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研究性教学初探论文

研究性教学初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10

研究性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4-0008-03

  

  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不断吸收与创造新知识。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成为了当务之急。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过去“满堂灌”、“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并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研究性教学的提出在其内涵、理论依据、实施环节等方面契和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而研究性教学则是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之中,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或师生合作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基本的学习活动的教学形式,是基于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并围绕问题解决而进行的教学,因此也被称作问题解决式教学或引导探究式教学。这样,教师的教学不再是按部就班地把教学内容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调整、拓展教材,通过问题驱动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观念形成,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五段式教学转变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则变成了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而“我们现在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并没有为研究性教学提供现成的条件。我们到底给学生什么知识,怎样组织这些知识,用什么方法评价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新问题,需要结合学科知识体系、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综合思考。今天的一名优秀教师,再也不是仅仅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内容的教师,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新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是将课程与教师联系起来的教师。”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研究性教学使教师由“匠人”(指教师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变成了“专家”(指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独到地运用教育理论开展教学),由“拉纤者”变成了“引路人”(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再是如何讲而是如何指导学生学),课堂教学也相应地由知识性教学变成了观念生成性教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应当尽量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问题解决的环境或空间,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创造更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条件。因此,在基于问题的研究性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不是常规问题,而是具有特殊的意义:问题镶嵌在一定的情境之中;问题中含有未知的、模糊的成分;问题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必须进行调查、探究才能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涉及观察、推理以及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等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在研究性教学中,由于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探究式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所设计的问题必须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足够的可能性,以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

  二、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的简要表述。正如特级教师张思明所说,“一种教学理论只有建构起与之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转化为有效教学实践。”研究性教学的提出是基于以下理论而建构的。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的基本理念,研究性教学的提出契合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2.杜威的“思维六步”理论。在杜威看来,反思性思维的过程就是“感觉问题的所在,观察各方面的情况,提出假定的结论并进行推理,积极进行实验的检验”,具体分为以下六个阶段: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并从疑难中提出问题、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推断假设、检验假设、预测。杜威所论述的“思维六步”是思维过程的一般程式。从思维“六步”出发,杜威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六步”。

  3.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及学生在自身学习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知识不是由教师可以直接传授的,不能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强迫学生学习,必须依靠学生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自己去建构、去发现。好奇心、探究心正是研究性教学的心理基础。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反应强化、知识获得,而是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同的人由于知识经验不同,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学主要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从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经验和知识。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

  三、研究性教学的环节

  研究性教学的设计及相应的教学过程形态各异,学术领域的学者们对问题解决的程式描述各异,但综述起来有以下几个环节:情境创设→情境激活→方案构想→方案实施→反思修正→效果评价。

  1.情境创设。“研究性教学是从问题出发的。”情境创设属于识别问题并提出问题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在于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浸润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体验识别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情境创设环节中,学习活动应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情境激活。情境激活属于问题解决出发点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在于创设好问题解决的情境,激发学习与问题解决的热情,从而引发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有效调用学生的认知经验系统。

  在情境激活环节中,教师应引发学生产生对问题认知的兴趣感,引发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探究动机。为此,教师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在此环节中,教师对问题的认知应具有初见者的新奇感,因为只有教师的新奇感才有可能引发学生的新奇感,只有师生新奇感的产生才有可能促成问题解决初始阶段情境激活机制的生成。如教学过程的导入部分,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3.方案构想。方案构想属于问题解决的试探阶段。任何一个问题都存在着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往往产生于学生有趣而深入的讨论。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在于引发全体学生主动探求方法,搜索知识经验系统中的相关信息,以此形成所有学生的方法都能涵盖的方法系统,再由学生择优选取其中的最佳方案。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分享各自的方法与思维资源。

  在方案构想环节中,教师应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使他们积极发表各自的观点,但教师必须以学生“点到为止”来点评和监控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争取为每一位发言者提供“点到为止”的发言机会。在这一阶段中,师生应当是处于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尤其是教师始终应当充当方案陌生者的角色,以未知者的茫然来创设“愤悱”的自主探究空间。

  4.方案实施。方案实施属于问题解决中学生自主择优方案的实施或证明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在于师生共做或让择优选取者口头报告其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与合作交流权力,暂不能抛出自己的预设方案,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实效发挥。

  在方案实施环节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对自己每一闪光点的认同,相信自己会发展,相信自己已发展,从问题解决中感受到自己对问题解决的点滴成功处,以此强化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体验。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引发学生以发现者的身份去点评问题解决的施行过程,既发现其施行过程的有效度,也发现其施行结果的正确度。为此,教师自身应以发现者的惊奇感去引发学生对问题解决探究与发现后惊奇感的产生。

  5.反思修正。反思与修正属于问题解决后师生对问题解决过程与结果的反思与总结修正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在于师生共同评判问题解决的质量,强化问题解决的策略意识,引发学生元认知活动的参与。通过这类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对问题解决方案的检验与反思能力。在这一阶段中,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之间的互评权利,然后再抛出自己预设的解题方案供学生评判。

  在反思与修正环节中,教师既要信服学生的优选方案及其具体实施过程,同时又要以自己预设的方案去改良学生的优选方案,真正体现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在整个问题解决的反思与修正阶段,教师应引发学生具有胜利者的满足感,从中去品尝胜利者的喜悦。

  6.效果评价。研究性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所有的教学模式一样,评价所采取的形式决定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如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或想法进行解释并以此对其进行评定或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使教师有机会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概念。

  上述环节的具体实施其前提首先在于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理念指引下,在分析教学背景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课程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要素进行策划和安排的活动。”研究性教学的问题解决过程是学生基本技能掌握与学习的创造性活动过程,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因此,研究性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基于问题解决的有效质量的设计,应当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从学生问题解决学习方式的角度来说,研究性教学或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的类型主要有知识接受型设计、规律发现型设计以及课题研究型设计三种。这三种类型无好坏之分,仅仅在于各自教学任务的侧重点不同、各自所处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境有所不同而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所有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提问仅仅是一种手段,渐渐地学生学会了消极听课,等待教师自问自答。随着这种态度的发展,问题意识也在日渐淡化。”与传统的教学不同,研究性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等解决问题或课题的过程,是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科研”或“微科研”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参与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研究性教学或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究的情境,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采取何种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体现出独创性、教学情境或问题空间的开阔性、问题探究的挑战性、问题解决思维的变通性、教学逻辑对学习逻辑的统整性以及“会教”对“会学”的引探性等方面。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之后应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并改进,如问题解决自身方法系统的正确与否以及教学目标达成与否。具体体现在问题解决结果的正确性、过程的优化性、方法的独到性、条件的普适性等方面。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应该说契和了新课程的理念,具有很强的优势。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不能也不必让学生完全通过这一模式学习所有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素质发展的不平衡、教师自身素质和风格的差异、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以及教学时间等等的限制,许多知识的教学不能也不必让学生完全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舍,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避免陷入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的误区。同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教学实际做出适当地调整。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整合与创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研究性教学初探

论文搜索
关键字:研究性 教学 研究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息技术
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