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在国企中的经济价值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在国企中的经济价值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31

思想政治教育在国企中的经济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国企中的经济价值发展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总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的作用即经济价值表示怀疑,自觉不自觉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建设分离开来,一再发问:思想政治教育属精神范畴,能形成经济价值吗?更有甚者将二者对立起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不了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反而是浪费时间。这正是导致有些地方和单位出现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手软,一手硬”,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的认识根源。国有企业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对国家经济起主导作用。在国企中,也不乏将发展经济和思想政治教育对立起来的现象,以及长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导致一些国企得不到健康、稳定的发展。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日益备受关注。

  那么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呢?张耀灿教授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效应。

  

  二、国企中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理论基础

  

  在现代社会,社会科学中的思想理论、伦理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等,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这些因素。在我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的主体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能动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列宁说:

  “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是工人劳动者。”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来看,生产力由生产资料和劳动者两大因素构成。其中,物的因素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受环境的影响不十分明显;人的要素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因素,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只有好的物质条件,没有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任何企业都不能有经济效益。

  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他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基础,也是他进行其他各种生产的基础。因此,所有对人这个主体发生影响的情况,都会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改变人的各种职能和活动,从而也会改变人作为物质财富、商品的创造者所执行的各种职能和活动。”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精神状态,人的素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影响什产的效率和经济的发展。

  

  (二)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的“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劳动力的正常性质,即“劳动力在它被使用的专业中,必须具有在该专业占统治地位的平均的熟练程度、技巧和速度”。也就是说,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很多,不仅包括客观因素,还包括主观因素,即从事生产的人的性质,包括“熟练”、“技巧”、“速度”以及影响“技巧”、“速度”发挥的思想、情感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也就是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最终影响和决定商品的价值。资本家很清楚地发现了这一点,从而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来激发人的思想情感,增强精神动力,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可以增加剩余利润,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样,在我国国企中,劳动者的态度、劳动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责任感、事业心,更会影响职工对生产客观条件的利用程度,影响劳动者技术的发挥,影响生产的进度和速度,从而影响国企经济价值的创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国企经济价值的创造直接相关。

  

  (三)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对历史发展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思想理论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并往往决定着历史进程的特点和特殊的形式。马克思曾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所说的理论说服人,正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就是说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经济大师诺思和哈耶克都确认“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或“道德传统”对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强调发展现代经济必须进行“意识形态”上的相应“调整”,或是必须从“道德传统中学习一些有用的制度性的知识”,找到一些合理的精神支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国企中的经济价值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能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培养员工的工作精神,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动力,能激发人的潜力和动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管理价值。

  马克思认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就是人。”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如何最大限度地做好HR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一方面管理者自己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内外兼修,自觉地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另一方面,国企管理者通过参观、学习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忘我的工作作风,勇于奉献的工作态度,达到企业与员工交心,使员工有归属感,企业有凝聚力,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企业的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国企中,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与管理者相结合,更好地实现其经济价值,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地为企业增加了无形资本,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动力价值。

  在现代社会,社会科学中的思想理论、伦理价值观、政治思想等,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这些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其特有的方式,为经济主体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激励。通过宣传、指导、启发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把马克思主义科学 理论灌输到人们的头脑中去,用真善美去影响和建造人的精神世界,调整人的思想情绪,发掘出人的智慧潜能,激发人的内在动力。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所共同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茅台集团作为我国的国有企业,面向新世纪,站在深刻把握、充实发展文化酒内涵的战略高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内在性诚信理念、主动性市场理念、能动性创新理念、多层次性品牌理念,对茅台酒作出了“绿色茅台、人文茅台、科技茅台”的品牌发展定位,形成了以“以质求存、以人为本、恪守诚信、团结拼搏、继承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使茅台集团更具有市场生命力和竞争力。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价值,即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价值。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国企中的经济导向作用和保障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国企的一大特色。面对新的形势,党组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要充分发挥经济导向作用。一方面,带领全体党员和职工群众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教育全体职工始终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新的工作思路,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充分依靠和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是基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防止权力腐败,施教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层,要求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做事,有灵魂,有气节,理想信念不动摇,这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国企的领导岗位重要,既是本企业、本单位、本部门重大问题的决策者,又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党的纯洁性,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保证国有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不断增加经济效益。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也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无用”、“有害”的论调是没有根据的,是有害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国企中的经济价值,从而保障国有企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在国企中的经济价值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国企 思想 政治 价值 经济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