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30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与合作精神。将成为21世纪的时代精神,成为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新知识。要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有发展的观点,相信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会不断发展;要有辨证的观点,用一分为二的思想来分析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意识,提供创造性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技能,让学生形成思维的或物化的“创造性产品”。

  

  一、未来社会需要新一代人开拓前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当今世界,正在进行一场新的“知识革命”。我国要到2050年左右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奋斗目标。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经过几代人艰苦努力、发奋开创,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奋斗。这就必然要求今天的中学生必须要有创新精神。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宽了教育创新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合理、充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创造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就是我们从未做过的事情

  

  创新能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心智能力,是创造新颖的、独创性的思想和事物的能力。它直接影响创造活动的效率,与创造任务的顺利完成相一致。创新能力属于个性心理范畴。创新能力在创造活动中得以表现出来,也在创造活动中得到发展。人的创造活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发明;二是发现。发明是制造新事物。如我国古代发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版和火药、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等等。这些事物都是前所未有的。发现,是找出本来就存在的但尚未被人知晓的事物和规律。如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赫歇尔发现天王星,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等等。发明和发现,是创造活动的两种形式。也是创新能力得以表现出来的两个主要方面。因此,教师通过对问题的多角度考察、多途径探讨,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又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的综合性的学科

  

  以创造性思维为特征的现代思维方法是创造力的根本,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个综合性工程。教师应着眼于信息技术教学深层次教育意义,把学生的创造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创造性的人格特征。

  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是创造力的基础,它体现为观念的灵活、个人的独立性以及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首先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引导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善于明辨是非;训练学生思维的果断性,遇事当机立断;培养学生思维的顽强性,不怕困难与失败;增强学生思维的自制性,执着追求既定目标。此外还应该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对未知世界保持好奇心,以利于培养创造意识。有些学生智力虽高,但比较懒散,自控能力较差,或经常急噪不稳、反复出错,这些学生的障碍不在智力因素,而是在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意志品质不够坚强。对这一类学生要加强他们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并经常用成功者的例子去启发、鼓励他们,使他们创造潜力得到发挥。一般来说,富有创造性特征的人通常都能正确地意识到他人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渴望向所面临的困难挑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必要时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

  

  (二)注重信息技术素养培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由美国信息技术学会主席Paul ZurKowshi于1974年提出来的。1992年Chis-tina 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指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有能力自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及使用信息。”创新能力来源于良好的信息素养之上,教师应培养学生能辩识自己的信息需求;能了解完整地陈述信息问题,表达信息需求;能组织信息使其具有实用性;能组合新信息使其成为自己原有知识的一部分。由上可知,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三)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兴趣是求知的起点,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动力。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都有浓厚的兴趣。教师精心设计任务。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采用扩散性问题引导学生。

  扩散性问题区别于判断性问题。判断性问题典型的表现形式为“是不是”,“对不对”,它的目的要求学生能够对是非迅速作出判断。此类问题在思维方面的要求很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扩散性问题的典型形式是: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这个问题从何处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可用哪些基本的方法?最后得出什么结论?尚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教师提出这些问题,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的答案。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图象的剪切、缩放、旋转和图象的组合上可以让学生用多种软件加工,如照片编辑器、ACDSee、Photoshop。通过横向对比使学生思维扩散,使他们更进一步明白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工具并不是单一的。这样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会找到很多途径。

  

  (五)在教学中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探索学习的欲望。在常规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解决问题思维的活动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学校的机房设置允许,教师采用多媒体屏幕演示,更应充分注意这一点。

  

  (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中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实际上就是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过程。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最奔放,学生的思维最活跃,进而,也最容易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自主学习和协 作学习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信息技术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学习网站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师生共同搜索材料制作校园网页。尝试将校园文化纳入到课堂中。学生动手搜集素材,展现学校风采。通过运用FrontPage 2003、Dreamwear Mx、Flash、CSS、HTML语言等新技术可以使师生的技术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

  

  (七)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注意保护和引导。

  直觉和灵感都是突发性的、对大的思想触动较大的意识活动。尽管它们产生于一瞬间,但却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往往都是长期思考的结果。尽管它们在形式上有些离奇,但本质上却不同于神话和梦幻,而是科学思维的一种方式,即一种特殊的联想方式。有些爱思考的学生,教师要注意保护和引导。如美术班学生利用电脑绘画,教师应给予鼓励,鼓励他们创作。可以引导其学习更多的绘图软件,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八)多渠道、多空间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和平台o--

  学校的创新的活动十分广泛,涉及学校教学的所有学科,主要有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实验活动、文艺创作活动以及学习方法创造活动等。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创作,美化生活空间。从而使学生思维创新,即思维发散,异中求新;大胆想象,想中求新;质疑问题,疑中求新;逆向反思,破中求新。

  一场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正在把人类以惊人的速度带入信息时代

  21世纪。现代社会出现了信息化浪潮,于是最主要的财富已不仅仅是物质产品或自然资源,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应用和掌握信息的方式,是创新能力,要想赢得未来社会,进行创造性活动,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善于获取、处理、传递各种信息,这种能力和素质将成为未来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工具而不是目标,现代信息社会更需要用计算机技术为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创新服务。如何将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素质呢?信息科技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携手开始研究在信息化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开发创造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论文搜索
关键字:能力 教学 学生 技术 信息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