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论文

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07

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胡凡刚(1969―),男,山东济宁人。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网络学习、教育虚拟社区研究。E-mail:hufangang5@163.com。

  一、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

   效能感概述及问题提出

   (一)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概述

   教育虚拟社区因有着平等性、交互性、主体性和生成性等特殊性质而被赋予了深刻的教育内涵,在小组协作、知识共享、课题研修、知识建构等教育意义显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反过来,较强的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又使得教育虚拟社区良性、健康发展。它是维系教育虚拟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在教育虚拟社区中提高学习团队的集体效能感以促进社区高效运作,成为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围绕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一些相关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方面的研究。Bandura(1986/1997)提出了集体效能感的概念并进行了系统论述。[1] [2]知觉到的集体效能对群体功能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企业组织、体育团体、竞技小组、社区暴力和群体的政治活动等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与各应用领域的结合分别产生了教师集体效能、组织集体效能、社区集体效能、团队效能及政治集体效能等不同的概念。[3]Hodges and Carron(1992)以性别、集体效能为自变量,探讨与团队绩效间的关系;[4]Riggs and Knight(1994)探究了过去群体的成功失败经验对信念和态度有何影响;[5]Gibson,Randel,and Earley(2000)针对三种不同的集体效能测量方法(群体潜力、聚集、群体讨论与互动),进行实验比较;[6]Knight,Durham,and Locke(2001)探索了团队目标困难度、策略风险、集体效能、策略实现和绩效间的关系。[7]但与个体效能研究相比,集体效能的研究从深度、广度等方面还显得远远不够,国内研究更为少见,[8]尤其是网络支持下大学生学习团队的集体效能感实证研究更为缺乏。

   (二)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内涵

   集体效能感(Collective Efficacy),又名集体效能,是由心理学家班杜拉在自我效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以用来解释群体和团体的行为,并于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系统论述,如有关集体效能的概念、性质、形成与发展、测量、个体效能与集体效能之间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班杜拉都做出了较为详细地解释。[9]班杜拉将集体效能定义为“集体对组织和实施达到一定成就水平所需行为过程的联合能力的共同信念。”[10]知觉到的集体效能是一个出现在集体水平的特征,而不简单地是其成员个体效能知觉的总和。[11]Guzzo、Yost、 Campbell. & Shea(1993)对集体效能的定义则是:“个人对团队的信念,认为团队是否可以成功地执行任务。”[12]

   本研究将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定义为:“团队所共享的信念,即团队成员认为在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研究性学习中对于自己所属的团队,能否成功完成团队任务、达到团队目标的一种能力知觉和判断”,当团队成员普遍认为团队可以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时,称为高集体效能感的团队;反之,为低集体效能感的团队。本研究将集体效能感视为学习团队层次的概念,将以团队为分析单位。

   集体效能感对团队的学习动机、团队目标、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有重要影响。它是一种自我调节机制,透过认知、动机、情意及选择,对团队的许多行为产生影响。集体效能感会影响团队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选择、努力及坚持程度等,并与学业成就表现有相当高的正相关。集体效能感也可以维持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自我调节策略,并且集体效能感可能会因为运用有效的工作处理策略而发展。综合关于集体效能感的讨论,以及根据学者的看法,本研究将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功能,归纳如图1。

   (三)基于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教育虚拟社区团队学习实践

   “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虚拟社区是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依托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而建立的教育虚拟社区。它以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为学习目标,以教育虚拟社区为互动与交流平台、以组建学习团队的协作学习方式开展课题研究。本文就是在基于课程的“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虚拟社区平台进行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进行的实证研究,以期为增强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作调查准备,更好地完善并促进教育虚拟社区的发展。

   (四)研究问题

   基于“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仍然有一些需要提高的空间,如团队成员对团队行动未来的认同、执行团队任务时付出的努力、能否有效配合其他团队成员、在集体努力未能较快地实现目标或遇到反对力量时怎样保持努力。本研究在基于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虚拟社区团队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编制了一份适合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量表,对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因素,旨在实现教育虚拟社区团队学习集体效能和教育虚拟社区本身发展双赢,为教育虚拟社区建设和团队学习发展提供策略性建议。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文献调研、行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调研,获得丰富的可借鉴的材料;参与教育虚拟社区团队学习活动,对师生的团队学习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本研究的测量方法是由班级成员个别回答所在班级集体效能水平后,加总平均其评量结果的衡量方式,此衡量方式和许多集体效能相关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一致的。

   (二)问卷设计

   本研究以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2007级59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内外典型的集体效能感量表,编制了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测学生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校、班级、家庭所在地、是否班干、是否独生子女、性格、每周上网频率等。第二部分是团队集体效能感的调查,分为目标认知信念、经验直觉信念、团队合作信念、教师导学反馈、能力技术支持、努力坚持毅力、组长领导风格、小组评价八个维度;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形式测查,由受测者进行勾选,分别为“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一般”、“基本同意”、“完全同意”。

   (三)研究对象与数据处理

   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可以看出团队合作信念因素均与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笔者以目标认知信念项目为自变量,以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为因变量,采用Enter法进行回归分析见表9。

   由表9可知,团队合作信念因素对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的总体回归效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R2=0.416,F(3,59)=17.211,p=0.000),说明拟合度较高,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具体来说团队能交流并相互帮助、团队成员喜欢通过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念对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差异极其显著(p<0.01,表明极其显著);团队能共同商议解决困难、团队有集体荣誉感对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差异显著(0.01

  

   在教育虚拟社区中,成员间积极交流和及时反馈会激起大家交流的热情。一个团队就好像一个大家庭,成员之间就好像兄弟姐妹,应该和和气气,团结一致,但发生不愉快的事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就需要大家心平气和地沟通,开诚布公地解决,而不是将彼此视为“敌人”。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合作的心态尊重差异时,学生就能在团队学习中收获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收获快乐、自豪感,就能众志成城,打造出高效能的团队,最终实现共赢。

   3.经验知觉信念

   问卷的经验知觉信念因素部分分为3个项目,分别是:(1)能参考其他团队好的经验;(2)能参考上几级的学生团队学习的经验;(3)能总结自己团队先前的经验并扬长补短。结果显示学生对每一个项目的肯定等级都明显高于五点量表的中间值3,对经验知觉信念因素整体的肯定等级为3.9352(SD=0.73168),明显高于五点量表(1-5分别代表很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五个等级)的中间值3(t59=14.01563,p=0.000),体现出经验直觉信念因素对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有显著的影响。

   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可以看出经验知觉信念因素均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笔者以经验知觉信念项目为自变量,以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为因变量,采用Enter法进行回归分析见表11。

   由表11可知,经验知觉信念因素对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的总体回归效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R2=0.436,F(3,59)=15.691,p=0.000),说明拟合度较高,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具体来说能参考上几级的学生团队学习的经验对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差异极其显著(p<0.01);能总结自己团队先前的经验并扬长补短对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差异显著(0.01

   自2005年以来,在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学习中,上几级留下的团队学习成果我们都保存了下来,并在新学期分享给将要进行团队学习的学生,这些成果是新团队的宝贵资料,也是他们超越的对象。在上几级学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将走得更远、攀得更高;团队学习本身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步;其他团队的经验也是捕捉灵感的重要基础。

   4.能力技术支持

   问卷的能力技术支持因素部分分为3个项目,分别是:(1)能利用天空教室进行学习;(2)能完成团队目标中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任务;(3)能解决团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果显示学生对每个项目的肯定等级都明显高于五点量表的中间值3,对能力技术支持信念因素整体的肯定等级为4.1003(SD=0.74036),明显高于五点量表的中间值3(t59=15.02364,p=0.000),体现出能力技术支持因素对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有显著影响。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2所示。可以看出能力技术支持因素均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笔者以检验能力技术支持项目为自变量,以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为因变量,采用Enter法进行回归分析见表13。

   由表13可知,能力技术支持因素对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的总体回归效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R2=0.326,F(3,59)=16.432,p=0.000),说明拟合度较高,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具体来说能利用天空教室进行学习对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差异极其显著(p<0.01);能解决团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差异显著(0.01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任务项目的回归效应不显著。

   5.努力坚持信念

   问卷的努力坚持毅力因素部分分为2个项目,分别是:(1)团队成员很努力;(2)团队能坚持直到完成任务。结果显示学生对每个项目的肯定等级都明显高于五点量表的中间值3,对努力坚持毅力因素整体的肯定等级为4.367(SD=0.54921),明显高于五点量表的中间值3(t59=16.35264,p=0.000),体现出能力技术支持因素对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有显著的影响。

   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4所示。可以看出努力坚持毅力因素均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笔者以检验努力坚持信念项目为自变量,以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为因变量,采用Enter法进行回归分析见表15。

   由表15可知,努力坚持毅力因素对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的总体回归效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R2=0.392,F(3,59)=15.364,p=0.001),说明拟合度较高,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具体来说团队成员努力对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差异极其显著(p<0.01);团队能坚持直到完成任务对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差异显著(0.01

   6.领导风格

   问卷的领导风格因素部分分为3个项目,分别是:(1)组长能起带头作用;(2)组长安排任务详细并经常监督成员;(3)组长与成员共同商议决策。结果如16所示。

   由表16可以看出,学生对组长能起带头作用、组长与成员共同商议决策的肯定等级明显高于五点量表的中间值3,说明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组长与成员共同商议决策的差异对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影响显著。学生对组长安排任务详细并经常监督成员的肯定等级则低于五点量表的中间值3,说明组长是否详细安排任务并经常监督成员的差异对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影响不显著。

   对于领导风格因素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关系,我们对学生肯定态度较高的项目进行了Enter法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7。

   由表可知,领导风格因素对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的总体回归效应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R2=0.754,F(4,124)=34.254,p=0.000)。具体来说组长与成员共同商议决策对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差异极其显著(p<0.01);组长能起带头作用对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差异显著(0.01

   在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学习中,组长的作用非常关键,组长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起模范带头作用,遇到问题与成员共同协商解决,而不是独断独行。组长是团队的精神支柱,是团队出现问题时的协调者,是成员的指导者,是计划的带头实施者。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对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目标认知信念、团队合作信念、经验直觉信念、能力技术支持、努力坚持毅力、领导风格是影响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六大要素,各要素的组成因素分别对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产生不同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1. 团队成员能制定明确的团队目标和任务计划、成员任务分工明确的信念,团队成员能积极交流并相互帮助,团队成员喜欢通过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能参考上几级学生的团队学习经验,能利用天空教室进行学习,团队成员努力,组长与成员共同商议决策,对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差异极其显著。

   2. 团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团队成员能总结自己团队先前的经验并扬长补短,能解决团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坚持直到完成任务,组长能起带头作用,对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差异显著。

   以上研究结论是以《学习科学与技术》这一门课程为基础而得出的,因而还有待通过更多、更全面的研究来检验。

   (二)研究启示

   1.对教育虚拟社区建设的启示

   教育虚拟社区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仅仅是平台的开发,还包括社区成员共建共享的主题理念、社区文化环境建设、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等方面。

   2.对提高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的启示

   提高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要统筹考虑团队成员的目标认知信念、经验直觉信念、团队合作信念、能力技术支持、努力坚持毅力、组长领导风格等因素。要培养高集体效能感的学习团队,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从目标认知信念来说,学习团队首先要明确团队使命,制定清晰目标。设定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接受的、可实现的、有时限的。明确而具体的共同目标可以为成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成员间的沟通更加畅通,并督促团队始终为实现最终目标而共同努力。目标确立后团队成员要明确分工,紧密合作,还要坚定忠诚地执行目标和计划,以实现共同目标。

   从团队合作信念来说,团队要想拥有高效的集体效能感,最关键的就是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与潜能,为团队创造绩效,为此团队要经常交流、相互帮助。有效的交流促进团队成员相互理解、形成默契,促进团队共享经验、共同学习。研究发现,团队的凝聚力越高,团队的集体效能感越高,团队的绩效表现也就越高,因此培养团队凝聚力势在必行。卓越的团队在于激励成员的创新精神,因此要加强激励与反馈,如建立个人奖励、优秀团队奖励、优秀团队论文奖励、优秀创新团队奖励等正强化激励制度;组长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要进行情感的相互激励;教师导学要给予学习团队及时的反馈和适时的鼓励,增加团队学习的效能感。

   从经验直觉信念来说,团队的成功经验可以提高团队的集体效能感;失败的教训则会降低团队的集体效能感。因此,要增加团队的成功经验,进行积极的归因指导,并增加团队的替代性经验,这样才有利于团队形成积极的集体效能感,促进学团行为的改善。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其他团队的经验也是捕捉灵感的重要窗口。因此,在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学习过程中,教师导学除了自身为学习者提供示范榜样以外,还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榜样,来增加学习者和学习团队的集体效能感。

   从能力技术支持方面来说,教育虚拟社区的建设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技术平台的开发要注意功能的完善与便捷、软件建设的人性化。相对于硬件技术来说,教育虚拟社区提供的人性化的软件服务功能是主要的,其主要服务模块如学科快讯、课题研修、教师天地、学习交流、资源中心、学习团队、管理评价等,都内在地体现着教育虚拟社区的精神实质(由互动交流而逐渐形成社区文化心理),而不是教师传统授课的简单网络移植。[13]另外,还要为团队成员提供所需的计算机技术培训,指导团队解决难题,这样有利于团队学习的顺利进行,增强学习团队的集体效能感。

   从努力坚持毅力方面来说,要培养学习团队不断努力和持之以恒的信念。在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学习中,学习者和团队对某项学习任务的努力程度,会影响团队的集体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作出更多努力的团队会有较高的集体效能感。要团队成员明确遇到困难挫折是常有的事情,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团队目标。

   从组长领导风格方面来说,组长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组长事事身先士卒,为成员作榜样;牢记职责,多与成员交流,多为成员提供指导而非控制,善于解决冲突、拆除障碍,才能真正让团队成员心服口服,才能得到成员的拥护,提高士气,从而提高团队的集体效能感。

   应该制定明确的团队目标,并进行细化、逐步执行;团队成员相互信任,能进行高效的合作;增加每个成员的研究性学习经验,使其尽快适应研究性学习;建立导学“一帮一”制度,指导解决团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组长的领导能力,使其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任务。

   以上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只有充分考虑所有因素的协调作用,才能保证教育虚拟社区团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教育虚拟社区学习团队的集体效能感。

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实证 虚拟社区 效能 基于 集体 因素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