解国情、体察民意,在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尊重实践、推崇劳动,在植树造林、调查研究过程中保护环境、启迪心志,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探索出了一种以“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工、农、兵、学、商等彼此有机联系的育人新模式,将实践的空间拓展到广阔的农村、繁忙的工厂、严明的军营、严谨的机关、丰富的自然,延展到整个开放的社会,形成了“世事皆教材”的社会整体共同参与育人的氛围。其整体性特征更加强调了当下的高等教育要注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革新了高等教育理念,拓展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视野,对培养具有实践精神和实践意识的高素质大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形成了整体性育人的新格局。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的范式选择

  

  重庆市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的尝试,将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新模式,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积累新经验,为高校实践育人形成新范式。

  1.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了实践教育体系化

  按照市委市府要求,重庆市高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人才市场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比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构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方向分流教育+独立实践环节”多元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独立实践环节,创立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开放实践教学体系,将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融于其间,形成四年递进式社会实践,使三大课堂有效衔接,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有机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既适应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知行统一”的要求,又彰显出高校“立教无类,实践育人”的办学理念,通过社会实践鼓励广大学生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在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磨炼意志,砥砺品质,提高素质。

  2.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进入课程设置考量,推进了实践内容课程化

  各高校精心设计了一套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比如,着力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独立设立“思想政治实践课”通识必修课,将“六个一”活动中的社会调研部分纳入其中,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指导,确保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4个月,给予学分认定。该课程的设立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普遍设立了军事理论课程,恢复劳动周活动,给社会实践单独留出一定量的必修学分,使参加社会实践有了学分约束和激励。已着手编写专门的社会实践校本教材和指导手册、培养专业师资、制定教学大纲、设计管理模式、制定考评细则等,逐步推进实践内容课程化、实践教学制度化。

  3.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融合组织结构设计,推进了实践模式常态化

  一是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管理体系,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组建两级社会实践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党政一把手任责任人,厘清两级管理责任。二是建立全年不断线的实践工作流程,从设计方案、宣传动员、教育培训到过程监督、信息反馈直至总结考核、成果转化,按照全年不断线的思路安排工作流程,作为一项长期的、贯穿全年的常规工作。三是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导师团队,发挥专家专业力量。四是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平台和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机制。五是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保障体系和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通过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从“活动属性”向“工作体系”转变。

  由是观之,高校只有把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模式,进入课程设置考量,融合组织结构设计,推进实践教育体系化、实践内容课程化、实践模式常态化,才能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更好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接轨,真正体现育人模式与过程的重大创新和变革,从而实现育人目标与效果的有机统一,凸显“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时代新要求。

  

知行统一命题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范式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知行 范式 社会实践 命题 实践 统一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