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从《教育规划纲要》浅谈高中数学教育思路论文

从《教育规划纲要》浅谈高中数学教育思路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09

从《教育规划纲要》浅谈高中数学教育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0021-0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2010年国家制定并颁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强调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发对我国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起着重大促进作用,特别是针对高中阶段的教育更有指导意义。高中数学作为高中教育课程中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如何体现《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下就我国高中阶段数学教育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教育规划纲要》的指导精神,提出几点数学教育基本思路。

  一、我国现阶段高中数学教育情况分析

  1.受初中数学思想的束缚。初中数学相对高中数学而言,考虑问题并不复杂,只要能够抓住考察知识点,并熟练运用公式,问题基本就可以解答出来。而高中数学并不是这样的,首先它强调综合性和知识点的衔接性,用于处理初中数学的那套单一、片面的思维已经不适用于高中数学了。但是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同学,无法跳出初中养成的固定思维解题模式,在学习过程中考虑不全面,造成知识掌握的障碍,使学生进入高中后出现对数学理解困难,概念模糊等情况。

  2.教师教学手法的单调。很多教师数学课堂的教学固定在数学题目的解答上,他们从来不会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背景,对于公式的讲解,也只是以一种理论推导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照本宣科,不知变通,上课内容枯燥无味,缺乏生动。高中教师面对着学生升学的压力,此时他们奉承一种理念,就是数学水平的提高,是靠多做题练出来的,他们认为只要多做题,熟悉考试可能出现的题目类型,就必定会取胜。但是教师们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长期搞题海战术,学生思维变得迟钝,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因乏味而下降。

  3.受高考压力影响,学生思维僵化。就目前而言,虽然已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但实施效果不明显,大部分高中教育还处于应试教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将学生的时间精力都调配到做大量的试卷,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教育制度和教育手法的培训下,我们的学生变成了只会做题目,只会考试的学习机器,不懂得如何变通,最终丧失创造精神。

  二、加强高中数学教育思路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枯燥的学科,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刚提出素质教育时,新课程标准就指出,根据不同人对数学知识不同的需求,学习不同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熟悉掌握数学工具是相当重要的。加强高中数学教育思路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加强高中数学教育思路改革是我国现阶段高中数学教育情况迫切需求。从以上我国现阶段高中数学教育调查情况看,不断加强数学教师对数学教育理念、方法、手段的探索与创新,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与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积极性,是促进高中数学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和突破口。如果还是以保守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再扎实,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现代科技创新的要求。

  2.加强高中数学教育思路改革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基本要求。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发,意味着我国素质教育将出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育规划纲要》第五章指出:一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二是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是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也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因此必须教育思路进行改革,适应现代教育发展方向和要求。

  3.加强高中数学教育思路改革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共同需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和实施者,虽然身份有所区别,其实从整个教育的过程看,教师与学生都教育的主体。教育的质量与教学的水平都需要两者共同促进,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教育新思路,提高教学水平,不但是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促进,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进步,对学生的成长更是一种期待。

  三、加强高中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体系和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浅谈几点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1.数学教育中要体现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设置这样一个数学环境: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达到对数学学习具有主动的和旺盛的学习态度等目的。使学生的情感与知识技能同步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第一,注重对高中数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只从认知角度考虑,关注如何把数学公式、概念和定理讲清楚,只注意讲解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计算演示中的正确性,而很少想到数学的情感性和趣味性。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强调,要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教师所熟悉。要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乐于接受,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尽可能使教学内容超出学生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注重学生对于数学精神的理解。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对于学生开展数学文件的学习,即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就会产生激情、钻研数学,获得学好数学的动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第三,注重利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升华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情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强调内部联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地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并非高深莫测的,在生活中就有数学的应用,从激起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第四,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重视学生过程性的学习。数学教学通常被学生认为是最“情“的,是没有情感的概念、定理、公式的集合,但实际上,数学教材内容中却具有许多引发情感的因素,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和谐美、对称美、简洁美和奇异美,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美学因素,学生无疑就受到审美价值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

  2.数学教育中要体现人文教育。数学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与人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体。数学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和对学生完整人格的构建,才能真正实现完整数学教育的价值。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是指数学教育对形成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作用和价值。它主要体现在文化、哲学、美学、道德等几个方面。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

  第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讲解和演示的推导,所以数学教师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数学的理论知识,而对数学的其他文化知识却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这也是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必,数学教师因适当的转变教学理念和完善数学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实现数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二,学习数学的历史材料,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继承人类文化的过程,因为人在本质上是文化遗传物,世世代代积累的文化要用人来继承,所以数学史知识在数学学习中应占有一席之地,使数学教学方能充分反映数学的文化底蕴同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会有启发作用,在历史的脉络中比较数学家所提供的不同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全方位的认知能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习数学史,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数学为界数学发展创立了丰功伟绩,早在公元前,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标志着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数学体系;二是学习数学史,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般来说,历史不仅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感到相应知识创造过程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可以引导我们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三是学习数学史,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所有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一种百折不回的精神,因为大凡有价值的成就,在面临反复挫折的时候,都需要毅力和勇气,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有意识地、有目的培养自己这种意志品质,特别是遇到不易理解的内容或难题时,要勇敢去克服困难,磨炼自己的意志,不要轻易放过机会。四是学习数学史,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数学教育中要体现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所需综合型人才,已成为当代教育界的最强音,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的方向。

  第一,重视个体差异,改进评价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早在2500年前,孔圣人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既对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考虑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各项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这一个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体的要求是:一是数学概念的引入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对于一些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而数学概念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而来,有其实际背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概念从实际引入。二是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现实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课堂,里面装满了许许多多活生生的例子,存在着许多的惟妙惟肖的教学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介绍一些与生活、生产有关的课题,让学生走出数学课堂,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深刻体会难以解决的“苦”和探索成功后的“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充分挖掘个人潜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从《教育规划纲要》浅谈高中数学教育思路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 纲要 思路 高中 数学 规划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