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05

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见义勇为好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震撼着国人,他们有的助人为乐,有的诚实守信,有的见义勇为,还有的无私奉献……在这些感人事迹的背后,却更多地共同的指向了一个名词――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近年来,亲社会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关注。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如帮助、分享、谦让、捐赠等。合作也是亲社会行为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类型,可称之为合作型亲社会行为(cooperative prosocial behavior)。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在他们身上有值得称赞的优点,但值得一提的是,当代大学生也存在着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弱化的问题:强调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忽视他人、集体和国家的需求;性格孤僻,人际关系紧张;过分看重竞争,为达目的甚至开展不正当竞争;合作心理素质不高,等等。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赋予高等教育的明确职责与任务,而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加强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集体主义精神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需要。

  不少学者认为,亲社会行为是人类个体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这也为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加强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首先要掌握和了解相关的影响因素,才能确保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重视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开展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的基础,为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一、亲社会行为与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1964年,在美国纽约市发生的凯蒂?吉诺维斯案件中,有至少38人听到或者看到,但无一人相助或者报警。至此,亲社会行为成为了社会学、心理学学科领域学者研究的焦点。由于学者对于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出发点不同,目前亲社会行为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可以将亲社会行为视为一切有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及趋向。

  作为亲社会行为主要的构成类型之一,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的合作精神在社会交往中的具体表现,它是个体拥有平等相处、团结协作的观念,具备与他人为共同目标而工作的能力以及为整个人类社会前进而奋斗的信念,并在社会交往中体现出的实际行为及趋向。

  

  二、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

  1、个体特征因素

  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包括大学生的个人经历、性格、兴趣爱好、情感情绪、生活习惯等,这直接影响着其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培养。例如,一般而言,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相近的大学生容易开展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又如,大学生的移情也会使其在今后更好地开展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2、行为因素

  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本身,即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方式、对象、效率、成效、背景意义等也会影响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实施。

  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方式是指大学生在合作中所采取的方法与技巧,正确合理的方式方法对于大学生的合作形亲社会行为无疑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对象是指与大学生进行合作的对方的特点,例如性别、特长、个性等,这是不少大学生在实施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时可能会考虑的。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效率和成效是指在合作中,合作者之间能否高速、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会促进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开展。而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背景意义是指实施该行为的目的、益处、作用等内涵,它从侧面影响着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实施。

  3、情景因素

  所谓情景因素,是指对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的环境或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

  (1)社会情景

  社会对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分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首先,社会对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重视与支持是重要的积极影响因素。比如,用人单位对具备合作素质的人才需求,可以激励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其次,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对于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是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因素。例如,有的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有的人在利益面前不择手段、破坏大局,这些事例影响了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使得他们对于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持怀疑和排斥态度。

  (2)制度情景

  一是奖惩制度。对先进典型的树立、表彰和宣传,对表现不佳的个人批评、教育、引导甚至处罚等。二是保障制度。对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精神支持等。

  4、观念认知因素

  大学生在成长中或多或少会接触到某些思想和观念,而大学生对这些思想和观念会有自己的认识、理解、选择,并逐步渗透到自身的观念里,成为自身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过程称为大学生的观念认知。由于大学生的观念认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思想,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态度、看法和处理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接触到的思想和观念可以是来自外界的,也可以是大学生个体内部的,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1)传统文化

  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留给中华民族许多宝贵的传统文化,这令每一个国人引以为傲。对于传统文化观念中的内容,需要辨证地看待和区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人心齐,泰山移”、“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传统文化观念教育和激励着大学生团结协作、不断进取。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某些传统观念对大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使得大学生采取了不恰当的行为,导致了两个“极端”和一个“中立”:一是“窝里斗”,与合作型亲社会行为背道而驰,破坏和谐稳定的环境和氛围,这是一个极端;二是“做和事佬”,无原则性地“合作”,违背了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本质要求,这是另一个极端;三是“自扫门前雪”,对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态度冷漠,不闻不问,即所谓的“中立”。

  (2)西方思潮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各种思想交汇激荡,部分大学生易受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对于嬗变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现象缺乏正确的辨别标准和相应的识别能力,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准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甚至形成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

  (3)教育理念

  “考试决定前途”、“学习成绩好什么都好”,诸如此类的教育观念在很多学校、家庭已经根深蒂固。不少大学生从小就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从小就经历着分数的考验,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也深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挑战,这种提倡应试教育而忽略素质教育的教育氛围,不利于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4)自我意识

  大学生处于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青年时代,一方面,过于强烈的自我意识本身就会造成大学生更为关心自我利益和自我发展,从而缺乏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与此同时,对于自身的探索、自身的评价所形成的自我观念,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自我接纳和自我否定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自我接纳的大学生往往积极向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自我否定的大学生则会悲观低沉,对合作型亲社会行为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

  5、方法因素

  全面、有效的培养渠道和方式是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又一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家庭系统

  良好的家庭系统包括家庭成长环境、家长重视程度、家长教育方式等内容。

  (2)学校系统

  包括学校的重视程度、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等内容。

  (3)专业指导

  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实际培养需要相关背景学科的专业支撑,尤其是心理学的实践技能,如团体辅导、心理拓展训练、角色扮演、情景剧等。

  (4)培养平台

  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还需要创造各种充足、适宜的培养机会,为大学生增强相关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

  

  三、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关系及功能阐述

  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五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一方面,各种影响因素可以单独直接对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对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发挥独特的功能。另一方面,部分影响因素之间的互动也对间接对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1、观念认知因素的核心功能

  观念认知因素除了对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外,还会与其他四种因素相互关联,通过和其他四种因素的双向或者单向互动来间接影响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1)与个体特征因素

  一方面,传统文化、西方思潮、教育理念等一系列观念认知因素可以影响大学生个体,如大学生的情感情绪、生活习惯,进而影响其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的某些特点也可以对观念认知因素产生冲击,比如大学生的个人经历可能影响其对传统文化、西方思潮等的看法,最终影响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2)与行为因素

  事实上,行为因素也会受观念认知因素影响,导致大学生对待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对象、背景意义等行为因素的观点和态度有所不同,从而间接影响了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3)与情景因素

  情景因素包含的社会情景和制度情景会与各种观念认知因素相互碰撞,双向互动,共同影响大学生的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4)与方法因素

  可以看到,方法因素中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会受到观念认知因素中各种思潮的影响,对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2、情景因素的基础功能

  通过社会的重视与支持、各类制度的保障,提供良好的条件,为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个体特征因素的本质功能

  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要落实到人,落实到大学生,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的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水平。因此,大学生个体的特征是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关键因素。

  4、行为因素的强化功能

  在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如果能够采取恰当的技巧,具备较高的效率,从而顺利完成且取得一定的成效,这一合作过程本身就是对大学生很好的鼓励和赞同,将有利于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深入持续开展。

  5、方法因素的推进功能

  对于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锻炼和提升离不开合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从这一个角度而言,方法因素为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机会。

  

  四、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五种影响因素,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时,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加强思想教育――这是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的关键

  通过“三个结合”,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推动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将此项工作融入到班会、党团组织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学习先进事迹和人物,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其次,与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通过课堂内和课堂外,集中教育和个别谈心的渠道及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合作意识。第三,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一方面,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另一方面,借鉴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指导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大学生的合作素质。

  2、挖掘锻炼资源――这是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的重心

  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还要善于发现、运用、总结和创新各种有利资源,即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全方位参与,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视、支持和配合。二是多形式开展,要采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方法。比如,将此项工作与用人单位的见习实习联系在一起,与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等等。三是重锻炼实效,这应从锻炼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各个工作阶段着手。也就是在相关工作开始前要拟订详细的工作方案,做到切实可行,在工作中要认真完成,不可流于形式,而工作结束后要做到及时总结、不断完善、逐步提升,确保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3、着力氛围建设――这是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的保障

  第一,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展板、横幅、专栏等途径广泛宣传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第二,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奖惩制度、运行制度、考核制度等,为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提供必要支撑。

  4、深入开展调研――这是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的拓展

  目前,在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仍有较广阔的空间。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包括影响因素在内的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理论和实证研究。比如,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各种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具体途径,等等,以此来指导和推动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

  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每一位高校教育管理者应重视此项工作,积极思考,不断探索,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金项目: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名称:新生代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机制研究 项目资助号:10JDSZ3097)。

  

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合作型 因素 行为 影响 合作 大学生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